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乾隆被指“盜墓賊”,“盜取”明十三陵金絲楠木?謠言還是屬實?

《甄嬛傳》

鈕祜祿·甄嬛

的養子“弘曆”,在熹貴妃的強勢加持下,成功坐上新一代皇帝的交椅,開啟了其傳奇的帝王生涯。

這位清代皇帝自帶熱搜氣質,身上充滿了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稱得上中國歷史上的話題皇帝了,從他的身世到皇位繼承

“合法性”

的問題再到風流豔遇故事,件件豐富多彩樁樁勾人好奇。

乾隆被指“盜墓賊”,“盜取”明十三陵金絲楠木?謠言還是屬實?

其中,八卦熱度最高最普遍的問題,怕是乾隆皇帝盜用明十三陵之金絲楠木的事件了吧?

那麼,乾隆帝到底有無盜用呢?如果盜用了,都用在何處了呢?

爺爺疼爸爸愛,華麗一生難算身後事

關於乾隆皇帝的身世,一直以來都是眾說紛紜充滿了故事性,其中傳播性最廣泛的說法有兩種,但結果都是他不得自己的皇阿瑪雍正皇帝的喜愛。

一種說法正如《甄嬛傳》中所演繹的

雍正帝

還是親王的時候狩獵時

喝了鹿血

,當天雄性大發迷迷糊糊地就寵幸了一名宮女,便有了弘曆就是乾隆皇帝,因為宮女沒資格養育皇子所以就交給了

熹妃

撫養。

乾隆被指“盜墓賊”,“盜取”明十三陵金絲楠木?謠言還是屬實?

第二種說法是乾隆帝本是

海寧陳氏

的兒子,一出生便被掉包變身成為雍正帝的兒子。

事實上,乾隆帝自幼聰明好學且長相英俊深得雍正帝的喜愛,就連祖父

康熙大帝

初見這位皇孫都滿心歡喜要求留在自己宮內養育。

康熙乾隆祖孫二人經常在一起談古論今騎馬練功四處遊歷,結下了很深的感情,而雍正帝登基後不久便立皇太子。

試問,不是正宗的滿清皇室血統,怎會爺爺疼爸爸愛呢?

除了身世之謎,乾隆帝酷愛舞文弄墨,所到之處無不作詩題字的愛好也是槽點滿滿,直到今天在全國許多的旅遊勝地依舊留有他老人家的墨跡碑刻。

乾隆被指“盜墓賊”,“盜取”明十三陵金絲楠木?謠言還是屬實?

乾隆帝不僅愛好題字他還是個蓋章達人

,一篇小作文或者小摘抄上動不動就蓋上幾枚個人印章。

跟他爸爸雍正帝的墨跡數量相比,乾隆帝以絕對優勢毫無懸念地勝出,真可謂,雍正題字數量稀如鳳毛麟角乾隆帝題字多如牛毛。

也難怪,雍正帝日理萬機是妥妥的一枚工作狂人,確實無力再把時間花在吟詩留名上,乾隆帝身處清代盛世,本身又好大喜功自然不能放過每次出遊的機會。

然而華麗一生,怎奈難算身後事。

乾隆皇帝的陵墓

裕陵

建築宏偉工料精緻氣勢非凡,其規制既承襲了前朝又有展拓和創新。

乾隆被指“盜墓賊”,“盜取”明十三陵金絲楠木?謠言還是屬實?

裕陵大殿東暖閣藏納一大批奇珍異寶還供奉各式佛像,陵寢門前的玉帶河在清陵中也僅此一例,地宮中佈置了許多佛教主題的雕刻,造型生動佈局嚴謹有序,堪稱

“莊嚴肅穆的地下佛堂”

最引人注目的是,裕陵中大量使用了珍貴的

金絲楠木

做建築構件與裝飾,真是奢華無比。

金絲楠木木質緊實有防腐防蟲的功效,乾隆帝算到了死後要防蟲卻沒算到人禍難逃。

在清代末期政權危危可及之時,

孫殿英

率領著他的國民編外軍隊非常暴力地將乾隆帝的陵寢盜掘一空,

一代盛世之帝屍骨散落一地被棄角隅令人吁噓

乾隆被指“盜墓賊”,“盜取”明十三陵金絲楠木?謠言還是屬實?

拋開孫殿英這出鬧劇不說,單說這金絲楠木就夠引人好奇的,畢竟這木中極品就是在科技先進發達的今天也是千金難買的。

愛而難得的金絲楠木

要說金絲楠木為

“皇帝木”

,那可一點不誇張。

它因密實防腐防蛀等優秀的品質深得歷代皇帝喜愛,

常被運用到皇宮和陵園的建設中去

在元朝,楠木多用於皇家王室製作的傢俱上,成為元代官方認證的皇室用材。

乾隆被指“盜墓賊”,“盜取”明十三陵金絲楠木?謠言還是屬實?

明成祖朱棣

時期開始,金絲楠木就以貢品的身份被源源不斷地送往皇宮,為皇帝蒐羅天下的金絲楠木,還特地成立一個職能機構專人專辦。

此外,在職官員和百姓向朝廷敬獻金絲楠木不但可以升官還會被獎勵大紅包。

明朝初年遷都北京,為建設紫禁城和明代王室皇陵開啟了全國大規模砍伐金絲楠木的活動,之後的皇帝也是不斷挖空心思地尋找金絲楠木的蹤跡。

其中明十三陵中

長陵、永陵和定陵

三座陵墓的楠木使用量最大質量最好。

明十三陵地面建築祾恩殿富麗堂皇,這裡面的木結構都是上等的楠木,60根巨柱威武地矗立於大殿之中,全部用整顆的金絲楠木製成,須有兩人才可環抱得住。

乾隆被指“盜墓賊”,“盜取”明十三陵金絲楠木?謠言還是屬實?

到了清代,康熙帝修建陵墓時也採用了大量的金絲楠木。

直至乾隆時期,全國的金絲楠木數量已經到了極其稀有的境況,有錢買不到,乾隆皇帝是極其想用卻很無奈。

可是區區一隻木頭,憑啥能讓一國之君如此愛而不易得呢?

一個是金絲楠木本身的諸多優良品質惹人愛且生長速度緩慢,二個是前文中所述乾隆帝的前輩們曾大量使用過,所以到了乾隆帝時期自然就千金難買了。

並稱為中國四大名木,都是上好的木材,其中楠木居於首位,而楠木當中的金絲楠木更是極品中的戰鬥機稱得上最好的楠木了,歷來為皇家專用。

乾隆被指“盜墓賊”,“盜取”明十三陵金絲楠木?謠言還是屬實?

金絲楠木是中國特有的珍貴木材,其木紋在陽光下呈金絲狀,

楠木材質細膩瓷實不易變形開裂,富有香氣且兼備冬暖夏涼防腐防蟲的特點

,因此深受皇宮王室的喜愛,所以被稱為

“皇帝木”

謝在杭在

《五雜俎》

文中描述金絲楠木具有高效的防腐防蟲的功能,可使得一碗熱氣騰騰的肉食數月不變質,雖有誇張的成分在其中但也對其這一特性可見一斑了。

由於金絲楠木的主產地多在中國南方的

四川、雲南、貴州、湖南、湖北

等地區的深山密林之中,所以採伐運輸十分困難。

毒蛇猛獸常出沒于山林中所以金絲楠木的開採環境極其兇險,工人在開採的過程中被樹木

壓傷、壓死、飢餓、病患

的不計其數,所以四川有

“入山一千,出山五百”

的諺語。

楠木木料大多粗實肥大,又位於深山之處沒有暢通平坦的道路,大木伐倒後還需要在等待雨季到來,利用強勢的水流的力量將其衝出深山。

乾隆被指“盜墓賊”,“盜取”明十三陵金絲楠木?謠言還是屬實?

然後拼湊成木筏走水路,經過運河漫長的運輸才可到達北京通縣的張家灣,再經半天的陸路之程就到了北京崇文門外的神木廠和朝陽門外的大木廠了。

金絲楠木大都憨實巨大,因此重量很重,在中國古代時期沒有大型的機械吊運裝置只得依靠工人肉軀扛運了,當中的艱辛可想而知。

再說一棵楠木從採伐直到送達北京一般

都要3—5年

的時間,單單運輸一項就是項耗時耗力的大型工程了,要知道一根金絲楠木的運輸價格要耗費白銀1萬兩。

如此優秀的木材不僅產地稀少且生長速度極其緩慢。

從一棵小幼苗成為可用之材至少

需等60年之久

,而當時一個人的壽命才活多少年啊?

乾隆被指“盜墓賊”,“盜取”明十三陵金絲楠木?謠言還是屬實?

讓人不由地感嘆封建制度下,

一屆帝王墓民間萬骨枯,可悲可戚!

大張旗鼓修明陵

乾隆皇帝是清朝第六位皇帝,年號“乾隆”寓意“天道昌隆”。

25歲登基在位60年退位後還在幕後執政了3年,

實際掌握最高權力63年4個月之久

,是中國歷史上執政時間最長年壽最高的皇帝。

乾隆帝文武兼修,在位期間曾成功地平定大小和卓叛亂,加強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和發展,六次下江南巡視民間情況,執政前中期

文化、經濟、手工業

一度欣欣向榮國富民強。

乾隆被指“盜墓賊”,“盜取”明十三陵金絲楠木?謠言還是屬實?

兩千年的中國古代封建制度繁衍生息到乾隆皇帝年間,經濟、政治、文化等發揮到了極致,呈現了乾隆盛世。

然而盛世皇帝也是凡塵俗子逃不開人性的七情六慾,乾隆帝好大喜功的性格到了晚年愈發升級了,常常喜歡拿自己與歷代皇帝作對比實乃難掩得意之情,對比來對比去發現自己真的很優秀,自稱

“十全老人”

雖然到了乾隆帝時期,生長緩慢運輸困難的金絲楠木被歷代皇家王室消耗殆盡,但是別人有的自己當然也要有了。

如此優秀且自信的皇帝怎可在千秋大業的陵墓問題上輸給前輩們呢?

史料記載,

乾隆五十年(1787年)三月

巡查了明十三陵,看到了明成祖朱棣的陵墓後不禁驚歎如此之奢華心生羨慕,望著那碩大有力的金絲楠木樑柱等構件簡直垂涎欲滴。

乾隆被指“盜墓賊”,“盜取”明十三陵金絲楠木?謠言還是屬實?

於是,乾隆帝對著明十三陵內的

明樓、祾恩殿

等多處帶有損壞的建築拍案大怒,嚴厲斥責對明陵保管不周是對前朝帝王的大不敬,表達出一副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態度。

隨後彷彿一刻都等不及了似的,

祭拜回來後的當月初五便下旨修葺明十三陵

儘管乾隆帝已經下定決心要徵用明成祖朱棣長陵的金絲楠木,但進展的卻不是很順利。畢竟乾隆帝他個人也算是個優秀的皇帝,對於同樣名列優秀皇帝榜單且比他技高一籌的明成祖,便難逃敬畏的情懷。

如此這般之下乾隆帝不可能冒天下之大不韙去使用長陵的木材。

機智的乾隆深知,雖然尚可用祭拜為說辭以修葺大眾之眼,但依然難以遮蓋他盜取金絲楠木的事實,勢必落下千古罵名,

“借用”

長陵之木的方案被果斷推翻了。

乾隆被指“盜墓賊”,“盜取”明十三陵金絲楠木?謠言還是屬實?

儘管面前困難重重但乾隆帝並未放棄此項

“修葺大業”

,於是退而求其次選擇明十三陵內名氣略遜明成祖的明世宗嘉靖帝的陵寢。

大清王朝土木專家工部尚書金簡提出了關於具體操作的方案,被乾隆歡歡喜喜地採納並實施。

說幹就幹打著重新修葺的旗幟推開了世宗陵寢的大門,主殿全部按縮小比例修建,金絲楠木構件被

“大材改小”

這樣一來明成祖的長陵雄偉依舊,不會輕易被世人發現他的這種行為。

之所以乾隆帝選擇對

嘉靖皇帝

的陵墓動手,第二個原因是嘉靖帝陵寢建設之初本就比於其他皇帝的陵寢規格高出許多。

乾隆被指“盜墓賊”,“盜取”明十三陵金絲楠木?謠言還是屬實?

乾隆這一波

“大材改小”

的操作之後,將嘉靖皇帝的陵墓和與其他明朝皇帝的陵墓規格的距離大大拉近,不明實情的民眾並不會輕易察覺便可以順理成章地對外宣佈修葺的結果。

神不知鬼不覺地巧取“借用”之法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是縮小了比例,就一定會有大量餘下的楠木木料,它們去哪裡了?

經過前後兩次對明十三陵的修葺工作後,眼看著明陵是越修越小裕陵是越蓋越大,其中不言而喻。

何況

《清史稿》

記錄

“乾隆五十二年,三月癸酉,上回蹕,丙子,以重修明陵成,上臨閱,申禁樵採。”

因此乾隆帝年間的金絲楠木的確是千金難求!

乾隆被指“盜墓賊”,“盜取”明十三陵金絲楠木?謠言還是屬實?

一邊是前朝帝王的陵墓,一邊是自己的萬古身後之事,乾隆帝自然不會讓已經過氣的皇帝阻礙自己陵墓的輝煌,所以才用巧取

“借用”

之法來裝飾填充自己的陵寢。

之後,乾隆將明十三陵交由直隸總督責成霸昌(今河北霸州市)道,就近負責管理。

現在有人會說從乾隆陵墓的建設到修葺明十三陵的時間上說,乾隆盜明陵楠木修陵一說,不符合時間邏輯。

乾隆陵墓修建時間早於拆十三陵的時間,而棺材向來是帝王關心的身後事之重點,按常理推論乾隆帝不可能等陵寢徹底修建完成後再造棺材,棺材的製造時間一定是早於或者同步於陵寢修建的時間的。

所以說乾隆為修自己的棺槨而盜用明十三陵的金絲楠木,此言的確有嚴重的漏洞。

乾隆被指“盜墓賊”,“盜取”明十三陵金絲楠木?謠言還是屬實?

可是人盡皆知的實情是,明十三陵

“大材改小”

修葺工程之後必然會有多餘的木料餘下,而拆卸下來的金絲楠確實消失了,是賊人所偷?

這點定是不可能的,如此珍貴的皇帝木怎可讓它輕易丟失呢,笨重不易運輸不說,且督辦這項工程的官員正是乾隆的愛臣

劉墉

這一關就不可能有人敢來冒天下大險。

乾隆帝讓宰相劉墉來監工此重點工程不由得讓人心生疑慮,這金絲楠木被乾隆盜用了還是丟失了誰說了算呢?

若真的丟失了想必定是罪責難當!所以乾隆

“大材改小”

修葺明陵一案,其初心明月可鑑路人皆知了。

筆者認為,眼下雖然在證明

“乾隆盜楠木”

中時間順序方面的資訊尚未查明,但乾隆帝當年修葺明十三陵時

“大材改小”

這一行為已有確鑿的歷史佐證,且今天的考古學家也證實了裕陵中確有明代的木材。

乾隆被指“盜墓賊”,“盜取”明十三陵金絲楠木?謠言還是屬實?

這就足以說明乾隆當初耗時耗力花巨資修葺明十三陵的目的的確不純,一來修繕前朝帝王陵墓既體現了其一貫宅心仁厚的執政理念,又向大眾展示了乾隆帝尊敬明代王室滿漢一家親的寬廣胸懷,從而進一步籠絡人心鞏固滿清王室政治根基。

當然不得不說的一點是,面對比金子還貴重的金絲楠木活生生地矗立在明陵內,自己所處的年代又急缺此木怎能不心動不焦渴呢?所以乾隆帝修葺明十三陵絕對是項一箭雙鵰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