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大明宮詞》中太平的“美”究竟表現在哪些方面?(二)

《大明宮詞》中太平的“美”究竟表現在哪些方面?(二)

之前一篇文章我們已經分析了一部分《大明宮詞》,現在我們就繼續上次的話題。

二、家國情懷之美

當我們用女性的視角去看待一個歷史的走向,我們必須重視關注一個重點話題——“家庭”。

我們知道,唐代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為數不多的女性社會地位較高的時代。在這個的時代中,女性執政和對女性的文化啟蒙教育對女性個人成長和家庭觀念都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太平出身尊貴,父親和母親都是大唐江山的主人。這樣的成長環境註定了太平與“江山”之間的關係——

她是主人,是大唐家族的一員,也是大唐江山的守護者。

《大明宮詞》中太平的“美”究竟表現在哪些方面?(二)

《大明宮詞》給了我們許多場景片段去描述太平與大唐江山之間的羈絆:1、太平的出生帶來了邊疆戰事的捷報;2、太平的一泡尿竟然影響朝堂的政治選擇;3、作為女子,太平竟然能代表大唐王朝去慰問凱旋而歸的戰士……

這些場景的設定,除了給我們塑造了一個極具寵愛的皇族公主的形象之外,其實還加深了太平與大唐王朝的羈絆。這種羈絆,如果僅從史實的角度去分析,那麼結果就只能得出太平之後對權勢的愈加渴望,然後導致她做出一些謀反等行為。

但如果我們把它放進一個“家”的視角下來看,大唐王朝對於太平來說,更是一個類似於“家”的存在。這些所謂的羈絆的場景,無一不在加深著太平對大唐王朝的感情。這就是李少紅導演給我們塑造的太平公主的另一種“美”——“家國之美”。

在《大明宮詞》中,太平從出生到死去,她都在痴狂地追求一個“愛”字。男女情感上的愛而不得,讓故事富有得失的悲劇感。而家庭中的愛而不得,則讓這悲劇感更具有強烈的毛肚衝突感。那我們究竟如何去理解太平在家庭中的愛而不得呢?

第一,血親關係的被動和冷漠。

生在帝王之家,就註定了太平的家庭成員之間的情感的淡薄。而太平注意到這一點,是從太子弘的薨逝開始的。

太子弘薨逝之前,太平一直生活在一個看似幸福美滿的家庭之中,有著天底下最有權勢的父親母親,還有四個非常疼愛自己的哥哥。因為她的知識和閱歷還不能讓她從這表面的幸福中,看到幾個哥哥和母親之間存在的矛盾。

直到弘的薨逝,還有她在母親那裡看見的酒杯和鴛鴦梳,她才開始意識到這幸福的表面下,那道永遠橫亙在皇子與母親之間的名為“權勢”的鴻溝。然後是李賢的流放,李旦的退位和李顯的再次登基,她慢慢明白了自己的親情關係中永遠有“權勢”的存在,而這就必將導致關係的疏離與冷漠。

《大明宮詞》中太平的“美”究竟表現在哪些方面?(二)

第二,家庭局勢的動盪。中國古代,是一個非常注重血緣親族和宗族觀念的時代。這樣的觀念,即使是在文化開放包容的唐朝也不例外。

在這樣的觀念影響下,如果我們把大唐看做是一個大家庭,李治死後,這個以李姓為主的龐大家庭不再像之前一樣平靜。武則天掌權後,一些武姓的親戚慢慢出現在這個大家庭中,開始對這個家庭指手畫腳。

而太平這個時候並沒有意識到危險的來臨,她只是把他們當成是來看望母親的親戚。直到母親坐上了這個家的家主之位,並把家庭的名字改成“周”之後,太平終於意識到了家庭的危機。

武姓親戚開始處處針對太平的李姓兄弟姐妹們,而母親對於這件事只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因為這樣才能平衡朝堂中所謂的“權勢”,換取長久的“太平”。等到了母親退位,哥哥李顯坐上家主之位好不容易趕走了武姓的親戚後,又多了些韋姓的親戚闖入家中搗亂!

在這樣一個混亂的大家庭中,“愛”沒有機會成為太平的第一選項。作為大唐的公主,李姓的後人,她只能選擇在異姓親戚闖入家中搗亂的時候,先用盡全力去守護家庭。

《大明宮詞》中太平的“美”究竟表現在哪些方面?(二)

因此我們可以看出,在這樣的家庭關係和家庭責任的影響下,太平對於親情的感受永遠是在“君臣關係”或者“朝堂權謀”之後的,所以她對親情的溫暖是無比渴望而沒有能得到的。而從這一角度,太平在最後一集回憶自己的過去和人生的時候,也提到她愛母親、愛哥哥,可是無論是誰她都沒能從那裡獲得到完整的愛。

這是《大明宮詞》給我們呈現的“家國之美”。在家庭和國家的危急時刻,女性的意識和力量是不能被忽視的。這種刻入骨子裡的家國情懷,在太平這裡表現地淋漓盡致。

《大明宮詞》中太平的“美”究竟表現在哪些方面?(二)

三、對抗權勢的智慧之美

對於太平公主的評價,我們往往會將她的政治成績和政治謀劃聯絡到一起。這個天之驕子,含著金湯匙長大的公主,是怎麼在風雲變幻的大唐王朝施展自己的政治頭腦和手段的呢?

這一方面,我們還得提到武則天。武則天對於太平的影響貫徹到太平生活和情感的方方面面,而在政治手段和野心這一方面尤為突出。

之前提到,在《大明宮詞》中,我們看到的太平並不像歷史中那樣具有政治野心,而是作為一個李唐王朝的守護者的身份出現。這樣一種表現方式,給予了我們從多種角度討論太平於大唐歷史的作用。

對於太平來說,武則天的政治手段和政治方式雖然極具影響力,但是太平在內心卻並不十分贊同。為了奪取政權,毒殺了弘、流放了賢又逼退了旦和顯,這種做法對於太平來說是接受不了的,同時她也並沒有強大的能力去反抗武則天的做法。

當武則天為了表達對太平的愛,將她嫁給薛紹引起了她悲劇感情生活的開始之後,她嘗試反抗,比如要求嫁給武攸嗣。而武則天除了權勢,其實還有超乎超人的智慧和遠見——武則天預見了太平和武攸嗣婚姻的結局。

這是一個君主的智慧,一個女性的智慧。它可以預見未來,也可以掌控權勢。

明白了智慧和權勢之間的關係之後,太平便常常跟在武則天左右。太平目睹著朝堂中的各種明爭暗鬥,並在武則天的身旁學習著如何用智慧去掌控它們。

在監國期間,太平充分展現了她的智慧,但也表現出了她的軟肋,所以後面才有了大唐和吐蕃之間的和親問題。

在神龍之亂期間,太平的勇敢和果斷是值得智慧的。當她站到武則天身旁的那一刻,她就知道自己成功了。

武則天去世後,她在皇陵守了三年孝。一方面是出於我們前面提到的對親情的愛的渴求,一方面是出於對權勢的厭惡和逃避。

《大明宮詞》中太平的“美”究竟表現在哪些方面?(二)

太平厭惡權勢,因為它將她困在這朝堂之中。她曾想過逃離皇子的命運和權勢的漩渦和愛人雙宿雙飛,可惜張易之拒絕了她的請求。她曾想在皇陵陪著母親度過這剩下的歲月,可朝局不容樂觀的形勢讓她不能不管不顧地拋棄自己守護者的身份。

韋后的干政讓太平不得不再次進入她厭惡的朝堂紛爭中。

她必須守護李氏家族,必須守護李唐王朝,這是她的責任,也是她愛的歸宿。

在和侄子李隆基合力解決了韋后之後,她本以為可以就此回到高宗時期的平靜和繁榮,卻因為崔緹鳩殺了新皇而再次陷入混亂。太平再一次成為了朝堂紛爭的焦點,而這一次她的對手,是從小便深愛著她的侄子——李隆基。

她選擇自殺。

不是因為覺得自己有多麼的罪孽深重,也不是因為政治敵人的步步緊逼,而是因為心中對李唐王朝深沉的愛和對權勢紛爭的疲倦和厭惡。這一次,她將用自己去守護李唐王朝的平靜和穩定。她再一次,用智慧給大唐換來了一個太平的時代。

《大明宮詞》中太平的“美”究竟表現在哪些方面?(二)

這就是《大明宮詞》給我們展示的太平公主。從對愛情的領悟到對親情的守護,再到對權勢的智慧抗衡,無一不在給我們展現著“美”。作為一個女性,在這樣的時代背景裡給故事添上了最濃厚的筆墨,這就是獨屬於《大明宮詞》中的太平的美。

《大明宮詞》中太平的“美”究竟表現在哪些方面?(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