愛伊米

一場禮儀之爭,內閣首輔楊廷和慘遭罷免,狀元兒子楊慎被髮配

明武宗駕崩後,楊廷和擁立興獻王之子朱厚熜即位,對明世宗朱厚熜可以說有擁立之功,同時對明武宗時期的一系列弊政進行了糾正,因而對朝廷、對江山社稷也有撥亂反正之功。然而,有功於明世宗的楊廷和,卻在朱厚熜即位後不久,便被迫辭官歸隱,其子楊慎更是被髮配雲南,而造成這種結果的,便是著名的“大禮儀之爭”。

一場禮儀之爭,內閣首輔楊廷和慘遭罷免,狀元兒子楊慎被髮配

明世宗朱厚熜即位之前,君臣矛盾已經初現端倪

楊廷和於明憲宗成化年間入仕,歷仕明憲宗朱見深、明孝宗朱佑樘、明武宗朱厚照三朝,自正德七年(1512年)出任內閣首輔後,楊廷和雖然成為了明武宗重要的輔臣,但由於正德皇帝實在太有個性,君臣之間矛盾極深。

一場禮儀之爭,內閣首輔楊廷和慘遭罷免,狀元兒子楊慎被髮配

正德十六年(1521年)二月,明武宗朱厚照病情加重,司禮監太監魏彬跑到內閣,表示太醫已經無能為力,希望朝廷能夠拿出萬兩銀子從民間招募名醫,然而楊廷和對此卻置之不理,反而討論起了倫理等級秩序問題,顯然已經是在考慮繼承人問題了。楊廷和此種行為,顯然不是人臣之道。

同年三月十四(4月20日),朱厚照駕崩,楊廷和引《皇明祖訓》“兄終弟及”為據,請立武宗從弟、興獻王之子朱厚熜繼統,在得到皇太后張氏首肯後,楊廷和擬發遺詔,派人前往安陸府(今湖北鍾祥)迎接朱厚熜入京即位。

而從朱厚照駕崩,到四月二十一日(5月27日)朱厚熜即位,卻有著長達三十七天的空檔期,這期間的朝政大權卻是掌握在楊廷和手中的。也正是在此期間,楊廷和以朱厚照遺詔的名義,對正德朝的一系列政策進行了根本性的扭轉,雖說此舉是為了撥亂反正,但也足見楊廷和在朝廷中的威信和權力。

一場禮儀之爭,內閣首輔楊廷和慘遭罷免,狀元兒子楊慎被髮配

而就在朱厚熜抵達京城後,楊廷和便將起草好的登基詔書遞了上去,結果不久便有文書房的官員跑到內閣,表示想要對詔書進行修改。結果楊廷和反說,

“以前有了不同意見,你們動不動說是陛下的意思。現在也是新天子的意思?我們一會祝賀新天子即位後,當面上奏,要問一問是誰想刪削詔書草稿”。

事實上,在楊廷和與禮部官員擬定的程式中,朱厚熜都是按照皇子即位的慣例來登基的,朱厚熜抵京後,先由東安門進入文華殿小住,百官次日遞上勸進表,等新皇帝答應後,再選擇吉日即位。而朱厚熜看過之後便表示,

“遺詔讓我即皇帝位,沒有讓我做皇子嘛”。

抵達京師後,楊廷和請求按照禮部擬定的儀式辦理,朱厚熜根本不聽,而是直接到行殿中接受了勸進表,由大明門直入京師裡邊,拜見了大行皇帝的神前案几,中午就即了帝位。

一場禮儀之爭,內閣首輔楊廷和慘遭罷免,狀元兒子楊慎被髮配

朱厚熜即位之後,雖然對楊廷和仍然極為禮遇,對於他提出的一些意見建議,也都虛心表示了接納,對於楊廷和貶謫和提拔的官員,也都予以了透過。然而,這只是朱厚熜剛剛坐上皇位的緣故,這對君臣之間的矛盾,實際上在楊廷和擬定的登基儀式上便已經埋下了。

即位不久大禮儀之爭爆發,楊廷和最終被罷官免職

新君即位之後,接下來的首要問題,便是關於先帝及其生父母的尊號問題了。同年五月七日,禮部尚書毛澄按照首輔楊廷和的意思,率領文武大臣上奏,請皇帝遵照漢定陶王、宋濮王的例子,尊明孝宗朱佑樘為皇考(父親),而以興獻王朱祐杬為皇叔考(叔父),楊廷和隨後上書附議。侍郎王瓚表示朱厚熜入繼的是皇帝位,不是做了別人的後裔,結果被楊廷和貶調南京。

一場禮儀之爭,內閣首輔楊廷和慘遭罷免,狀元兒子楊慎被髮配

朱厚熜接到奏摺後極為不悅,多次召見楊廷和表示想要改父親的尊號,但卻遭到楊廷和的堅決反對,無奈之下朱厚熜只好下旨讓大臣們再度討論,結果楊廷和與蔣冕、毛紀一起上書,表示應該遵循宋儒程頤的《濮議》,至於興獻王的祭祀,可暫時由崇仁王主持,若是皇上以後生了皇子,可將第二個皇子作為興獻王后人,再改封崇仁王為親王。

朱厚熜仍然不悅,讓楊廷和等人務必從古籍中廣泛考證,毛澄等人也再三上奏,堅持原來的決議,朱厚熜將這些奏章留中。與此同時,朱厚熜的母親蔣氏也怒道,“安得以吾子為他人子!”

朱厚熜更是要辭去天子之位,侍奉母親蔣氏返回安陸。

一場禮儀之爭,內閣首輔楊廷和慘遭罷免,狀元兒子楊慎被髮配

同年七月,進士張璁表示漢哀帝、宋英宗雖然是漢定陶王、宋濮王之子,但那是因為漢成帝和宋仁宗無子,因而兩人自小便被養於宮中,立為皇嗣。而明孝宗卻有明武宗這個兒子,且明武宗此前也曾在位,因此不應該遵循前例。朱厚熜於是將張璁的奏摺給楊廷和等人看,楊廷和則以“秀才不懂國家大事”為由,又將奏摺送回了宮中。

不久,朱厚熜親自召見楊廷和與蔣冕、毛紀,給他們一個親筆指示,要他們尊崇自己的親生父母為皇帝、皇后,再度遭到楊廷和的堅決反對,直接封還了朱厚熜的手詔。

九月,朱厚熜母親抵達京城,朱厚熜再次表達了想尊稱興獻王、王妃為皇帝、皇后意思,楊廷和當然再度反對,同時以罷免官職相威脅,而大臣中諫諍的也有一百餘人。

朱厚熜迫不得已,只得在嘉靖元年(1522年)下詔,稱孝宗為皇考、慈壽皇太后為聖母,興獻王、王妃為本生父母,不稱為皇帝、皇后。

一場禮儀之爭,內閣首輔楊廷和慘遭罷免,狀元兒子楊慎被髮配

嘉靖二年(1523年),張璁與桂萼、胡鐸互相辨析大禮議。同年十一月,桂萼上疏,重提此事,明世宗於是在次年正月要求再次廷議,並於四月召張璁、桂萼至京師集議大禮,行至鳳陽,奉敕“不必來京”,遂還南京。不久,張璁、桂萼上書,表示應該去掉“本生”兩字,否則再也沒有理由爭論了,此舉立即遭到了楊廷和一派則有多達“八十餘疏二百五十餘人”的反對。

嘉靖三年(1524年)正月,眼看皇帝又要作妖,楊廷和再度上書請辭。面對這個先後四次封還自己親筆批示,上書近三十餘篇的首輔,嘉靖帝這次沒有再慣著他,直接批准了他的致仕,即使給事中、御史紛紛請求挽留,朱厚熜也都不予答覆。

“左順門慘案”爆發之後,楊廷和之子楊慎被髮配

楊廷和被罷免之後,張璁、桂萼於嘉靖三年(1524年)五月奉召至京,在朝中群情憤懣的情況下,兩人剛抵京城便立即遭到朝中大臣的彈劾,甚至面臨被捕殺的威脅。不過,此時朱厚熜的皇位已經穩固,在他的支援下,兩人不僅沒有被殺,反而被晉升為翰林學士,專門負責處理禮儀問題。

一場禮儀之爭,內閣首輔楊廷和慘遭罷免,狀元兒子楊慎被髮配

嘉靖三年(1524年)七月,朱厚熜在左順門召見群臣,表示將為生母章聖皇太后之尊號去“本生”二字,這表示朱厚熜將重新議定其父母的尊號。結果,朱厚熜此舉立即在朝中引起了軒然大波,朝中大臣紛紛上書表示反對,然而卻被下定決心的朱厚熜全部留中不發。

與此同時,朱厚熜正式下詔改稱生父為恭穆皇帝,在父親辭職後多次請辭不成的楊慎“又諧學士豐熙等疏諫。不得命,偕廷臣伏左順門力諫”,朱厚熜大怒,命人“執首八人下詔獄”,訊息傳出後,立即引起了朝臣們的同仇敵愾之心。

一場禮儀之爭,內閣首輔楊廷和慘遭罷免,狀元兒子楊慎被髮配

楊慎約集同年進士檢討王元正等人,言道,“國家養士一百五十年,仗節死義,正在今日”。於是,多達231位大臣(《明史》稱229人),在金水橋、左順門一帶列宮大哭,抗議非法逮捕朝臣,聲徹宮廷。朱厚熜多次令引禮監太監勸退群臣,但大臣們卻已經抱定了仗節死義”的決心,死諫不退。

朱厚熜大怒,隨即下令將134人收監,並對五品以下的180餘人施以廷杖,當場打死17人。楊慎於七月十五被捕,十七日被廷杖一次,死而復甦;隔十日,再廷杖一次,幾乎死去,然後充軍雲南永昌衛。

終世宗一世,六次大赦,楊慎終不得還,按明律年滿六十歲可以贖身返家,但無人敢受理,最終於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七月病逝於昆明。

一場禮儀之爭,內閣首輔楊廷和慘遭罷免,狀元兒子楊慎被髮配

嘉靖三年(1524年)九月,張璁與禮部尚書席書及桂萼、方獻夫等奉詔召集大臣於闕右門辨議大禮,這次張璁等人大獲全勝。最終,明世宗朱厚熜以明孝宗為皇伯考,昭聖皇太后為皇伯母。生父興獻王為皇考,生母章聖皇太后為聖母,明武宗朱厚照為皇兄,莊肅皇后為皇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