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冒天下之大不韙:袁術稱帝真的是愚蠢之舉?

發生在建安二年(197年)的袁術僭越稱帝事件,一度對漢末政治產生深遠影響。談及此事,後人多受小說影響,將袁術的稱帝歸結為愚蠢狂妄,沒受過社會“毒打”。總之一句話,袁術冒天下之大不韙選擇稱帝,是導致其敗亡的主要因素。

然而,這只是用以結果論原因,萬一袁術後面有亮眼表現,這還能證明其稱帝是一步昏招嗎?恐怕並非如此。拋開袁術日後的下場,再從時局考慮,袁術稱帝固然是鋌而走險,但從短時間內看,他僭越稱帝也絕非是心血來潮。

冒天下之大不韙:袁術稱帝真的是愚蠢之舉?

曹操與袁術

袁術僭越稱帝,與前不久發生的一件事有關,那就是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將漢獻帝接到了許都。在這之後,袁術便不可避免地與曹操對上了。

在漢末“二袁之爭”的爭鬥格局下,各路諸侯其實都有目標。袁紹與公孫瓚相持、曹操與陶謙死磕、劉表按兵不動、袁術在進圖豫州的同時,也在南下攻略揚州。陶謙去世後,劉備攜徐州倒向袁曹聯盟,袁術由此大怒,配合呂布、臧霸將其趕走,以呂布取代了陶謙。與此同時,孫策以袁術部曲將之名南下,圖略江東各郡……

袁術在努力,曹操又在做什麼呢?他也沒閒著。在花費一年多的時間趕走呂布後,曹操平復了兗州各郡,便緊接著對豫州出手了。因為在兗州之亂時,時任豫州刺史的郭貢也摻和了一手。獻帝初平年間,為爭奪豫州,袁紹與袁術各自安排了後手,袁紹表周昂為豫州刺史、袁術則先後表孫堅、孫賁為豫州刺史。郭貢在孫賁之後,且與曹操為敵,可見他要麼是正兒八經的朝廷命官,要麼也是袁術私署。還有一種可能是,郭貢的確是朝廷任命的豫州刺史,但他可能與兗州刺史金尚一樣,被袁術直接扣留下來,成了他手中的“旗幟”。

據《三國志·武帝紀》記載:“(建安元年)春正月,太祖軍臨武平。袁術所置陳相袁嗣降……太祖進軍討破之。斬闢、邵等,儀及其眾皆降。”曹操進攻豫州時,所破之人無非是袁術私署部將與劉闢等黃巾餘黨,未見官方之人,說明豫州刺史郭貢並無實際掌控權,這就進一步證實了,郭貢給曹操添亂是袁術一手策劃的。事實上,袁術覬覦兗州也不是一兩天了,自封丘之戰後,袁術與曹操的矛盾便不已不可調和。因此,曹操在平復兗州後,便立即對袁術治下的豫州進行了反擊。

袁術集團的上升態勢,就這樣被曹操狙擊了。而接下來,中原地區的爭奪也主要圍繞袁術—曹操與袁紹—公孫瓚展開。這正是袁術冒險稱帝的一個主要原因。

冒天下之大不韙:袁術稱帝真的是愚蠢之舉?

獻帝與天命

曹操攻取豫州,後請天子遷都至豫州潁川郡的許縣,無疑是高明之舉。他不僅成功實施了“奉天子以令不臣”,還釜底抽薪般地動搖了名士大族的信念。漢末名士,以汝南、潁川二郡最為出眾,曹操於許縣奉天子,就是明晃晃的陽謀;對絕大多數名士而言,他們更傾向於尊奉漢室;而曹操把都城設在潁川境內,方便汝潁士人更好地經營家族網路,這就進一步促使更多的名士願意迴歸“朝廷”。

在“非董即袁”的政治格局下,董卓的敗亡與曹操的這一招,即促使了“漢家名義”的迴歸,並使其凌駕在袁氏門楣之上。縱然汝南袁氏四世五公,門生故吏遍佈天下,只要漢家旗號不倒,他們也要重新屈居在劉氏之下。所以,袁紹一開始想著另立新帝,但他的目標——幽州牧劉虞世代深受皇恩,不願行僭越之舉。無奈之下,袁紹只好也同意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的計劃,並試圖把漢獻帝誆到自己這邊以圖名義上的高位。

掌控著袁氏家族大多數人脈資源的袁紹,對此尚且都束手束腳,更別提半路出道的袁術了。事實上,在“二袁之爭”時,更多的名士都願意選擇袁紹,而非“好飛鷹走狗”的“路中悍鬼袁長水”。而這,正是袁術“好遊俠”之風,選擇與武夫公孫瓚、陶謙、呂布等人合作的主要原因。當然,這些以軍功起家的武人之所以倒向袁術,主要也看中了袁術身上僅存不多的“袁氏餘蔭”,好讓他們有地方掛靠名分。

然而,隨著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的實施,袁術身上本就不多的所謂“名分”就更沒有說服力了。在此情形之下,袁術僭越稱帝也是為了重構一個獨屬於他自己的名分。

據《三國志·袁術傳》注引《典略》記載:“術以袁姓出陳,陳,舜之後,以土承火,得應運之次。又見讖文雲:‘代漢者,當塗高也。’自以名字當之,乃建號稱仲氏。”

兩漢時期,“代漢者,當途高者”這句讖語流傳甚廣,在官方乃至民間都非常具有說服力。從某方面而言,袁術以“應讖”的方式建國稱帝,是具有可取之處的。呂宗力在《漢代的謠言》中指出:“東漢末年是兩漢歷史中社會政治最動盪、人心也最不穩定的時期,人們對謠言的需求最殷切,而纖言這種時刻也最活躍,影響社會政治的力度最強。”

讖緯、五行、天人感應等學說被視為東漢政治王朝的一個主要遺產,袁術在名義上不佔優勢,就只好在秉承所謂的“天意”,用讖緯之語證明其政權的合法性。值得注意的是,袁術雖然僭越,但他只是繞開了漢獻帝,而沒有繞開漢朝。

冒天下之大不韙:袁術稱帝真的是愚蠢之舉?

據《三國志袁術傳》注引《魏書》記載:“術歸帝號於紹曰:‘漢之失天下久矣,天子提挈,政在家門,豪雄角逐,分裂疆宇,此與周之末年七國分勢無異,卒強者兼之耳。加袁氏受命當王,符瑞炳然。今君擁有四州,民戶百萬,以強則無與比大,論德則無與比高。曹操欲扶衰拯弱,安能續絕命救已滅乎?’紹陰然之。”

袁術在失敗後,不得不向袁紹服軟,並向他道明瞭自己僭越稱帝的真實意圖。他這種人,縱使失敗了,也不會甘心讓曹操如願。所謂“政在家門”,柳春新先生指出:“實際上是袁氏在漢末亂世的政治行動綱領,表明袁氏是漢朝的當然繼承者自居的。”此說當是。實際上,“仲氏”並非是袁術所立政權的年號或國號。按,伯仲叔季,仲為次者,有繼承之意,故袁術僭越稱帝,也是表明其繼承漢家名義。儘管他最終失敗了,但他與袁紹都認為,這種辦法在“代漢”過程中是具有可行性的。

此外,袁術選擇稱帝,雖有一時衝動對抗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想法,但從他當時擁有的條件看,也確實不算差了。至少在袁術本人看來,他的贏面還是很大的。

地域與盟友

從袁術集團(包括孫策、朱治等人)佔有的地域看,袁術當時擁有揚州廣陵郡、豫州沛國(此前還有陳國、汝南郡)以及揚州九江郡、廬江郡、丹陽郡、吳郡、會稽郡等地,早已構建起了一個橫跨江淮地域的龐大勢力。

彼時,袁術周邊的各路諸侯,也無人能對其造成威脅。揚州牧劉繇在豫章郡苦苦支撐,自身難保;呂布雄踞徐州,與袁術表面上處於合作關係;位於青、徐、兗三州交界之地的臧霸等泰山群盜,也暗中偏向袁術;劉備被呂布擊走,寄人籬下;袁紹忙著和公孫瓚大戰,無暇分身;被曹操趕出中央的楊奉、韓暹也在徐、揚一帶策應袁術;還有黑山軍以及豫州一帶的黃巾餘部,皆依附於袁術的羽翼下。

這個條件,換作是其他諸侯,恐怕也有與曹操正面硬碰硬的想法,更別提袁術了。因此,袁術僭越稱帝,固然有衝動、冒失的一面,但絕對不是愚蠢狂妄。為了避免自己以及盟友被曹操輕鬆拿捏,袁術才冒天下之大不韙,選擇了一條鋌而走險的道路,只是他最終失敗了。而失敗者,自古便多揹負著罵名。

冒天下之大不韙:袁術稱帝真的是愚蠢之舉?

參考資料:

陳壽撰,裴松之注《三國志》

呂宗力《漢代的謠言》

柳春新《漢末晉初之際政治研究》

圖片來源於網路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