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推背圖第十七象準確預言宋遼兩國澶淵之盟

【前言】推背圖成書於公元630年。《推背圖》相傳是唐朝貞觀年間,唐太宗李世民命天文學家李淳風、相士袁天罡推算大唐氣運而作。書名《推背圖》,是根據第60象(最後一卦)中的頌曰“萬萬千千說不盡,不如推背去歸休”而名。全書內容是兩位預言大師對唐朝及其以後朝代重要事件的預測。推背圖以《周易》64卦名稱排列象序, 按天干地支相配,依甲子、乙丑之順序迴圈一週 , 共有六十象,每象以干支為序號,主要包涵:一個卦象、一幅影象、讖語和“頌曰”律詩一首,共四個部分。預言後世興旺治亂之事。(讖語,判斷吉凶。漢語詞語,拼音為chèn yǔ,即指事後應驗的話。該詞來源於封建社會,有迷信色彩。)後面,將以金聖嘆註釋入手對每一象分別進行分享。

推背圖第十七象準確預言宋遼兩國澶淵之盟

【本期話題】

推背圖第十七象準確預言宋遼兩國澶淵之盟

以下從解說和卦象、圖解兩部分分辨不了進行

解說(歷史故事講解)

大宋的歷史就這麼開始了,百年的鬧心就這麼登場了。

這時候的大契丹已經是遼國了,是狠辣女人蕭太后主持朝政,大宋想收復燕雲十六州,得先問問蕭太后答應不答應。答應你才是怪事。那就開打。

大宋這邊兵精糧足,大遼那邊也是兵強馬壯。大宋的麻煩也來了。遼兵鐵蹄衝入中原,打草谷啊。

遼兵劍取澶州,那是徑取中原的門戶,門戶一失,則中原危矣。緊急軍情迅速傳遞到京師。

一日五次告急。這時候宋太祖趙匡胤早已退場了,他的退場帶有極度神秘的色彩。在一個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裡,趙匡胤一個人躺在床榻上,微弱的燭光在冷風下拂動著,映出一個恐怖而模糊的黑影,黑影的手中,是一把渾重的利刃,冰冷的鐵刃在午夜的寂靜中滲透著陰森的氣息。

哇耶!趙匡胤慘叫一聲,就沒了聲息。燭光再起,就見他的弟弟趙光義站在他的面前,驚聲叫道:我靠,大哥,大哥你不能走啊,你走了,我一個人做皇帝要多累啊。

於是趙匡胤的弟弟就成了宋太宗。宋太宗登基第一件事就是狠抓經濟建設,庫府裡的軍用物資堆積如山,壓在最底層的軍械都因為壓力太大而變形。

時刻準備著!宋太宗諄諄地告誡大家:要做好打世界大戰的準備,遼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啊。說完他就退場了。

宋真宗急忙走出來,到龍椅前坐好:大家好,我是宋真宗,請允許我自我介紹一下,本人男性……這時候邊關急報已經堆了過來:大遼寇邊!澶州危急!

宋真宗傻眼了,我靠,我才坐這兒就給弄出這事來,這可咋整?這時候又一個民間傳奇人物隆重出場:寇準。

寇準在中國民眾心目中佔有重要的位置,他主要出現在評書中,跟楊家將攪和在一起,是楊家將在朝廷中的得力支持者。而且評書中的寇準神機妙算,上知五百年下知五百年,雖然不會撒豆成兵,但呼風喚雨的本事還是有的。

既然是重要謀臣,那就要出重要主意。面對遼國寇邊的現實,寇準果斷地建議道:陛下,我有一招,請陛下親自上陣去和遼寇對打如何?

你開什麼玩笑?宋真宗火了:如果遇到邊關軍情我就御駕親征,那還要武將們幹什麼?那我這個皇上還幹別的不了?

寇準道:陛下身負不世武功,武學造詣出神入化,天下無敵,如果陛下這個時候不出手,以後就再也沒機會了。

宋真宗道:那我就把這個機會讓給你得了。這時候大臣王欽若建議道:我有一個提案,請陛下速速上馬,向著金陵方向快逃,能跑多快就跑多快。

閬州人陳堯叟明確反對王欽若的觀點:堅決不同意,陛下應該往成都方向跑,成都鳥語花香,美女迷人,陛下不可不去。

宋真宗道:要不,我先回宮跟老婆孩子們商量商量?

寇準衝上前來:不可以,陛下絕對不能回宮。

宋真宗大怒:我靠,好你個寇準,你以為你是耶律璟啊,還敢不讓我見老婆孩子?

寇準道:如果陛下一回宮,老婆哭孩子鬧,肯定都是要求你逃跑,那我們還在這裡商量個什麼勁?

寇準一瞧這架勢,知道要玩完,急忙出門四處找救兵,忽然看到將軍高瓊,就問:老高,現在朝中意見分兩派,一派建議皇上立即逃跑,另一派要求皇上御駕親征,你支援哪一派?

高瓊問:那老寇你是哪一派?

寇準答:我是親征派。

高瓊就道:那我就支援你。

寇準一聽大喜,急忙扯住高瓊進殿:那老高你快來,一定要勸得皇上回心轉意。

小意思,看我的。高瓊走進殿來,一見宋真宗的面,就高喊道:不得了了,不得了了,陛下,眼看契丹就要攻破澶州,若澶州失守,陛下就等於活在契丹人的刀口上喘氣了,所以現在最好的辦法就是逃,逃得越遠越好。

寇準在一邊聽了,氣得差一點沒背過氣去:好你個老高,當面一套背後一套,我算是認識你了。

就聽宋真宗說道:卿言甚合孤意,那麼高將軍趕快給我弄幾匹快馬來,我走先,你們隨後慢慢追來。

高瓊搖頭道:我們都不走,就陛下一個人走。

宋真宗感動了:莫非高將軍願意為朕斷後?

高瓊道:斷你頭啊,陛下,你也不用腦子想一想,大宋計程車兵哪一個不是北方人?老婆孩子都在北方,你要是逃往南方的話,這些當兵的誰肯跟你走?你前腳一走,後腳這裡又會有一位新陛下,到時候你後悔去吧。

宋真宗大驚:我靠,我怎麼沒想到這一層?

這時候高瓊已經懶得說話,猛一揮手:起駕,陛下要親征。不由分說,強行抬著宋真宗去戰場了。

這時候澶州已是危在旦夕,遼兵日夜攻城,守城的將士早已認了命,沒了鬥志。卻忽然看到北門方向翠華搖搖,竟然是宋真宗親自趕來慰問了,頓時軍士們感動得號啕大哭,狂呼萬歲,聲傳百里之外。

那邊遼國的元帥達攬也看傻了眼,心想這大宋是不是犯了糊塗啊,這才多大一點小事啊,怎麼皇帝自己跑來了,仗有這麼一個打法的嗎?太不講道理了吧?還沒等想明白,腦袋上已經重重地捱了一記,也不知是飛石還是冷箭,達攬怒叫一聲:我不服,大宋君臣啥玩意兒都不懂,瞎他媽的搞!語罷,氣絕而死。

這邊皇帝親征,那邊元帥喪命,這一仗,不用打已經知道結果了。遼國的老大蕭太后暈了,弄不明白大宋人是真的不懂呢,還是搞了什麼奇兵,就提出來議和。從此罷兵,稱兄弟之國。

天子親征乍渡河,

歡聲百里起謳歌。

運籌幸有完全女,

奏得奇功在議和。

現在再回頭看看這個《推背圖》,越看越感覺像是當年戰場上的某一個大兵,因為看到皇上御駕親征,心潮澎湃了後又起伏,一激動憋出這麼幾句歪詞。後來看這幾句詞實在是沒地方放,就順手塞《推背圖》裡了。總之,這個《推背圖》像紀實文學,不像預言。

宋真宗雖然僥倖贏了,但回去後越想越後怕,就恨透了寇準,把他弄出了朝廷,外放做官。又過了幾年,宋真宗開始正面評價這場戰役,越評價越覺得自己了不得,於是決定去泰山封禪。

但是去泰山封禪,那需要非常之高的德性才行,自古以來,有資格登上泰山的,也只有秦皇漢武寥寥幾人,宋真宗他夠這個格嗎?

大臣們都說不夠。宋真宗沒辦法,只好用重金賄賂大臣。皇帝對大臣行賄,這是歷史上少見的現象,只是宋真宗送給宰相王旦的禮物,就是裝在一隻酒罈裡的滿滿的一罈大珍珠,王旦不好再退回來,但卻終生以此為恥,臨死前吩咐兒子不許給自己穿華服,要穿黑衣剃短髮,表明自己對不起先祖。

而寇準則不然,他是拼了老命地跟著起鬨,還弄了花花草草的祥瑞出來,前跑後顛地表現自己,可是他已經失去了讓皇帝賄賂他的資格,最終全都是白費力氣。

這時候,有一個與寇準關係最要好的太監周懷政出來了,這位周懷政開始時是靠著寇準的聲望提高他在宮裡的地位,但寇準失勢後,他也遭到了冷落。可是他不願意讓人知道自己失寵的事情,就每天讓小太監來傳他,假說皇上找他進宮有事,等他進宮之後,就找個沒人的空屋子,在裡邊一蹲半天,出來就得意洋洋地忽悠別人說皇上是如何如何地信任他。

這一招還真把別人唬住了。可來來去去,總是這一招也不成啊。於是周懷政就考慮了一個比較徹底的解決方案:密謀起兵,殺盡朝中大臣,再請寇準回來做宰相。

這絕對是一個好計劃。如果沒人告密的話。結果周懷政的計劃被同黨拿到了宋真宗面前,周懷政的小命因此丟掉了,而寇準,他也徹底地失去了王朝的信任。

弄到這份上,寇準的做人是絕對絕對地失敗。但他卻不知用了什麼辦法,居然成功地走進評書裡,混成了一個接近於半仙一樣的人物,讓人活活地羨慕死。

推背圖第十七象:庚辰 坎下坤上 師(澶淵之盟)

推背圖第十七象準確預言宋遼兩國澶淵之盟

卦圖

推背圖第十七象準確預言宋遼兩國澶淵之盟

卦象

庚辰 坎下坤上 師

讖語

(讖曰)

聲赫赫干戈息

掃邊氛奠邦邑

頌曰

天子親征乍渡河歡聲百里起謳歌

運籌幸有完全女奏得奇功在議和

【金聖嘆

“此象主宋真宗澶淵之役。景德元年,契丹大舉入寇,寇準勸帝親征,乃幸澶淵 。既渡河,遠近望見卸蓋皆踴躍呼萬歲,聲聞數十里,契丹奪氣,遂議和。”

【讖頌詳解】

1. 解頌

【天子親征乍渡河 歡聲百里起謳歌】

為擊退契丹,宋真宗親征渡黃河,將士見後歡呼萬歲,聲震數十里。

※ 澶淵之役(一) 遼兵南侵 御駕親征

936年石敬瑭割燕雲(幽薊)16州與契丹。959年後周世宗柴榮北伐,收復16州的瀛州(河北河間)、莫州(河北任丘北),及周邊地區(霸州、天津靜海等)。979、986年,宋太宗兩次大舉伐遼[1]皆敗。遼國在蕭太后的苦心經營下,力量日盛,1004年大兵進犯北宋。

遼軍進犯:這是遼對宋唯一的一次大規模入侵,蕭太后率軍親征,大軍號稱20萬,深入宋境700裡,直撲橫跨黃河的澶州[2](今河南濮陽)城下。

真宗被迫親征:大宋朝廷上下驚恐,意欲遷都。後來真宗在新上任的丞相寇準的極力勸諫下,被迫親征到了澶州,被太尉高瓊極力「請」過了黃河。宋軍見到了澶州北城樓上的黃龍旗,歡聲雷動,軍兵與百姓立齊呼萬歲,聲聞數十里。士氣倍增。真宗見好就收,撤回了南城。遼兵聞宋軍呼聲怯陣。寇準在北城督戰,宋軍張環用床子弩[3]射殺了遼軍先鋒蕭撻覽(擒獲名將楊業之人),遼軍士氣低落。

【運籌幸有完全女 奏得奇功在議和】

「完全女」:「寇準」的「寇」字,「女」與「寇」中的部分形似而不完全一致,這種象形設謎,也是《推背圖》字謎文化常用的手法。指在宰相寇準的運籌下取得澶州守衛戰的勝利,在真宗力主議和時,寇準最大限度減少了損失,立下奇功。

※ 澶淵之役(二) 休兵議和

蕭太后見遼軍處境不利,擔心腹背受敵,也想求和。宋真宗在離京時,就暗中派曹利用前往遼軍議和。因戰事激烈,曹一直未能進入遼營。寇準、楊延昭力主北進,乘勢收復失地,但妥協派氣焰囂張,攻擊寇準擁兵自重。寇準被迫放棄主張。

真宗在澶州行宮又召見了曹利用,授以談判底線――每年給遼國銀絹100萬兩/匹。守候在宮外的寇準攔住了曹利用,以殺頭威脅,把底線定為30萬兩。曹在敵營置生死於度外,拒不割讓一寸國土,還收回了瀛、莫二州的主權,雙方以30萬兩歲幣達修好結盟。曹議和後回見到真宗,伸出三個指頭暗示,真宗誤以為是300萬,大驚,但也只好認了。後來真宗知道是30萬,大喜過望,視為奇功。

2。 解讖

【聲赫赫 干戈息】:赫赫呼聲聲震數十里的,契丹氣餒,不久停戰議和。

【掃邊氛 奠邦邑】:掃平了邊境戰火,奠定了邊疆的安寧。

澶淵議和後,遼、宋結盟,保持了120年的邊境和平。

3。解圖

皇者面南背北,喻指宋真宗;水指黃河;外族人喻指契丹,契丹拱手,主動請和(為何用清朝的官服喻胡人,詳見第7象註釋)。

【解卦】

卦為「師」,下半部分為坎,指水;上半部分為坤,指地。地下有深水,正是澶淵的「淵」字之意,澶州又稱澶淵之城。

本卦為「地勢臨淵之象,以寡服眾之意」,正合寇準力排眾議,強諫真宗出征之舉。卦的大象為「養兵聚眾,出師攻伐之象」,本卦對於爭端:「宜進不宜退,內心雖憂,但得貴人之助」。與真宗親征相符。

※ 澶淵之役(三) 澶淵之盟

盟約規定:宋、遼為兄弟之國,兩國皇帝以年齡定兄弟的稱呼。宋朝每年向遼提供「助軍旅之費」10萬兩銀,20萬匹絹。雙方發展邊境貿易。遼就此承認了宋對幽薊16州中瀛、莫二州的主權。

當時宋朝經濟繁榮,一年的鑄錢量最高達500萬貫,是大明朝276年總鑄錢量的一半!要知道一場戰爭單方直接費用就不止100萬兩白銀,30萬兩歲幣不到宋朝年財政收入的0。5%,而且開展邊貿後,宋朝每年貿易順差就在100萬兩銀以上,所以,30萬兩銀帛換來120多年的和平,以及法定的瀛、莫二州主權,是很明智的。

【詳解】

詳解:

澶洲之盟的預言

這一象講的是宋真宗的澶淵之役。真宗是宋朝的第三個皇帝,是位比較英明的君主。北宋時期契丹族不斷進犯宋朝,景德元年,契丹大舉入寇,宋真宗率兵親征。宋兵屢戰屢勝,契丹被迫議和。

圖中河對岸面對讀者的漢人官員模樣的人是宋真宗,頗具天子威儀。河這邊背對讀者的胡人指入侵的契丹人。由於宋真宗親臨前線,宋兵士氣大振,上下齊心,屢屢破敵。契丹方面心虛而不敢再戰,主動請和。這就是圖中的胡人向漢人官員模樣的人恭手之所指。

【歷史事件】

[1] 遼國原名契丹,916年耶律阿保機建契丹。947年定國號為「遼」,983年複名「契丹」,1066年又複名為「遼」,1125年被金國所滅。

[2] 澶州:北宋時黃河流經澶州,將澶州城分為南北二城。澶州距宋都東京(開封)近400裡,也是後周太祖郭威兵變、黃袍加身的地方。

[3] 床子弩:三弓床弩,又稱「八牛弩」,用三張特製的大弓做成的床弩,約需百人絞軸張弦,用大錘猛擊扳機,可將巨箭射出三里多遠。

如果覺得好,請關注和點贊。你的支援是我們前進的動力。

此文部分資料、圖片整理自網路。以上內容為分享學習探討使用,不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請自行甄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