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護膚內卷的盡頭是「專研成分」?來聽聽幾家頭部企業是怎麼說的

在當下的功效護膚賽道上,「專研成分」似乎正與品牌力形成深度繫結。

比如提到黑繃帶就會帶上玻色因,提到神仙水就會帶上Pitera——

有了國際大牌的珠玉在前,加上近年來成分黨在C端敘事的流行,給市場造成了一種奇特的錯覺:只要為產品印上各種和,就能夠拉開與競品的差距,實現功效邏輯的自洽。

護膚內卷的盡頭是「專研成分」?來聽聽幾家頭部企業是怎麼說的

在此背景下,「專研成分」如雨後春筍般地出現在各類產品的宣稱之中。但事實真的如此嗎?「專研成分」是否已然成為品牌突圍的最優解?

為此,春雷社特地請教了

「上美集團旗下品牌韓束科研代表」、「華熙生物王玉玲工作室負責人王玉玲」、「前歐萊雅高階配方師、成分黨護膚科普達人K博」、「凡可品牌創始人彭冠傑」

等多位行業專家。

透過不同視角的解讀,探討何為「專研成分」,以及「專研成分」對功效品牌的意義;同時梳理歸納出常見的開發路徑,為產品經理們提供方法論參考。

Part 01

Part 01

K博所理解的「專研成分」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1、由某個品牌或者某個美妝集團獨立研究開發的新結構分子式的成分,在此基礎上做了大量研究和功效驗證,並申請了獨家專利。

2、單個成分都是市場已知通用的成分,但某個品牌將已知成分做了篩選復配,並在此基礎上做了大量基礎研究(主要包括安全性、功效性驗證以及機理 方面),以此申請了專利成為獨家專研成分。

3、成分是市場已知的成分,大家都可以用。但是某個品牌圍繞這個成分做了更深入的研究,挖掘了新的分子通路,驗證了新的功效,能講出新的故事,也可以成為品牌的專研成分。

三種類型的專研成分從開發週期、涉及環節、成本消耗等方面也有不同,以下表格是春雷社根據K博提供的資訊整理而成。

護膚內卷的盡頭是「專研成分」?來聽聽幾家頭部企業是怎麼說的

K博認為,一個好的專研成分,應該是有

足夠創新、機理明確、故事完整、多維度功效驗證透過、配方配伍性好,能解決消費者巨大的肌膚護理訴求,成分不具備可替代性。

他的評價中,一款專研成分的優劣,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看

「功效」。

K博表示,「如果一個成分很創新,功效也很好,但是對消費者沒有體現巨大的價值,比如成分光敏、刺激性很大,或易失活導致該成分很難發揮價值,就不能稱之為一個好的專研成分。」

當然,不同型別的「專研成分」所形成的品牌產品壁壘也存在差異。

玻色因、肽安密多這類專研成分的技術壁壘是最高的

,是一個全新的分子結構」,彭冠傑說:「而某些所謂的專研成分,可能只是品牌委託原料商或者工廠定製加工的,

對原料進行一些小改動,壁壘較低。

但也有例外,「比如SK-II的核心成分Pitera,它

存在特殊的資源壁壘,

因為要用到當地的特定酵母和水源,在當地發酵才有那個效果。」

專研成分的型別與壁壘

專研成分的型別與壁壘

在當下的市場,

品牌「專研成分」通常被納入一個更廣義的語境——

除了品牌自研,例如委託原料商或者工廠進行定製、與科研機構合作、乃至天然植萃提取工藝創新等操作,都有可能作為品牌介入「專研成分」的開發路徑。

國內品牌像華熙生物、鉅子生物這類擁有雙重身份(B端供應商+自有品牌),且在特定科研領域具有話語權的巨頭,多以品牌自研為主。

而新銳品牌更偏好於委外研發、成分復配和原料定製等方式。

以如今各個品牌競爭激烈的A醇類精華產品為例,時下比較流行的設計是透過對市場A類成分的篩選復配,組合形成品牌的專研成分,同時搭配相應的多肽,實現鎮靜舒緩、以及對抗靜態紋+動態紋的效果。

護膚內卷的盡頭是「專研成分」?來聽聽幾家頭部企業是怎麼說的

代表性產品有優時顏的黑引力精華(Gravi-A)、HBN的3A3肽夜光瓶(Complex-ATRA)等(抗衰專題之熱門成分)。

回顧HBN的出圈之路,品牌初代的A醇精華產品其實與芭薇等工廠有著深度繫結,例如其專研的「蠶蛹」包裹技術,便是流變於芭薇的微凝珠;去年九月份,優時顏則官宣了與路博潤的戰略合作,雙方將開啟關於原料的多方面合作,包括優時顏第二代眼霜的核心成分Lapagyl的獨家供給。

新銳品牌前期更輕量化的配置,決定了它們的路徑選擇。

王玉玲指出,研發新原料或獨有菌種或特殊工藝的發酵產品,會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還有未來不確定性的風險,適合實力雄厚的企業做,成功之後收對行業亦有持續的價值體現。

以華熙生物旗下的功能性護膚品牌BM肌活為例,其研發的核心成分「糙米發酵濾液」,

以「中國東北糙米」為發酵底物,透過不斷髮酵甄選出優質菌種——CF-37菌種,並結合「仿生多重發酵工藝」而製成。

該成分運用在BM肌活旗下的糙米煥活精華水(簡稱「糙米水」

)中,由於兼具定向控油、補水保溼、維穩舒緩、糖氧雙御多重功效,成功助力該產品在終端實現口碑與銷量的豐收。

對於已有功效原料的組合,各單一原料的基礎研究資料一般都完備,重點工作可放在解決面板問題時,各成分協同發揮功效,以及成分比例的合理搭配。另外,利用奈米技術或包裹技術賦能組合原料,也是很好的方向。這種方向,一是考驗技術,二是考驗生產能力,具備一定的技術壁壘。以上都很適合新銳品牌。

護膚內卷的盡頭是「專研成分」?來聽聽幾家頭部企業是怎麼說的

此外,「主打菌菇類成分的新銳品牌,從原料定製打造差異化,具有一定的壁壘,

但技術含量不高,從功效性上來看,也並非是不可替代。

」彭冠傑說,「

真正提高壁壘還得靠品牌自己砸錢和精力在研發領域,哪怕是委託外面的科研機構或高校

,比如至本跟同濟大學的研究,943和江南大學在酵母方面的研究合作,能夠做出自家定製的成分,都是不錯的思路。」

韓束科研代表也認為,對於很多初創的國貨企業來說,專研自主成分是一個不小的經營挑戰;

供應商定製原料,相對來說投入成本更少,回報週期更短,但獨家性並沒有那麼高(協議期滿會開放給行業

)。

像韓束這種具有一定資歷的國產功效品牌,會選擇在

「專研成分」、「專研成分+熱門成分復配」、「功效原料組合復配」

這三個通路進行深耕。

第一個通路是在品牌自研的雙菌發酵產物-TIRACLE的基礎上,開發出了第二代雙菌發酵產物-TIRACLE PRO,

並應用到韓束紅膠囊多肽水和韓束藍銅肽系列等產品中。

護膚內卷的盡頭是「專研成分」?來聽聽幾家頭部企業是怎麼說的

第二個通路是研究TIRACLE與其他熱門成分,如藍銅胜肽的復配;

第三個通路則是對「多肽組合」的復配,如「舒緩組合肽」和「抗皺組合肽」,目前「抗皺組合肽」已被應用在二代升級的韓束紅膠囊多肽水中。

總體來看,根據新銳品牌的自身定位和不同發展階段,從相對輕巧的路徑入手,達到相應體量後再考慮轉型是比較穩妥的路徑。

K博的建議是:「

3-5億以下規模的品牌,以短期成分開發策略為主:也就是做組合成分的復配和功效篩選。

這樣無論風控、研發資金投入,還是產出結果上都可以做更好的把控。但重要的是規避同質化,所以品牌不僅要做第一步的基礎研發佈局,更要做更深入的研究和洞察,比如結合創新的科學洞察以及先進的遞送技術。」

「如果品牌已經度過了10億規模,接近IPO的量級,建議可以分兩步走,短期的專研成分要做,但是長線的最高壁壘的成分開發也要佈局。」

Part 02

Part 02

面對不斷內卷的功效護膚賽道,「專研成分」是否是唯一的破圈選擇?

「品牌破圈的因素有許多,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消費者共情、功效、營銷、供應鏈、是否符合時代節拍等各環節都至關重要,

專研成分絕對不會是唯一選擇

。」王玉玲說。

韓束科研代表也認為:「專研成分有助於將品牌和市面上的其它競品區分開來,建立獨特的、壁壘性的優勢,對於品牌發展是一個很大的助力,但

不能說是唯一的選擇。

K博指出,與其沉溺於市場上已有的幾個「專研成分」研發方向,「不如去探討在新規下未來化妝品研發方向有哪些新的突破口,去幫助品牌建立差異化,以此構建核心品牌力。」

他認為,未來護膚品的研發可以圍繞這幾塊佈局:

1。 前沿生物和基礎研究(尤其是面板機理、多組學表型的研究);2。 創新原料的開發和製備:3。 創新制劑技術;4。 創新配方科技(比如微流控技術、Pickering乳液技術等等);5。 更健全的功效評估體系。

從功效品牌突圍的角度來看,「專研成分」更像是道附加題,而非必答題,不必過度迷信「專研成分」的力量。

護膚內卷的盡頭是「專研成分」?來聽聽幾家頭部企業是怎麼說的

上個世紀80年代,德國化妝品原料公司CLR將雙歧桿菌經培養、滅活及超聲打碎後,分解成「組團式」的護膚原料——

「二裂酵母發酵產物溶胞產物」

,但原料公司並沒有捧紅它,直至雅詩蘭黛推出了經典爆款小棕瓶,才讓其成為經久不衰的明星成分。

與之類似的德之馨的

專利成分377

,推出之時同樣沒有掀起波瀾,但城野醫生卻依靠這一成分在美白市場中殺出重圍。

可見,品牌死磕專研成分並非出圈的唯一選擇,

押注一個冷門成分,再透過合理的運營和傳播,也能實現科學語言向市場語言的轉譯,並將原料與品牌成功捆綁,在C端形成屬於品牌的「專研成分」印象。

對於新銳品牌而言,應該如何選擇成分捆綁?

彭冠傑認為,可以從

市場教育的可行性

以及

原料能否實現量產

兩個方面來判斷。「曾經押注大麻二酚的品牌就是反面例子」,彭冠傑說:「對一開始就註定不可能會被批准的成分,不要心存僥倖」,其次是類似珍稀植物成分的開發,能否「透過植物幹細胞等技術手段去實現量產。」

護膚內卷的盡頭是「專研成分」?來聽聽幾家頭部企業是怎麼說的

今年7月份,至本公佈了其實驗室的最新研究成果——天然類維A活性成分「鳶尾苷元」,實驗資料顯示,作為一種植物視黃醇,它與維A酸核心起效受體結合有更高活性,同時兼具低刺激性、抗炎症、抗氧化、抑制酪氧酸酶等多種功效。

「至本是從植物裡面發現的靈感,雖然產品真正面世還要等上一年半載,但這個方向值得期待。」

Part 02

Part 02

事實上,關於「專研成分」的故事,

對於使用者的吸引力絕非源自成分本身,而是指向品牌「專研成分」背後的諸多因素

,包括從使用者洞察的角度提供特定場景下的解決方案、明晰完整的機理敘事、乃至於真誠動人的品牌情感等。

細數近年來勢頭強勁的國產功效品牌,既有瞄準「早C晚A」精華產品風口、以大單品戰略出圈的珀萊雅;也有以藥房背景入局、深耕敏感肌賽道的薇諾娜;以及專注年輕人肌膚需要,率先切入油皮賽道的BM肌活;還有以一己之力帶火小眾品類的半畝花田和詩裴絲等,更重視應用場景的發掘和使用者痛點的解決。

「專研成分」不過是這些品牌故事中的一塊拼圖。

K博說:「要想破圈和別的品牌形成差異化,還有很多其他的點可以去做。比如在產品開發時,可以從更前端的科學洞察開始,洞察是決定產品高度的很重要的一環,是衡量品牌挖掘消費者需求和自身重要價值的體現。當然要想做到差異化破圈,還可以在配方科技上去實施,比如運用一些先進的促滲科技、配方科技等。最後在營銷端,也可以做科學的佈局完成出圈。」

專研成分開發路徑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