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諸葛亮去世時,劉禪為何向3位重臣開刀?1年後才發現,後主真高明

提及三國的故事,總有很多大人物出現,其中有一位劉禪值得大家關注。因為關於他的爭議似乎一直都沒有停過,大家最關注的一個問題就是這個人是真傻,還是假傻呢。想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得從兩個方面去看這個問題。一是當年諸葛亮去世的前與後這一段時間,蜀漢的危機可以算是非常大了,而劉禪是否可以處理這種危機呢,如果可以的話,那說明他的實際才能是不錯的。二是在諸葛亮控場的時候,劉禪沒有主政的經歷,此時的他是否可以回收權力,並且分配下去,這涉及到其實際智商的問題。相信大家也想象不到,當諸葛亮去世以後,劉禪竟然殺了數位重臣,看來這不是大家想象中的那位一般人了。這是什麼情況呢?

諸葛亮去世時,劉禪為何向3位重臣開刀?1年後才發現,後主真高明

1、 殺元老劉琰。

蜀漢當時有一位元老級的人物,名叫劉琰,他娶了一位年輕的老婆胡氏,非常漂亮,一直居住在成都。後來她過年的時候去宮裡給太后拜年,太后非常喜歡,就將她留在身邊幾個月才讓她回家。可沒有想到的是,回到家中的胡氏看到了氣憤不已的劉琰,對方竟然懷疑她與劉禪有苟且之事,所以就命自己的手下拿鞋子底抽打胡氏的臉,並且將對方趕出了家門。對此胡氏直接跑去報告給皇上,一下子整個朝廷都知曉了此事,並且知道這是劉琰找的莫須有罪名。當時諸葛亮不在本地,而這位劉琰的地位比他還要高,追隨劉備多年,屬於當時最牛的元老。

諸葛亮去世時,劉禪為何向3位重臣開刀?1年後才發現,後主真高明

那麼,如何處理這位最牛的元老呢?對於劉禪來說,就是一大考驗了。最後的結果是劉琰被斬首了,理由是他命令手下拿鞋子底打人,而鞋子底是用來走路的。這個理由換到今天,依然是搞笑至極。後來劉禪直接頒佈了一條聖旨,不允許任何的大臣家屬進入宮中。可以說,劉禪這麼做,就是將最大的影響處理得最好,而且保全了對方的顏面。不管怎麼說,從劉禪的處理方式來看,這個人還是比較聰明的,雖然有點兒直接粗暴,但有效。並且從劉琰的角度來考慮過問題,大家想想看,如果是其他的國家,比如說曹魏或者東吳,那可能就分分鐘被滅三族以上了,畢竟這種沒有依據的誹謗可是最大的,什麼是欺君之罪?這就是。

諸葛亮去世時,劉禪為何向3位重臣開刀?1年後才發現,後主真高明

2、 劉禪殺李邈。

當時的劉禪,終於對這位一直不尊重息的劉琰下手了,解決了這個難題以後,可沒有想到的是,噩耗傳出了,諸葛亮去世了。可以說這一訊息傳出,蜀漢的內部已經開始亂了,不僅有楊儀和魏延在爭,而且益州本土的勢力也在反彈,這其中必須要提及的一個人物,就是李邈。這個人當年曾經是劉璋的官員,後來因為取笑劉備差點兒被殺,關鍵的時候是諸葛亮保住了他。可是沒有想到的是,諸老先生一死,他竟然做了一件大家無法想象的事,就是給劉禪上書,提及諸先生已死,我們要慶祝,並且將其餘黨全部消除。

諸葛亮去世時,劉禪為何向3位重臣開刀?1年後才發現,後主真高明

按現在的史料來分析的話,如果當年劉禪是傻的,那他可以對此不在意,不用理會這份方案,先將李邈留下,改天需要敢死隊的時候,再派出去使用。可是當時的劉禪,看到這樣的上書,瞬間大怒,馬上將李邈逮來,迅速殺掉。如此看來,當年的劉禪,可不是真傻,並且非常聰明。尤其是處理這件事情上,速度快,沒有任何猶豫。倒不是對方說諸先生的不是,而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如果自己不及時處理李邈的話,那就會引起益州本土的大亂,有很多混亂取食之人會出來,那天下就無法做到太平了。

諸葛亮去世時,劉禪為何向3位重臣開刀?1年後才發現,後主真高明

對於劉禪而言,他可不想看到本土嚴重分裂的場面。而且此時楊儀正和魏延在爭鬥,再加上這些動亂因素再亂來的話,那剛到自己手上的江山很快就沒了,亡國對於劉禪而言,意味著什麼,劉禪心中是清楚的。可以說,這次的處理方式,劉禪做得非常好,而且即便是諸葛亮已經不在了,但蜀漢內部依然保持平穩,這不得不說,劉禪在其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諸葛亮去世時,劉禪為何向3位重臣開刀?1年後才發現,後主真高明

三、總結。

當然,劉禪還殺了楊儀等其他的重臣。不過從以上兩個事例當中我們可以看出這位皇上可不是傻。在大是大非面前,他比任何一位臣子都清楚,而且知道自己在做什麼,該做什麼,如何將蜀漢的江山保持平穩過度,尤其是一直可以信賴的諸葛亮死了以後,對他來說就是莫大的挑戰,可是他還是熬下來了,有自己的處事方式。按當時民眾的看法,軍師不大了,那可能就會引起社會大動盪了,可沒有想到的是,劉禪迅速把握機會,將幾位重臣殺了,其實就是起到殺雞駭猴的效果。一年以後,劉禪的所做所為被大家認可了,這就是其高明之處,原本以為會出現的那些風險,一下子都消除不見了。

諸葛亮去世時,劉禪為何向3位重臣開刀?1年後才發現,後主真高明

當然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劉禪只是守成之王罷了,他是一個有人情味的皇帝,不過在那樣的社會形勢上,想平穩過好日子,可能性不大。因為三國時期,沒有太平的日子,對於當政者來說,他們需要的是不斷開拓,不斷整合各種資源,為達到自己的統一全國目標而努力。不過這些素質,對於劉禪來說,無法提升。所以說後來的劉禪之際遇,只是一種政治的犧牲品罷了。三國時期,需要的是英雄,需要的是雄主,在那樣的情況下,講究的是為了實現目標,不擇手段,全力以赴,將一切的不可能,變成可能,所謂的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想過平淡的好日子,可能得到一時的享受,但長遠來說,是不可能的。從劉禪的經歷來看,或許史料能夠讓我們得到了很多的思考,直到今天,依然有它的意義在其中,不知道大家對此有什麼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