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姜子牙的真實身份,甲骨文改寫認知,難怪得到周文王重用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軍來到牧野,戰前莊嚴誓師,宣讀紂王四大罪狀,其中一條是“昏棄厥遺王父母弟不迪,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大意是紂王不用王族兄弟,卻讓逃亡的奴隸擔任要職,甲骨文也顯示紂王重用多個“小臣”。

我們都知道,陳勝喊出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揭示了先秦時代一個殘酷現實,即階層嚴重固化,血統大於能力,出身大於努力。周武王認為紂王重用“小臣”罪大惡極,以今天的眼光來看極為荒唐,卻是當時社會的普遍認知。

讓人費解的是,周文王任用姜子牙的問題上,卻與當時的社會現實相悖。根據史書記載,雖然姜子牙祖上輔佐大禹治水有功,但他這一支早已淪為平民,而到他出生時更是敗落。按照當時“王侯將相皆有種”的現實,以及姜子牙的血統與身份,他一輩子只能是低階官員。然而,周文王第一次遇見姜子牙,一番交談之後立即稱他為“太公望”,尊為“太師”,從一個被妻子拋棄的平民老頭轉眼成為一國太師,古今歷史上獨一無二。

那麼,周文王為何無視姜子牙的平民身份,難道真是因為周文王唯才是舉,於是打破了當時的階層固化枷鎖而重用姜子牙?其實,關於姜子牙的真實身份,甲骨文給出了一個顛覆性的解釋,史書可能編造了一個謊言。

姜子牙的真實身份,甲骨文改寫認知,難怪得到周文王重用

姜子牙的基本身份:甲骨文“姜”字揭開謎團

相傳姜姓歷史悠久,炎帝生於姜水之畔故而姓姜,但甲骨文卻顯示,姜姓是商朝晚期才正式出現的,炎帝姓姜的說法,應該是後人的附會之作。

甲骨文中的姜字(下圖),字形猶如頭戴羊角的女人,即上羊下女結構,學者趙誠判斷“像女子頭上有羊角之形,指從羌族俘虜來的女俘”。

姜子牙的真實身份,甲骨文改寫認知,難怪得到周文王重用

尤為重要的是,在甲骨文卜辭中,無論姜字還是羌字的用法,起初沒有用作姓氏或族稱,只是用於區分羌人性別,“姜”是女羌人,“羌”是男羌人,後來“羌”才演變為族稱,“姜”演變為姓氏。

由此可見,大約在商朝晚期時,羌人開始使用姜姓,而姜子牙姓姜,自然也就是羌人。

姜子牙的真實身份,甲骨文改寫認知,難怪得到周文王重用

羌人與周人的關係:周太王時雙方已有聯姻

瞭解了“姜”與羌人的關係,以及姜姓的來歷,再回顧周太王的歷史時,就會有一些意外的發現。

由於受到狄戎入侵,周太王(古公亶父)遷徙到了岐山周原,但落戶周原之後不久,周人部落便逐漸強大,到季歷時甚至“討伐西落鬼戎,俘虜了十二個翟王”,成為西部第一諸侯。那麼,一個逃難的部落,為何短短几十年就成為西部第一諸侯?其實,這與羌人支援有關。

甲骨文卜辭顯示,商朝羌人活動範圍很廣,大致在如今的甘肅大部、陝西西部、山西西南部等,是商朝“四邦方”之一,著名族群有“北羌”、“馬羌”等。可見,商朝羌人實力很強,活動範圍很廣,甚至已經接近商朝核心統治區,但並未形成統一政權。

周太王的妻子叫“太姜”,關於她的來歷史書沒有記載,但透過姜字與姜姓來源可知,太姜是羌人。也就是說,周太王與某一支羌人聯姻了,在這些羌人的支援下,周部落才能迅速壯大。

太姜是羌人,姜子牙也是羌人,那麼姜子牙投奔周文王或周文王重用姜子牙,無疑與他的羌人身份,以及之前的周羌聯姻有著密切的關係。

姜子牙的真實身份,甲骨文改寫認知,難怪得到周文王重用

姜子牙背後的勢力:周文王需要拉攏的物件

如果姜子牙只是一個身份低微的羌人平民,周文王或因惜才而給予一個官職,但按照當時的慣例,估計不會授予“太師”這一要職。既然如此,周文王為何超級加倍式的重要姜子牙呢?這就與姜子牙背後的勢力有關了。

根據史記記載,姜子牙是呂國公族後代,“從其封姓,又曰呂尚”。透過姜姓來源分析可知,呂國是一支羌人建立的國家。那麼,呂國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呢?甲骨文卜辭中有不少呂國的記載,揭開了呂國的面紗一角。

甲骨文卜辭:於呂,王乃田,亡災。貞,呂不受其年,貞,呂。。。。。受其年。丙辰卜,谷貞曰,吉方及口方敦呂。

透過卜辭可見,商王經常去呂國,還關心呂國“受不受年”,是不是風調雨順,說明呂國一度深得殷商信任,商呂關係很好,因此呂國地理位置大概在商朝四境之內或邊疆一帶。而根據入侵呂國的“吉方”分析,呂國在山西西部或西南部,如今山西的呂梁山、呂城、呂鄉應該是呂國留下的歷史印記。

姜子牙的真實身份,甲骨文改寫認知,難怪得到周文王重用

確定了呂國具體位置,就能明白呂國的重要性了,因為呂國是殷商的一道關鍵防線(見上圖)。

周文王時期,周國打敗或滅掉了商朝眾多鐵桿藩屬國,最典型的是位於山西長治的黎國(耆國)。如果呂國不正式倒向周國,姬昌顯然不敢對山西的商朝藩屬動手。

更為重要的是,如果周國拿下山西,就可以隨時威脅到殷商核心區域(見上圖)。而想實現這一戰略目標,拉攏呂國則是重中之重。

根據史書記載,紂王釋放姬昌之後,大約是姜子牙投奔姬昌時,周國才攻打黎國,才開始針對山西商朝藩屬動手。顯而易見,姜子牙投奔周國、被授予太師一職的背後,則是呂國倒向了周國,所以之後姬昌才敢肆無忌憚地攻打位於山西一些商朝鐵桿藩屬國。反過來說,呂國倒向周國的總代表——姜子牙,他的身份無疑不可能是貧困潦倒的平民,而必然是能左右呂國政局的重要人物。

姜子牙的真實身份,甲骨文改寫認知,難怪得到周文王重用

關於周人拉攏姜子牙,還有一條歷史可以佐證。

周武王娶姜子牙女兒邑姜為妻,是一段很詭異的歷史。周武王壽命接近60歲,但死時只有兩個兒子,長子(周成王)還在襁褓之中,次子唐叔虞更小。然而,商周時男子13歲即可以結婚,比如周文王13歲時長子伯邑考出生,那麼難道周武王40多歲時才娶妻生子?顯然不可能,真實情況是周武王早已娶妻生子,但為了拉攏姜子牙才娶了邑姜,並將其立為正妃。

如果周武王早有妻兒子女,那麼為何史無記載呢?這無疑是一件讓人細思極恐的事情。或許,為了拉攏姜子牙及其背後的呂國,周人付出的代價超出了想象。

姜子牙的真實身份,甲骨文改寫認知,難怪得到周文王重用

其實,史記中的“或曰,太公博聞,嘗事紂”記載大致是正確的,即呂國本是商朝盟友,所以姜子牙起初在商朝為官,後來由於種種原因,姜子牙倒向了與羌人聯姻的周國。由於姜子牙羌人與呂國重要人物的身份,熟知殷商內部情況,又才華橫溢等,所以才被姬昌任命為太師。

說到底,周文王任命姜子牙為太師的背後,有著眾多的利益關係與計算,這也符合古今雄主的用人邏輯,史書所說的憑藉一番聊天就授予其太師一職,只是文人的幻想罷了。

參考資料:《史記》、《甲骨文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