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16歲的德軍少年被盟軍俘虜,因恐懼而哭泣,成為經典照片

時間來到1944年。在激烈的歐洲戰場上,盟軍發現,與他們作戰的德軍隊伍裡,精壯男人越來越少,稚嫩面孔越來越多。

原因很簡單:經過6年的戰場消耗,德國軍隊出現了兵源不足的問題。能夠上戰場的青壯男子不多了,只能轉而從少年兒童中徵集兵源,補充到軍隊裡去。徵兵的最低身高從1米78降到1米70,最低年齡也從18歲改為17歲。為了減輕徵兵中的阻力,青年局局長阿克斯曼明確表示:“不需要家長的認可。”

16歲的德軍少年被盟軍俘虜,因恐懼而哭泣,成為經典照片

對於德國來說,這實在是無奈之舉。誰不知道少年兒童是國家的未來,誰願意將少年兒童消耗在血肉橫飛的戰場裡?

德國將這批徵集的少年兒童,共計約35000名。其中2萬多名組建成一支“少年師”,後被整編為德國青年團武裝黨衛軍第12 裝甲師。他們大多數都是年齡不到18歲的未成年人,按照德國對未成年人的營養補助標準,他們每人每週都需要補充3。5公升鮮牛奶,因而他們又被稱為“嬰兒師”。事實上,他們的軍服上都帶著一個奶瓶標誌。

16歲的德軍少年被盟軍俘虜,因恐懼而哭泣,成為經典照片

德國軍隊會給成年士兵發放香菸和菸葉。由於未成年人禁止抽菸,少年師計程車兵不能領取香菸和菸葉,只能領取糖果和巧克力。到了1944年3月16日,他們就可以像成年人那樣領取香菸和菸葉了。因為這時候他們之中一部分人已經年滿18歲。

在經過短暫的訓練後,1944年4月,少年師被部署到法國北部,應對盟軍即將發起的登陸行動。他們配備有177輛坦克、700挺機槍、70門迫擊炮、37門野戰炮、33門高射炮,武器裝備非常完善。

16歲的德軍少年被盟軍俘虜,因恐懼而哭泣,成為經典照片

除了組建少年師,還有許多少年兒童被補充到德國陸軍、空軍各部。俗話說:“初生牛犢不怕虎。”這些少年兒童沒有嘗過戰爭的味道,有著很強的戰鬥意志。他們以自己的血肉之軀,頑強地抵抗著盟軍的一波波進攻。正因為如此,他們傷亡慘重,還有不少人當了盟軍的俘虜。

1945年4月3日,盟軍(一種說法是美國第9軍)攻入德國黑森州法蘭克福北部的一個小山村時,俘獲了一名少年師士兵,叫漢斯 格奧爾格·亨克。漢斯被一群全副武裝的盟軍士兵包圍,被迫放下了武器。當一名盟軍少尉問他選擇什麼樣的方式去死時,漢斯終於崩潰了,大聲哭泣:“請救救我。”

這時候,這個德軍士兵不再是戰場上英勇作戰的戰士,而是一名做錯了事情的無知少年。美國隨軍攝影記者約翰·弗洛雷亞見到這一幕,抓住時機拍攝下來,於是就有了下面這張經典照片。人們命名為“哭泣的漢斯”。

16歲的德軍少年被盟軍俘虜,因恐懼而哭泣,成為經典照片

照片中的漢斯正在無助地哭泣,淚水從眼眶裡流了出來。他的眼神充滿絕望,滿溢著慌亂、恐懼和悲傷。

事後,盟軍並沒有真的將漢斯殺掉,還給了他一塊黑麵包。漢斯拿著黑麵包,蜷縮在牆角下,依然在哭泣。

16歲的德軍少年被盟軍俘虜,因恐懼而哭泣,成為經典照片

漢斯是一名德國少年,生於1929年。漢斯的父親於1938年去世,他的母親帶著他在亂世中艱難生活。不幸的是,1944年,母親離開他撒手人寰。漢斯只能孤獨地生活。由於家庭貧困,漢斯不得不很早就出來工作,養家餬口。1944年,15歲的漢斯加入德國空軍,駐紮在波蘭什切青。漢斯成了一名防空炮手,負責88毫米的防空炮,主要工作是搬運炮彈。

隨著德軍在蘇德戰場的失敗,漢斯所在的部隊節節敗退,退回了德國北部城市羅斯托克。蘇聯軍隊追隨而來,擊潰了他們的防禦。漢斯不得不跟著潰退的亂兵一路南逃。當他們退到德國黑森州法蘭克福北部時,再次遭到了盟軍的包圍。漢斯正是在一個小山村成了盟軍的俘虜,於是就有了前面那一幕。

16歲的德軍少年被盟軍俘虜,因恐懼而哭泣,成為經典照片

不久,德國宣佈投降,歐洲戰場的戰爭結束了。漢斯與其他德國戰俘一起,被移交給了蘇聯。按照蘇聯軍隊的慣例,絕大多數戰俘都將被送到遙遠、寒冷的西伯利亞勞動。蘇軍考慮到漢斯年齡還小,參戰時間不久,沒有犯下惡劣的罪行,便沒有將他送到西伯利亞戰俘營,而是將他就地釋放。

漢斯就幸運地恢復了自由身,回到了德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漢斯一直生活在東德地區。後來,漢斯與當地一名女護士結婚,過著平淡安靜、波瀾不驚的生活,直到1997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