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史上最荒唐的戰役“土木堡之變”始末

1449年2月,蒙古瓦刺部落首領也先遭使2000餘人人明朝貢馬,嚮明朝政府這膏。這是瓦刺嚮明朝索取錢財的一種手段。由於宦官王振不肯多給賞賜,並濺去馬價的五分之四,沒能滿足瓦刺人的要求。當年7月,也先以明朝減少賞賜為藉口。率蒙古各部,分兵四路嚮明朝內地大舉進犯,也先親率其中一路攻陷了大同,大同守將吳浩戰死。

大同敗報傳到北京,宦官王振的家鄉就在大同附近,他怕瓦刺人侵佔了自己在家鄉的田莊,又想趁這個機會到家鄉人面前抖抖威風,順便建立奇功,鞏固自己的地位,便不顧朝臣們的反對,竭力勸明英宗朱祁鎮御駕親征。

昏庸的明英宗平時就唯王振之言是聽,這時也想像自己的祖輩那樣在戰場上神氣一下,於是拒絕了群臣的勸阻,於7月15日下令御駕親征,命他的弟弟郕王朱祁鈺留守北京。16日,明英宗和宦官王振率領英國公張輔、成國公朱勇、戶部尚書王佐、兵部尚書鄺埜、內閣學士曹鼐等一大批文武官員和號稱50萬(實則20多萬)的大軍從北京出發,經居庸關向大同進發。

史上最荒唐的戰役“土木堡之變”始末

8月1日,明軍前鋒行至大同,瓦刺首領也先為引誘明軍深入,主動北撤,對軍事一竅不通的王振看到瓦刺軍北撤,建議明朝大軍隨後追趕,而毫無主見的明英宗只信王振之言。此次出征,原本就準備倉促,途中軍糧不繼,已是軍心不穩,後來王振聽宦官郭敬說前方慘敗,瓦刺大軍已經反攻過來的訊息後,又驚慌失措地主張馬上撤退。

在撤退的路線上,王振欲使明英宗在退兵時是不顧大同總兵郭登和大學士曹鼐等人的反對。了40多里後,王振又擔心大軍過境損壞了他家鄉的莊稼,於是又匆忙改變了行軍路線,急令軍隊轉道宣府,經他這麼來回折騰,瓦刺大軍已經追至。為明軍殿後的恭順伯吳克忠、都督吳克勤盡皆戰死沙場。成國公朱勇、永順伯薛綬率3萬騎兵前去阻擊,至鷂兒嶺,中了瓦刺的埋伏戰死,3萬騎兵全軍覆沒。

8月13日,明軍狼狽地逃到土木堡。土土木堡東不遠便是地形極為險要的居庸關,明朝建國之初,太祖朱元璋派大將徐達對居庸關進行重點修繕,成為京師北面最重要的軍事要地。此時的明朝大軍若是繼續行軍,就可進入居庸關,那時憑藉雄關據守,瓦刺大軍只能是望關興嘆。可是王振私人的1000餘輛輜重車還在後面,沒有起上大隊人馬,輜重中有不少奇珍異寶,都是這次出征過程中沿途官員進獻的,為了等待這些輜重車趕上大隊,王振強令明軍的大隊人馬在土土木堡就地安營紮寨。就就地安營紮寨。

這個土木堡四面環山、水源缺乏,而且道路不良,明軍主力的大隊人馬在那裡行動十分閒難。兵部尚書鄺楚見瓦刺軍隊窮追不捨,形勢危急,多次建議大軍速入附近的懷來城中以保安全,但均被王振斥其不懂軍事而拒絕,結果當晚瓦刺大軍道蹤而至,攻佔了土木堡四周的要地,對明軍形成了包圍,並控制了土木堡附近唯一的水源。

此時的瓦刺追兵只有2萬多騎兵,也先忌憚明軍人馬眾多,也不敢輕舉妄動,他先是遣使議和,以麻痺明軍,等待殲敵的最佳時機。在和談之時,瓦刺軍佯作後撤,故意讓出了水源,毫無軍事頭腦的王振見瓦刺軍後撤,就下令大軍向水源處移動,此時渴急了的明軍士兵亂哄哄搶著去喝水,瓦刺騎兵乘機四面衝殺。指揮失靈的明軍瞬間崩潰,士兵爭相奔逃,被殺死和相互踐踏而死的漫山遍野,明軍未及佈陣,即告全軍潰敗。混戰中張輔等隨徵將領和大臣五十餘人都死於亂軍之中,明英宗與他的衛隊眼看突圍不成,只好下馬盤膝而坐,被瓦刺人俘虜。

土木堡一戰,明軍以20萬大軍對抗追襲的2萬瓦刺騎兵,竟導致全軍覆沒,實為中外戰爭史上所罕見。毫無疑問,在這次戰役中,明軍既有戰略的失誤,又有戰術的失策。土木堡之戰,使明軍精銳毀於一旦,勇將重臣多人戰死,明英宗朱祁鎮被俘。訊息傳到京城,朝中大亂,眾大臣為了應急,聯合奏請皇太后立郕王朱祁鈺即皇帝位,朱祁鈺於9月登基,是為明景帝,遙尊明英宗為太上皇。

當年10月,也先挾持明英宗入犯北京,京城告急。明朝廷惶惶不安,以翰林院侍講徐珵為首的部分大臣主張遷都南京,但兵部侍郎于謙堅決反對遷都,要求堅守京師。明景帝朱祁鈺任命于謙為兵部尚書,全權負責守京城防守之事,同時詔令各地部隊入京勤王,北京保衛戰開始。

史上最荒唐的戰役“土木堡之變”始末

于謙指揮明軍在北京城下與遠道而來的瓦刺大軍展開了連續激戰,並連連取勝。也先本是乘勝而來,又挾持著明英宗,以為可以輕易攻克北京,不料明朝早已部署妥當,竟讓他佔不到絲毫便宜。在幾天的激戰中,瓦刺軍死傷慘重,士氣大為低落,又聽說明朝各地勤王的部隊將要趕來,擔心自己歸路被切斷,10月15日夜,瓦刺大軍拔營而走,明軍奮起直追,斃傷敵軍上萬,奪回了大量被擄掠人口、牲畜,得了北京保衛戰的勝利。

今天的歷史上的經典戰役就為您分享到這裡,如果您覺得滿意,請您關注點贊轉發評論收藏,關注我不迷路,下期更精彩,我們下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