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陳德:鄱陽湖救主,為掩護朱元璋身中九箭,死戰不退

1363年,陳德身中九箭,依然奮勇殺敵,掩護朱元璋。常遇春、廖永忠、俞通海率水師趕來增援,以密集箭雨射擊,“漢軍”招架不住,張定邊撤退。

陳德:鄱陽湖救主,為掩護朱元璋身中九箭,死戰不退

陳德,安徽鳳陽人,明朝名將,驍勇善戰,冊封臨江侯。

1353年,朱元璋回鳳陽招募士兵,陳德前來投奔,擔任朱元璋的護衛軍,作戰非常勇猛。

水戰、陸戰、騎兵作戰,陳德樣樣精通,駕馭騎兵更是有一套,令敵人聞風喪膽。

1361年,張士誠派大將李伯升進攻南京的東面門戶長興,配合陳友諒作戰,試圖兩面夾擊朱元璋。

長興守將耿炳文,善於防守,但麾下兵馬不多,才五千餘人。李伯升有十萬人馬,裝備比較精良。

李伯升來勢洶洶,耿炳文一邊還擊,一邊請求朱元璋派援兵,內外夾擊李伯升。

常遇春、陳德率兵增援,從李伯升的側翼發起進攻。耿炳文也出兵協助,李伯升敗退,長興得以保全。

1363年,朱元璋率20萬兵馬西征,與陳友諒的60萬“漢軍”在鄱陽湖對決。陳德追隨,擔任朱元璋的護衛,在同一艘戰船上。

陳德:鄱陽湖救主,為掩護朱元璋身中九箭,死戰不退

鄱陽湖之戰打響,主戰場在康郎山,這是雙方爭奪的重點,也是決定勝負的關鍵。

常遇春、廖永忠、俞通海率先進攻,率戰船突襲“漢軍”陣地,多次穿陣而過。

朱元璋、陳友諒都親自督師,雙方氣勢如虹,打得非常激烈。

張定邊,陳友諒麾下悍將,率軍直奔朱元璋的坐船而去,一邊衝鋒,一邊射擊。

張定邊勇猛善戰,朱元璋素有所聞,便下令調轉船頭,因轉舵太快,船隻不幸擱淺。

“漢軍”見狀,紛紛彎弓射箭,射向朱元璋的坐船,局勢岌岌可危。

陳德臨危不懼,指揮將士以弓箭還擊,與“漢軍”對射。

為了朱元璋的安全,陳德擋在前面,迎接”來自“漢軍”的箭雨。

激戰中,陳德身中九箭,依然不撤退,與“漢軍”死磕。史載:“太祖舟膠淺,德力戰,身被九矢,不退。”

陳德奮力拼殺,為常遇春、廖永忠、俞通海的增援贏得時間。張定邊招架不住,狼狽撤退。

陳德:鄱陽湖救主,為掩護朱元璋身中九箭,死戰不退

鄱陽湖之戰,陳德救了朱元璋一命,因而更受重用。明朝建立後,冊封陳德為臨江侯,世襲罔替。

1368年,徐達北伐,陳德追隨。攻取山西,陳德身先士卒,獨自率兵攻克澤州,俘虜一萬餘人。

1369年,徐達遠征西北,陳德率軍奪取秦州,俘虜守將呂國公。

接下來,徐達率兵攻打慶陽,陳德率騎兵駐紮南門,擊敗張良臣,元軍龜縮內城。

1370年,徐達增援蘭州,陳德身先士卒,與王保保激戰,俘虜8萬餘人。

1371年,明軍遠征四川,傅友德、顧時、陳德率兵走北路,所向披靡,攻克成都。

1372年,明軍分三路北伐,馮勝、傅友德、陳德率西路軍,縱橫甘肅,俘虜數萬蒙古兵。

1373年,陳德獨自率兵征戰,在朔方擊敗蒙古騎兵,俘虜將領七十餘。秋季,陳德奔襲答剌海,斬殺數千人,俘虜蒙古將領五十餘人。

1374年,陳德採取突襲戰術,在會寧擊敗元軍,斬殺數千,俘虜將領九十餘人。

西北征戰,陳德所向披靡,讓蒙古騎兵聞風喪膽,深得朱元璋器重。

陳德能力強悍,又忠心耿耿,朱元璋想重點栽培他,以拱衛西北邊陲。

陳德:鄱陽湖救主,為掩護朱元璋身中九箭,死戰不退

1378年,陳德在鳳陽練兵,頓感不適,在任上病逝。朱元璋悲痛萬分,下令綴朝三天,並追封他為“杞國公”。

1390年,受胡惟庸案牽連,朱元璋收回“臨江侯”爵位。兒子陳鏞,山東聊城守將,被朱元璋處死。

參考書目:《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