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董卓向來殘暴,為何對此人言聽計從?而且是屢屢懟他的那種

董卓向來殘暴,為何對此人言聽計從?而且是屢屢懟他的那種

01

公元189年,東漢倒數第三位皇帝漢靈帝駕崩,倒數第二位皇帝漢少帝繼位,年僅13歲。

千瘡百孔的東漢帝國,皇權衰微到了極致,董卓率西涼重兵,浩浩蕩蕩的開進京城洛陽,殺何太后,廢漢少帝,改立陳留王劉協為皇帝。

自此,董卓開始執掌朝政。

董卓兇殘暴虐,掘漢靈帝墓偷盜珍寶,放縱士兵搶劫屠殺百姓,意見不同者一律活活打死,時人稱其為‘’漢賊‘’。

這麼一個虎狼之人,卻對一個才子念念不忘,非要徵召其到手下做官。

02

這位東漢末年的才子,名聲之大,影響之遠,可謂驚世駭俗。

在當時,也是超一流的明星人物。

漢桓帝曾聽身邊宦官推薦,說他是著名的古琴演奏家,便招他入京演奏,結果他憎惡奸邪宦官,稱病拒絕。

董卓向來殘暴,為何對此人言聽計從?而且是屢屢懟他的那種

他曾做一琴,名為“焦尾”,後來成為古代四大名琴之一。

他還是一位書法大家。

作議朗時,靈帝下詔儒學大師們校正《五經》文字,選他抄錄公佈。

他用古文、大篆、隸書三種字型書寫,刻在石碑上,豎立在太學門外。

董卓向來殘暴,為何對此人言聽計從?而且是屢屢懟他的那種

儒生晚輩前來觀看,大家覺得字寫得太好,抄寫不過癮,紛紛臨摹,結果車太多,堵滿了大街小巷。

【史載:其觀視及摹寫者乘日千餘兩,填塞街陌。】

但是,他自認為音樂和書法只是雕蟲小技,他造詣最高的是寫作。

太尉馬日非常贊同,曾說:他是曠世奇才,應該讓他寫完漢史,才能成就一代大典。

【史載:伯喈曠世逸才,多識漢事,當續成後史,為一代大典。】

03

董卓向來殘暴,為何對此人言聽計從?而且是屢屢懟他的那種

這個字伯喈的人,便是蔡邕。

董卓執政後,專門徵聘他出來做官,蔡邕愛惜名聲,不願意和董卓同流合汙,裝病拒絕。

但是,董卓是一個不接受拒絕的人。

他讓手下通知蔡邕:如果你敢不來,我就滅你三族。

這是一個拒絕不了的條件,鑑於董卓進京後的表現,如果他說要滅族,明天的太陽絕對會照在蔡邕三族的墳頭上。

沒辦法,蔡邕只好接受聘書,前去上班。

董卓見到蔡邕大為高興,三天之內,連升三級,董卓將其作為自己的心腹,十分敬重。

但是視董卓為漢賊的蔡邕卻十分煎熬,他知道,雖然暫時保全了三族老小的性命,但是以自己的性格,日後難免惹怒董卓,被其所殺。

蔡邕估計的沒有錯,面對董卓日益膨脹的野心,他忍不住懟董卓,屢次。

換做別人,應該早就死了幾百次了,但是董卓沒有殺蔡邕,其中原因,正藏在董卓對蔡邕的態度上。

04

一天,董卓的手下提議,太師董卓應該更進一步,稱尚父,意思就是董卓已可以和姜太公比肩。

董卓覺得這個稱號十分光榮,但是自比姜太公,心裡還是沒底,就叫來蔡邕詢問。

蔡邕一聽覺得十分不爽,姜太公輔佐周朝,奉命滅商,被特號太公,你董卓把持朝政,嗜殺成性,竟要自比。

如果我表示同意,那就是天下第一馬屁精,世人必定會罵死我。

和名聲相比,生死已不再重要。

蔡邕打定主意,對急切盼望答案的董卓說:你的威望雖高,但比姜太公,我覺得你不行。什麼時候關東平定,把皇上送回洛陽,那時候再說吧。

【史載:然比之尚父,愚意以為未可宜須並東平定,車駕還反舊京,然後議之。】

董卓聽完後沉默了,要知道,前陣子,侍御史擾龍宗拜見董卓時,僅僅因為忘了解除佩劍,就被他發怒當場活活打死。

面對董卓的沉默,蔡邕已經汗如雨下。

沒想到,董卓並沒有發怒,不僅沒有發怒,還稱讚蔡邕說的有道理,並且採納了他的建議。

這就奇怪了,發起怒來,連呂布都想殺的董卓,(嘗小失卓意,卓拔手戟擲布),對蔡邕的反對竟然沒有發怒。

更奇怪的還在後面。

05

董卓向來殘暴,為何對此人言聽計從?而且是屢屢懟他的那種

公元191年夏,發生地震,董卓認為上天發怒,心中不安,叫來蔡邕詢問。

蔡邕對董卓私用皇帝的禮儀感到很不爽,便藉機諷刺:”地震,是因為大臣不遵守本分引起的,前陣子出去祭祀,你坐的車已經超規格了,陰盛侵陽,所以地震。“

這已經罵到董卓頭上了,按照董卓正常的脾氣,蔡邕恐怕已經被煮了。

被董卓視為心腹的周毖和伍瓊,就因為反對他遷都,被董卓洩憤殺死。

但是這一次,董卓還是沒有發怒,他換了低於皇帝規格的車,老老實實按照蔡邕說的辦。

蔡邕屢次反對董卓,為何都能例外的平安無事?

其實原因到底在於他的性格。

董卓性格很極端,他眼中的世界非黑即白,不是朋友便是敵人,對敵人,殺人的花樣堪稱心理變態,對朋友,卻恨不得把最好的東西都給你。

董卓還在種田的時候,這種性格就很明顯。

董卓小時候,父親作過輪氏縣縣尉,相當於縣公安局局長,董卓作為局長兒子結交了一幫羌人首領。

後來父親被免官,董卓也就回家種田,成了地地道道的農民。

以前結交的羌人首領來找董卓玩,身為農民的董卓,家貧落魄,卻毫不猶豫的殺了家裡唯一的生產工具——耕牛,用來款待朋友。

羌人首領們非常感動,因為農民董卓沒了耕牛,以後八成就是叫花子了。首領們回家後,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紛紛發起募捐,不久後給董卓送來了上千頭各種牲畜。

【史載:諸豪帥感其意,歸相斂,得雜畜千餘頭以贈卓。】

06

董卓向來殘暴,為何對此人言聽計從?而且是屢屢懟他的那種

每次有宴會,董卓必定叫上蔡邕,他喜歡聽蔡邕彈琴,聽的如痴如醉。

與會的人都看出,這個剛愎的人,對才華橫溢的蔡邕十分的敬重。

【史載:每集宴,輒令邕鼓琴贊事。】

在董卓眼裡,蔡邕是他的朋友,雖然他的朋友並不多。

但是在董卓的朋友蔡邕眼裡,董卓卻還是那個暴虐的漢賊,從來沒有變過,雖然對自己很好。

但只要涉及董卓篡權利益的,他一概不聽。

遷都、燒盡宮殿、輕辱皇上、殘殺百姓,作為董卓的手下,蔡邕深感恥辱。

厭惡董卓到了極點,蔡邕打算逃跑,就算要滅三族,也要逃跑。

他叫來堂弟蔡谷商議:“董卓剛愎自用,作惡多端,我打算跑,去兗州路太遠,先跑去山東怎麼樣?”

他的堂弟蔡谷望著堂哥的臉嘆氣說:“好是好,但是你長的實在是與眾不同,走在路上,會引起大家圍觀,你想躲起來,難啊!”

【史載:君狀異恆人,每行觀者盈集。以此自匿,不亦難乎?】

長的與眾不同,一是太帥,二是太醜。

但是史書中沒有記載蔡邕的容貌,根據引起大家圍觀的說法,只能說他長了一張網紅臉。

蔡邕照了照銅鏡之後,打消了逃跑計劃。

董卓向來殘暴,為何對此人言聽計從?而且是屢屢懟他的那種

如果不是因為長相問題,他大概已經跑了。

07

不久之後,他就會發現堂弟的建議是對的,他根本不用跑,因為董卓很快就死了,但正是這條正確的建議,要了蔡邕的命。

幾個月後,王允用美人計,借呂布之手將董卓斬殺,蔡邕正在王允家做客,第一時間聽到了這個訊息。

說起董卓,蔡邕不自覺的感到悲傷,並嘆了口氣。

這聲嘆息惹怒了王允,堅決的將蔡邕下獄。

後不顧眾人反對,殺了蔡邕……

之前,蔡邕因上書彈劾霍亂朝廷的宦官,而遭到流放追殺,並因此在外躲避了十多年。

蔡邕躲過了無數的刺殺和暗算,最後卻死在了一聲嘆息之中,為之嘆息的,還是他日夜都想逃離的那個人。

有人說,歷史總是不斷重複,發生的每一件事情,都已經在歷史上了發生過。

一個奸佞橫生、顛沛流離的年代,蔡邕這樣的大才竟然是這樣的結局?

唯有借用這“一聲嘆息”,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