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歐洲城堡退出歷史舞臺真正原因?城牆無法阻擋火藥進攻

暢遊歐洲,很多古堡一直都是人們必去的旅遊景點。無論是德國的新天鵝堡,還是西班牙的阿爾罕布拉宮,甚至是現任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主要的週末休養所溫莎城堡,每年都會吸引數以萬計的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到此參觀。不過當年的人為何要建立這些美麗的城堡,這些城堡除了在戰爭中的作用之外還有其他什麼作用,他們又是經歷怎樣的歷程才轉變成為今天的旅遊聖地的……知道者恐怕不多,本文給各位娓娓道來。

歐洲城堡退出歷史舞臺真正原因?城牆無法阻擋火藥進攻

歐洲古堡是封建的象徵

在中世紀的歐洲,西歐社會實行的是封建制度。封建領主將自己的土地分封給附庸,當附庸的生命、財產、榮譽受到威脅的時候,負有保護的義務;作為附庸,平時無需繳納稅賦,戰爭時期則為領主提供軍事服務,宣誓效忠於領主,封建領主往往不能過多的干涉附庸的事務。在這樣的制度下,附庸往往擁有非常大的自主權,他受封的莊園就是他的獨立王國,因此,在歐洲大地上分散著大大小小各種勢力範圍。

很多封建的領主和附庸為了維持自己的統治,防止其他勢力的入侵,開始使用泥土和木材來建設一些簡單的防禦工事,其主人一般居住在這些防禦工事最中央的高塔內,後來由於泥土和木材的防禦效果不佳,很多都改為了石頭,於是就形成了我們現在見到的形態各異的歐洲古堡。

在中世紀的歐洲,這些防禦工事若位於城鎮中,則往往用來控制城鎮內的百姓和交通要道;若位於鄉村,則往往位於磨坊或者肥沃的土地附近。這些城堡在當時,既是整個地區的行政中心,也是軍事防禦的所在,同時還可以作為對外發動戰爭和攻擊的時候的根據地。

歐洲城堡退出歷史舞臺真正原因?城牆無法阻擋火藥進攻

除了政治上的因素外,軍事技術上的需求也是催生歐洲城堡迅速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在古代世界,攻城武器非常不發達,很多將軍一般都選擇在野外作戰,而不是選擇去攻擊對方的擁有城牆的城市,這樣的情況無論是在東方的中國還是在西方的羅馬都概莫能外。中國古代重要的軍事著作《孫子兵法》中就曾經說過: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伐城。可見,中國人很早就認識到,進攻防禦堅固的城堡在軍事戰略上是不值得提倡的。在西方,同樣的例項也屢見不鮮。迦太基帝國的國王漢尼拔曾在義大利同羅馬人周旋了十餘年,最終因忌憚於羅馬城堅固的城牆而撤軍,更不用說當年的希臘聯軍為了攻陷特洛伊,前後整整耗費了十年的時間,最後還是依靠特洛伊木馬才擊敗了敵人。

效果有限的攻城武器

在古代世界,士兵的主要武器無非是短劍、長矛、弓箭、盾牌之類的冷兵器,可以想見,這些武器在面對堅固的城牆的時候,簡直就是蚍蜉撼大樹。後來,人們逐漸發明了一些攻城武器,例如攻城衝車、雲梯、攻城塔、拋石機這一類的武器,其中攻城塔和拋石機一直被認為是古代世界裡,最有效的攻城武器。

據西方史書記載,攻城塔是一個龐大的錐形塔樓,底部安裝數個可以自由動的巨輪,使其可以前後左右的自由活動。為防止敵人火攻,外部往往還要覆蓋上鐵皮。在塔的內部,分為幾層,每一層都有一個向外的吊橋,士兵就站在塔樓的內部,待攻城塔與城牆的距離小於吊橋的長度時,便放下吊橋。塔樓內的戰士魚貫而入,消滅敵人。有些攻城塔內部還裝有小型的投石器和弩炮,用來清理城牆上的防守部隊。這個武器的優勢在於可以多點開花,從而避免進攻集中在城門處,分散守軍有限的防守力量。但是,其缺點也是十分明顯的。試想,在戰場上,這些龐然大物一旦被敵人損壞或倒塌,那對於在塔樓裡計程車兵來說完全是滅頂之災,幾乎很難逃生。

歐洲城堡退出歷史舞臺真正原因?城牆無法阻擋火藥進攻

與攻城塔直接衝上敵方的城牆不同,中國人發明的拋石機則是利用槓桿原理將石頭等重物拋到空中,然後利用重物自身的重力,砸到對方的城牆上。如此反覆的擊打,往往可以擊破敵方比較薄弱的城牆,從而使得在城牆下等待計程車兵透過開啟的缺口魚貫而入。這樣的武器在古代社會,算得上是最有效的攻城武器了。現代軍事學家和歷史學家根據歷史文獻記載,複製出了一個古代的拋石機,根據測試,一個重達10噸的拋石機能將130千克的物體拋射近300米,這樣的距離甚至超過了近代的一些以火藥作為推動力的火炮的射程。

此外,拋石機不僅可以拋射石頭來轟擊對方的城牆,還可以將投擲物替換成毒藥、毒物、甚至是動物和人的屍體,直接拋進敵人的城牆內,在敵方的城市內製造瘟疫,不戰而屈人之兵。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帝國——蒙古帝國就曾經使用過拋石機來拋射敵人的屍體,從而給守軍制造恐慌。不過即使這麼牛的攻城武器,其攻城的效果也是有限的。一旦守軍的城牆固若金湯或者城牆是多層的,每層之間留有一定的緩衝區,那麼這些拋石機就很難在城牆上開啟缺口。

因此,在歐洲的中世紀早期,各個國家的封建領主為了穩固自己的統治,紛紛建造城堡,加強對周邊地區的控制,防止周邊國家和遊牧民族的進犯。君士坦丁堡就是憑藉其堅不可摧的城牆,維持了其帝國的千年不滅。不過,隨著火藥到達歐洲,一切城堡,都在後來的幾百年的歷史裡,灰飛煙滅了。

火藥讓城堡退出舞臺

隨著火藥經阿拉伯世界傳入歐洲,歐洲城堡的好時光就此結束了。由於火藥傳入歐洲,火炮的威力逐漸增強,以致於任何堅固的城牆都已經無法阻擋火炮的彈丸。

在中世紀,封建領主一般都希望將自己的城堡的外牆建設的越高越好,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有效的防禦敵人的進攻。可是,火炮的出現,城堡的城牆開始出現變化,因為越高的城牆意味著越容易在敵人火炮的攻擊下倒塌,所以當時的很多工匠都轉而製造相對低矮的城牆,以此用來抗擊直射過來的炮彈。起初,這樣的方式非常有效,在義大利和荷蘭,人們設計製造出了一種全新的堡壘。由於其形狀往往是星星的形狀,也被稱為星堡。星形堡壘都是用石頭砌成的,其側面都比較向後,在土牆外一般覆蓋了一層磚。為了解決士兵設計時死角的問題,這些防禦設施總是正規的多邊形,五邊形和六邊形特別受歡迎。這些要塞內有士兵居住的地方,還有放武器的地方。在堡壘後部的側面可以放火炮,這是這種堡壘的優點。假如敵人對要塞強攻的話,他們就會陷入多方合擊之中。不過,城堡的光輝歲月的結束不僅僅是其本身的結束,伴隨著其一切結束的是歐洲的封建時代。在中世紀,由於各個封建領主一旦建立起了城堡之後,很難被攻破,因此各個封建領主可以在軍事上實現割據,中央集權的政府難以形成,地方的權勢往往比較龐大。而火藥傳入之後,城堡卻難再成為歐洲領主的避風塘,在不斷成長的火炮的轟擊之下,歐洲的城堡連同著整個封建社會在隆隆的炮聲中走向了衰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