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徐志摩為林徽因捧場,不幸飛機失事,五年前寫的這篇散文竟成讖語

1931年11月19日晚,北平位於東單青年會不遠處的協和小禮堂裡,燈火通明,金碧輝煌,各界名流滿座。十幾個國家的駐華使節和歐美的建築專家均坐在前排,他們此行的目的主要是為了聽林徽因開設的中國古典建築美學的演講。

當時年僅27歲“人豔如花”的一代才女林徽因,以文學的語言、美學的眼光,講述了她對中國古典建築美學的發現,臺下的聽眾皆聽的如痴如醉。

為了聽林徽因的這場演講,大詩人徐志摩於當日搭乘“濟南號”郵政飛機由南京北上,不料,當飛機抵達濟南附近的上空時,突遇大霧瀰漫,飛機觸山而墜落,徐志摩不幸罹難,年僅34歲。

徐志摩為林徽因捧場,不幸飛機失事,五年前寫的這篇散文竟成讖語

當晚,林徽因的心被聽眾的掌聲和鮮花捧上了天,而同時刻,徐志摩雖然心飛到了北平,生命卻重重地砸在了山坳之下。

徐志摩不幸遇難,讓我們想起了他於五年前寫的一篇散文——《想飛》,由於該散文字數較多,下面節選其中四段:

“是人沒有不想飛的,老是在這地面上爬著夠多厭煩,不說別的。飛出這圈子,飛出這圈子!到雲端裡去,到雲端裡去!哪個心裡不成天千百遍的這麼想?

飛上天空去浮著,看地球這彈丸在大空裡滾著,從陸地看到海,從海再看回陸地。凌空去看一個明白——這才是做人的趣味,做人的權威,做人的交代。

你上那邊山峰頂上試去,要是度不到這邊山峰上,你就得到這萬丈的深淵裡去找你的葬身地!“這人形的鳥會有一天試他第一次的飛行,給這世界驚駭,使所有的著作讚美,給他所從來的棲息處永久的光榮。”

……同時天上那一點子黑的已經迫近在我的頭頂,形成了一架鳥形的機器,忽的機沿一側,一球光直往下注,硼的一聲炸響,──炸碎了我在飛行中的幻想,青天裡平添了幾堆破碎的浮雲。”

徐志摩為林徽因捧場,不幸飛機失事,五年前寫的這篇散文竟成讖語

請注意,節選的第四段也就是徐志摩散文《想飛》的結尾一段,是不是徐志摩已經預料的自己人生的終點就是這樣飛機失事而亡呢?

徐志摩的《想飛》作於1926年的4月14日至16日,我們誰也想不到,一首插上飛行翅膀的散文詩,竟然一語成讖[chèn]!當林徽因驚聞噩耗,心中的悲傷大概是誰也體會不到的。

徐志摩遇難不久,林徽因丈夫梁思成趕至濟南現場處理後事,還撿回一塊飛機殘骸。林徽因還將之掛在客廳,以作紀念。

後來,徐志摩的遺孀陸小曼女士擬編徐志摩全集,希望向林徽因借用她收藏的大量徐志摩的日記、情書及手稿,而林徽因始終不肯出示,在林徽因心中,也許只想把昔日兩人的情分保留在自己的心中吧!

徐志摩為林徽因捧場,不幸飛機失事,五年前寫的這篇散文竟成讖語

1924年,林徽因與徐志摩陪同來華的印度詩人泰戈爾

徐志摩飛機失事後,北大校長蔡元培親自為其寫了一幅輓聯:

談話是詩,舉動是詩,畢生行徑都是詩,詩的意味滲透了,隨遇自有樂土;

乘船可死,驅車可死,斗室坐臥也可死,死於飛機偶然者,不必視為畏途。

陸小曼作為徐志摩的未亡人,也作了一幅輓聯:

多少前塵成噩夢,五載哀歡,匆匆永訣,天道復奚論,欲死未能因母老。

萬千別恨向誰言,一身愁病,渺渺離魂,人間應不久,遺文編就答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