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陳平為何會感嘆自己的陰謀會殃及子孫?虛無的鬼神之說在作祟而已

陳平曾說過:

“我多陰謀,是道家之所禁。吾世即廢,亦已矣,終不能復起,以吾多陰禍也”

,就是我這一生用了太多的陰謀,這是道家不允許的,日後我的子孫必有大禍。但是,若我的後代被廢黜,大禍就能被化解,可就再沒有興起的機會,因為我積下了太多的禍因。

為何陳平會這麼說呢?

封建時代,因為科技落後,百姓多迷信鬼神之說!他們將一切不可解釋的事情,全部都將它歸結為鬼神所為。

在鬼神之說的“薰陶”下,古人深信

“今世因,來世果”

之說,就是你今日所作所為,若是被天道所不容,即使現在不報,日後也會禍及子孫,讓子孫遭到無妄之災。

由此,我們也就不難想象,為何陳平會認為自己的陰謀會禍及自己的子孫啦!

那是因為他認為自己的陰謀是被天道所不容的,是有傷天和的,所以他深信自己的後代會被天道所罰!

陳平為何會感嘆自己的陰謀會殃及子孫?虛無的鬼神之說在作祟而已

那陳平所謀劃的陰謀,真的被天道所不容嗎?

首先,據史記所載,陳平一生主要為劉邦獻出六計,曰

“六出奇計”

一、離間項羽、范增之間的關係,逼走項羽身邊唯一可堪大用的謀臣,楚勢由此頹衰。

二、喬裝詐降,誘使楚軍轉移注意力,繼而讓劉邦得以從滎陽安全撤退。

三、讓劉邦封韓信為齊王,從而讓韓信這一支至關重要的武裝力量耿心效命於劉邦。

四、聯齊滅楚,在項羽勢最弱之時,聯合韓信進攻項羽,於是劉邦戰勝項羽,一統天下。

五、智擒韓信,使劉邦成功翦滅對漢危險最大的一支異姓諸侯王勢力,故其劉家天下。

六、解白登之圍,用金銀財寶迷惑單于閼氏,使劉邦脫離匈奴險境。

以上六冊,是史書明文記載的,由陳平提出,劉邦實施的計策。

可以看出,這六策對於劉邦來說至關重要,劉邦最大的敵人,項羽會敗,陳平功不可沒,若不是他的離間計,讓范增含恨而終,項羽不會敗的這麼快;若不是他讓劉邦封韓信為齊王,劉邦也不會贏得這麼快。

陳平為何會感嘆自己的陰謀會殃及子孫?虛無的鬼神之說在作祟而已

但是,這六策雖為劉邦建漢立下汗馬功勞,可是卻皆是“下三濫”的手段,非君子所為,更被世人所唾棄。

比如第一冊。陳平的離間計,就是陷害范增,給對項羽忠心耿耿的范增,安上一個裡通外敵這樣莫須有的罪名。彼時,范增是項羽身邊僅有的富有遠見和大局觀的謀臣,曾數次提醒項羽,劉邦最有威脅,並多次獻計讓項羽除掉劉邦。可以這麼說,范增若在,項羽對劉邦就會始終保有的一份戒心,不會讓劉邦安心發展。

由此,在當時,劉邦若想有爭奪天下的機會,就必須將范增除掉,只有這樣項羽才有可能放鬆對劉邦的監管,繼而劉邦才有機會發展壯大。

就這樣,陳平站了出來,他向劉邦獻了一計,就是“離間計”。他先是用四萬斤黃金,買通楚軍的一些將領,讓他們在楚軍中散佈謠言,說:范增為“為項王將,功多矣,然而終不得裂地而王,欲與漢為一,以滅項氏而分王其地”,大意就是范增的功勞最大,卻不能裂土稱王。他已經和劉邦約定好了,與劉邦裡應外合,一同消滅項羽,分佔項羽的國土。由此,當項羽聽到軍中如此傳言,逐漸失去了對范增的信任。

之後,范增雖失去了項羽的信任,但陳平為了以絕後患,避免范增再次獲得項羽的信任,不惜設計嫁禍於范增,讓他背上“通敵叛國”的罪名,間接逼迫項羽殺掉他。於是乎,這就有了

“項羽派使者到劉邦營中,陳平向使者故意傳出范增與他們有密約,繼而使者將此事告知項羽,而後項羽逼走范增,范增含恨而終”

的故事。

對於此事,陳平雖是做了一位謀臣該做的事情,幫助自己的主公除掉了心腹大患。但是,在這過程中卻實在有些卑鄙,為了將范增逼死,他是肆意的抹黑范增的人品,甚至不惜給他安上一個忠臣最忌諱的罪名—通敵賣國,就是在他這樣的抹黑下,一位忠心耿耿的忠臣被他逼死,這等行徑實在讓人有些不齒。

再如第四冊。陳平所用第四策,說白了就是言而無信。明明已與項羽簽訂了停戰協議,雙方劃定了“楚河漢界” ,可是就在劉邦稍微緩過勁後,項羽並未撕毀協議時,陳平卻建議劉邦應該單方面撕毀協議,率兵突襲楚地,打項羽一個措手不及。

如此罔顧協定,單方面撕毀合約,這無論放在哪朝哪代,都是一個小人行徑

總得說,陳平所獻良策,皆為“下三濫”之策,真正的謀臣是斷不會用這等小人之策的。陳平所有的計策皆是以抹黑他人、背信棄義的形式來達成目的。試想,如果以封建時代的那套鬼神之說來說,這等行徑豈能是天道所容的呢?別說是減壽,那是要下十八層地獄的罪行。

由此,也就不難理解,陳平為何會擔心自己的陰謀會殃及自己的子孫,因為在陳平的心裡,他背信棄義、抹黑他人的行徑,是天道所不容的,日後必將禍及子孫。

當然,這些都是迷信的說法,如果真有天道,陳平的後代為何還能享受三代的富貴呢?韓信這等大將,又為何會落了個慘死長樂宮的下場呢?

只能說,這一切都只是陳平多慮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