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齊國長公主宣姜的復仇,兩次錯亂的婚姻,是金枝欲孽?還是美人心計?

齊國長公主宣姜的復仇,兩次錯亂的婚姻,是金枝欲孽?還是美人心計?

文|春曉

婚變:父親搶了兒子的老婆

齊僖公的兩個女兒,一個宣姜,一個文姜,都以美貌名動天下。齊僖公在為女兒們考慮婚事時, 還是儘可能站在一個父親的角度去考慮和選擇的。他為女兒們選擇的丈夫,都是當時諸侯國前途無量的青年世家公子。

她為小女兒文姜選擇的丈夫,最初是鄭國世子,年輕有為前途無量的姬忽,後被姬忽拒婚。再次為女兒文姜選擇的丈夫,是魯國新任國君,與女兒年貌相當,也算對得起女兒。

他為大女兒宣姜選擇的丈夫,是衛國的太子公子伋。

宣姜美貌如花,公子伋年輕有為, 兩人也算得上郎才女貌,十分登對了。

但比起妹妹文姜,宣姜無疑要悲慘和不幸得多。當初離開齊國,奔向未知的衛國時,應該也憧憬過婚後的美好生活。但她做夢都沒有想到過,會被人半路強娶。強娶她的那個人,是她要嫁之人的父親,公子伋的父親,衛國國君衛宣公。

說起這個衛宣公,是衛國的第十五任君主,貪戀女色,生活非常淫亂,也不是第一次做出這種不要臉的事情了,當初就和父親衛莊公的姬妾夷姜私通,生下了公子伋。現在又強行搶了兒子公子伋的老婆,臉皮確實比那城牆還厚。

話說公子伋長到了十六歲,已到婚嫁的年紀,齊宣公為他求娶了齊國齊僖公的長女宣姜,

宣姜從齊國出發,車駕緩緩駛向衛國。她受到了衛國最高禮遇的接待,那是對她背後強大齊國的敬畏和重視。但意外卻毫無徵兆地降臨了,又老又醜的衛宣公見到美貌絕倫的宣姜後,不僅動了色心,還動了色膽。為了將兒媳宣姜弄到手,他大興土木,在淇河邊修建了一座高臺,取名為新臺。結構精緻,裝飾華麗。新臺築好後,衛宣公一面支開兒子,派他出使宋國,一面把宣姜迎到新臺,自己取代公子伋與宣姜成婚。

人生的反轉實在太過於突然,少年郎竟變成了老大叔,未來的公公變成了丈夫,美貌為她帶來了竟是這樣的結果,宣姜心裡的憋屈可想而知。

不過她沒有辦法,齊國太遙遠,已成過去,父親不可能為了她而與衛國翻臉。她嫁過來的目的就是為了兩國聯姻,結成同盟。現在同盟已結,她是嫁給公子伋,還是衛宣公,對齊國的結果都一樣。宣姜縱有千般怨,萬般恨,在衛國的地盤上,也只得認了從了。

但是,這應該只是暫時的隱忍,從宣姜後來的所作所為來看,她並不是一個唯唯諾諾的小女子。只是她才剛剛離開家,剛剛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面對的是一個最不講遊戲規則,最無恥,最沒有下線的老男人

謀殺:宣姜的復仇

衛宣公自娶了宣姜,整天在新臺尋歡作樂,宣姜後來連續為衛宣公生下兩個兒子——公子壽、公子朔。

宣姜的兒子出生後,無疑打破了衛國政治原有的平衡。

宣公的太子公子伋,也就是宣姜原先要嫁的那個男人,是衛宣公與父親的姬妾夷姜所生。宣公寵愛夷姜,愛屋及烏,非常寵愛公子伋,立為太子。

但自從他娶了宣姜後,也許是心中有鬼,漸漸地,他再也不喜歡這個兒子了,甚至有了除之而後快的衝動。這個兒子的存在,成了他的一塊心病,時時讓他如坐針毯,並時時提醒著他,他搶了他的媳婦。他非常不喜歡這種感覺。

他也不再喜歡公子伋的母親夷姜了,將夷姜棄之如敝屣,夷姜含恨而死。母親離世後,公子伋僅有的依靠也失去了。

齊國長公主宣姜的復仇,兩次錯亂的婚姻,是金枝欲孽?還是美人心計?

宣姜也不喜歡這種感覺。

這個差點成了他丈夫的男人,是衛國未來的君主,一方面。她深恨他的懦弱和愚忠,眼睜睜的看著自己被他父親強佔而無所作為,另一方面,他的存在,讓她永遠都覺得自己見不了光。她不敢想象,如果有一天他成為君主,主宰著整個的衛國宮庭,他們要怎樣相處,他會怎樣對待自己?

現在,這個男人又成了她兒子上位的絆腳石,她有著與宣公一樣的衝動,這個男人必須除掉。而報復宣公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親手殺死自己的兒子。

宣姜的兩個兒子,公子壽、公子朔,雖是一母所生,但性格稟性卻完全不同,公子壽天性善良仁厚,與哥哥公子伋互敬互愛,公子朔卻陰損刻毒,一肚子壞水,一天到晚在父母面前說公子伋的壞話。挑動著衛宣公和宣姜的神經,在加上宣姜的推波助瀾,衛宣公決定派公子伋出使齊國,並和宣姜及公子朔合謀,指使強盜在衛國邊境的莘地等著,看到一個持白色旄節的人,便殺死他。

與公子伋親厚的公子壽覺察到了這個陰謀,急呼隨從備快船去追趕自己的哥哥。

彼時,公子伋正乘船向齊國進發,見公子壽乘快艇追來,便落帆停船等候,問公子壽因何而來?公子壽把宣公與公子朔的陰謀說了一遍:“兄長,前有盜賊埋伏,不能再往前,快逃往他國吧!”

公子伋是個大孝子,是認定“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死,子不得不死”的那類愚忠之人。聽了弟弟的話,雖然淚如雨下。但仍不願逃走。對弟弟說:“我逃往他國,有背君命,是為叛臣;回宮質問父親,便為逆子。母親已死,獨活我一人。父親既容我不得,我只有仍舊前往,死了還能留個忠臣孝子的名聲。”說完和公子壽道別,欲繼續前行。

公子壽與哥哥親厚,見勸說無效,便起了代兄前往之意:心裡想道“父親兄弟欲置哥哥於死地,我若不顧仁義,袖手旁觀,見死不救,任由哥哥去送死:還配做弟弟麼?當真如了父親之願,哥哥死後,我被立為太子,今生何安?”

於是取過酒食,對公子伋說:“兄長執意要去,為弟強留不得。你我兄弟友愛一場,弟今為兄長餞行。”

公子伋為公子壽的情義所感,與公子壽把酒話別,一個有意要將對方貫醉,頻頻敬酒,一個滿懷悲憤,狂杯痛飲。公子伋很快就酩酊大醉。公子壽取過符節,跳上使船,代替哥哥急帆而去。

船近邊境,兩岸盜賊見船上旌旗飄揚,知是使船無疑,便認準船頭的持節使者,百箭齊發。公子壽被殺死。

公子伋酒醒後,不見了公子壽與使船。知道事情不妙,急令快艇飛速前進。

趕到邊境,但太遲了,公子壽已死。公子伋抱著弟弟的屍體痛哭,也死於這場惡毒的陰謀和復仇中。

關於公子伋的死因後世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強盜見到公子伋後,一不做二不休,將公子伋也一併殺死了,另一種是公子伋看到弟弟替自己死後,悲疼欲絕而自殺。不管是哪種原因,總之,衛宣公的兩個兒子都死了,公子朔順利上位,被衛宣公封為太子。

俗話說虎毒還不食子,當盜賊連夜趕回衛都,將兩顆首級一同呈給衛宣公時,衛宣公不知是受到了驚嚇,還良心終於受到了責譴。不久之後就過世了。

宣姜也一定沒有想象中的那麼暢快。對公子伋的仇恨,對權利的渴望,使她夥同公子朔主導了這場“二子爭死”的慘劇。為了除掉公子伋,她陪進去一個兒子,想必心內也是悲哀的吧。

齊國長公主宣姜的復仇,兩次錯亂的婚姻,是金枝欲孽?還是美人心計?

再嫁:一嫁夫二嫁子,是金枝欲孽?還是美人心計?

衛宣公死後,公子朔如願繼位,是為衛惠公。

但衛國支援公子伋與公子壽的反對勢力仍然存在。他們憤於二公子之死,不恥於衛惠公行為,最終發動叛亂驅逐了衛惠公。衛惠公逃往齊國。

但齊國是不會坐等親齊的衛惠公倒臺的。

於是齊襄公親率齊軍伐衛,最終助侄子衛惠公復衛。此段史實見於《史記·衛康叔世家》:“

齊襄公率諸侯奉王命共伐衛,納衛惠公,誅左右公子。衛君黔牟餎於周,惠公復立。”

惠公復位後,國內政局非常不穩,反對勢力依然強大,為了穩定侄子的君位,齊襄公又將主意打到妹妹宣姜身上。那就是讓妹妹再嫁。來安撫衛國國內的反對勢力。

宣姜再嫁之人,居然是衛宣公的庶子公子頑(昭伯):

“初,惠公之即位也少,齊人使昭伯烝於宣姜,不可,強之。生齊子、戴公、文公、宋桓夫人、許穆夫人。”(《左傳》)

那麼為什麼宣姜嫁給公子頑(昭伯),就能讓那些反對勢力消停呢?因為反對勢力大都是公子伋和公子壽的支持者,而昭伯正是公子伋同父同母的弟弟。換言之,昭伯和公子伋、公子壽都是衛惠公是同父異母的親兄弟,宣姜算是昭伯的繼母。昭伯在衛國,有相當大的勢力。

從《左傳》的記截中可以看出,宣姜最初嫁昭伯,是不情不願的,但

“不可,強之”

。齊襄公本人,長期與妹妹文姜私通,從來都是禮儀法度的蔑視者,為了齊國的利益,強迫妹妹宣姜嫁給繼子,這種事也只有他幹得出來。

一國之君的母親,竟然必須再嫁。再嫁也就罷了,物件竟然是自己的“繼子”,主導之人是自己的親哥哥(或許也還有自己的兒子衛惠公)。這種狗血劇情,也只有衛國宮廷敢於公開上演。

在春秋戰國時期,衛國宮庭私生活的風評從來都很差,到了宣姜這裡,更是聞所未聞,許嫁兒子被老爹搶了親,老爹死後再嫁繼子。不知衛宣公泉下有知,會作何感想?

兩次婚姻,宣嫁都沒有選擇權,都是慾望和權利的犧牲品。她的生活中充滿了無奈和身不由己。但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她謀害繼子,圖謀權利家產,攪動衛國風雲,又確實是一個典型的惡婦。劉向在《列女傳》中就稱宣姜“

衛果危殆,五世不寧,亂由姜起。”

宣嫁一生共育有五子二女。

與衛惠公育有公子壽,公子朔(衛惠公)。

與公子頑育有三兒兩女。這五個孩子中,三個兒子後來繼承了衛國的諸侯之位,分別是衛齊子、衛戴公和衛文公;兩個女兒,一個嫁給了宋桓公,為宋桓夫人,一個嫁給了許穆公,是為許穆夫人。

宣姜的七個兒女,一個被她著死,四個成為國君,兩個嫁與他國諸侯。是春秋政壇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衛國在衛惠公死後,政壇雖然波動起伏,,但仍未陷於持續動亂之中,與她的再嫁有關。因此,不能簡單的將宣嫁再嫁,當作一件宮庭緋聞和豔事來看待。

因為她再嫁之人,在當時的衛國,並非泛泛之輩,是衛國一支不可忽視的強大政治力量。宣姜冒天下之大不韙嫁給公子頑,這一場美人心計,確實對穩定衛國的政局,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我們可以不恥於她的行為,但我們不得不承認,衛國曾經毀滅掉她的幸福,她和她的兒子們,去主宰著衛國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