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蜀漢的治理最好,為何最早滅亡?諸葛亮難辭其咎

夷陵之戰,陸遜大破蜀軍,劉備退到永安後不久病逝了,就剩下一個益州,面對內憂外患的諸葛亮認為:“

唯勸農業,無奪其時,唯薄賦斂,無盡民財

”,後主劉禪上位後,諸葛亮實施“

務農殖穀,閉關息民

”的政策,透過休養生息,農業也得到發展,使戰後的蜀國慢慢有了起色。

蜀漢的治理最好,為何最早滅亡?諸葛亮難辭其咎

此外諸葛亮接管益州政務後,認為原益州牧劉璋管理的益州:“

性寬柔,無威略,東州人侵暴舊民,璋不能禁,政令多闕,益州頗怨

”,所以

諸葛亮做的第一件事就是

厲行法治,採取以嚴濟寬、以猛糾弘的強硬手段,嚴厲打擊豪強士族勢力

,堅決維護法令律制的權威。為了有法可依,諸葛亮還專門制定了

《蜀科》

作為蜀國國法。

經過諸葛亮的

勵精圖志治和依法治國的思想,蜀國國力日益增強,並且陳壽在《三國志》諸葛亮傳中說,在諸葛亮的治理下:“吏不容奸,人懷自勵,道不拾遺,強不侵弱,風化肅然也”,意思就是當官的沒有貪汙的,蜀國上下每個人都奮發向上,治安很好,沒有人仗勢欺人。而相比吳國和魏國,蜀國顯然是治理的最好的,這一切歸功於諸葛亮, 那麼問題來了,諸葛亮治理的蜀國是三國當中治理的最好的,那又為什麼蜀國是最先滅亡的呢?

蜀漢的治理最好,為何最早滅亡?諸葛亮難辭其咎

眾所皆知,三國是戰亂時代,諸葛亮掌權的政府實際上是軍政府,專門打仗的政府,這就體現在年年不斷的北伐,諸葛亮發動北伐一方面是為了興復漢室實現自己的政治思想,更重要的是鎮住益州豪族,所以這也是北伐失敗也要打的重要原因之一,這樣的蜀國雖然被諸葛亮治理的很好,但是長期處於戰爭狀態下,導致人民的賦稅很重。

顯而易見這樣戰爭環境下做到的“吏不容奸,人懷自勵,道不拾遺,強不侵弱,風化肅然也”,根基不穩。

蜀漢的治理最好,為何最早滅亡?諸葛亮難辭其咎

其二:長期戰爭消耗,劉備自入蜀後,蜀國連綿不斷的發動戰爭,蜀民生活在水深火熱當中,過著為戰爭而活的生活,不是發動戰爭,就是為發動戰爭準備的路上,本質上戰爭是為了奪取更多的利益,而縱觀蜀國規模比較大的戰爭:夷陵之戰,劉備大敗而歸,不僅沒有開疆擴土,反而丟掉荊州,再者是諸葛亮年年不斷的北伐,雖然攻城奪地,但最終都是得而復失,勞民傷財。

蜀漢的治理最好,為何最早滅亡?諸葛亮難辭其咎

其三:主心骨消失,荊州一戰,劉備把關羽打沒了,高壓戰爭狀態下張飛沒了,緊接著夷陵之戰自己沒了,唯有趙雲比較幸運,得以善始善終,最初的主心骨人物只剩下諸葛亮一人,回想一下劉備實力最強的時期,應該是在入蜀後,五人同在時候,如今他們一個接著一個退出舞臺,蜀國就再也沒出現一個能幹的人,而後主劉禪“樂不思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