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甘肅白銀有一批姓趙的人自稱蒙古皇室後裔

甘肅白銀有一批姓趙的人自稱蒙古皇室後裔,其中有個小村子叫“黑虎岔”,幾乎全部姓趙,據說是成吉思汗之三弟合赤溫的後代。合赤溫,孛兒只斤氏,家族曾封“濟南王”,實為王族,嚴格來說,並非皇族。但是合赤溫的父親也速該及其祖上,都曾是蒙古部落之長,也算一個部落“皇帝”,所以,凡孛兒只斤家族,皆可謂之皇室帝胄。

甘肅白銀有一批姓趙的人自稱蒙古皇室後裔

乾隆朝的《趙氏家譜》

黑虎岔,地名,位於祖厲河下游的郭城川,與古代驛站郭城驛相毗鄰,地處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北部。嘉靖陝西巡按張雨《邊政考》記載:靖虜衛寨營堡四十三,其中“蘆子溝趙家堡二十里,吳家水堡一十里,腰井趙家堡二十五里,黑虎岔趙家堡二十里” 。這是關於黑虎岔、腰井的最早文字記錄。六百多年前,這個地方不為外人所知,彷彿“世外桃源”,亦不足為外人道也。五十多年前,這個地方的人們舉行了一次規模宏大的祭祖活動,驚動了方圓幾百公里以外的人們。十幾年前,月黑風高之夜,一群盜墓賊刨開了“黑虎趙氏”的祖墓,一個驚天的秘密呈現在世人面前——“黑虎趙氏”乃蒙古皇室貴胄——經縣文物局等有關單位考證,其祖墳規制符合蒙古人特點。那麼,該趙氏家族是否合赤溫之後裔?

翻檢《趙氏家譜》,沒有找到與合赤溫有絲毫關聯的證據。只有《白銀市平川區志》記載:“黑虎趙姓乃列祖也速該之三子,成吉思汗之三弟哈赤溫一族也。”而清代《甘肅通志》、《鞏昌府志》和《會寧縣舊志集註》以及康熙、乾隆、道光年間《靖遠(衛)縣誌》等,對此一無所記。平川區,1985年割靖遠縣而建置。其《志》所言何據?是為孤證,不足為憑。

趙氏祖墳

毋庸諱言,黑虎趙氏,乃蒙古韃子,有先祖陵墓為證。傳言,元末明初(洪武三年),其祖隨擴廓帖木兒(王保保)在定西一路敗退,隱居於黑虎岔等地,埋沒其身世,冒姓其趙氏。因孛兒只斤狩獵漠北,喪失天下,朱明王朝奄有中國,禁止胡服胡語,頒發戶帖黃冊,魚鱗圖簿,登記人口,或安撫,或流放,甚或殺戮,韃靼色目,焉敢放肆;以是之故,黑虎趙氏所修家譜,大都隱晦其祖先身世,含糊其來龍去脈,以致後人茫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那麼,《趙氏家譜》究竟是如何記載的呢?最早的家譜——乾隆三十年譜——枝陽李永芳《序》中說:“稽其始祖昴空公,生丈夫子三,嗣後子孫昌盛,瓜瓞綿延,分門另戶,一黑虎岔,一蘆子溝,一腰井。”在《趙氏世傳歷代家譜源》中說:“昴空生男五人……五,從母入鎮番,省女未出;無嗣。”之後,咸豐十年譜《敘》說:“趙氏一族,會北之望族也。原系涼州府鎮蕃縣柳林湖人。自元末明初,始祖昴空夫妻遷於會邑之北鄉黑虎岔,卜居而世處焉。”而後的光緒三年、光緒二十一年、晚清、民國、1963年等譜,皆一脈相承,未加考究且延用其說。

從《家譜》記載看,昴空五子“從母入鎮番,省女未出”,只能說明有一女家居鎮番,其五祖也定居鎮番,即今之民勤縣;之後的《家譜》遂直接肯定地說“趙氏一族……原系涼州府鎮番縣柳林湖人”。如果家譜所載屬實,黑虎趙氏,元末明初時的遊牧居住地,就是涼州府鎮番衛柳林湖,那麼,其家族屬於哪個部落?與成吉思汗三弟合赤溫有否族源關係?都需要進一步考證。

趙氏早期居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