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被逼無奈的朱棣和實力不俗的吳三桂,為何一個稱帝一個遺臭萬年?

吳三桂和朱棣兩人在明清時期都屬於造反行家,但是這兩人結局大不相同。朱棣以藩王之身逆襲建文帝優勢兵力的鎮壓,最終成就了明成祖永樂之威。吳三桂同樣以藩王身份起兵,卻只能佔據部分地區。雖然過了一把皇帝癮,但最後還是避免不了失敗的命運。

被逼無奈的朱棣和實力不俗的吳三桂,為何一個稱帝一個遺臭萬年?

這兩個人起兵的結局不同,主要還是在於兩人的眼界不一樣。而且一些挺玄學的因素交雜在其中,最終形成了朱棣成就霸業,吳三桂遺臭萬年的現實。

朱棣和吳三桂的眼光,存在著非常大的差距

朱棣從準備造反之時就下定決心要奪位,就算因為戰事不利,偶然出現退縮之時,朱棣身邊還有個姚廣孝跟著在後面捯飭他,一定要將造反事業進行到底。所以朱棣的目標從來都是當時的古都南京,而不會跟建文帝商量著要劃江而治。

這場朱家子孫之間的爭奪,註定了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被逼無奈的朱棣和實力不俗的吳三桂,為何一個稱帝一個遺臭萬年?

而吳三桂這個人本是遼西將門之人,明朝末期遼西軍閥頭領祖大壽是他的舅舅,這也決定了吳三桂的見識和眼光非常有限。崛起於明朝末期抗擊後金前線的遼西軍閥勢力,是一個具有地方特色的半割據軍事集團。其主要特色就是透過私底下買賣物資,幫助後金續命來達到以戰養戰的目的,只是他們不知道養的這隻狗,原來是一個可以咬死主人的兇獸。

被逼無奈的朱棣和實力不俗的吳三桂,為何一個稱帝一個遺臭萬年?

歸根結底,這些軍事將領們缺乏政治頭腦,看重眼前利益,是一批大明官僚主義下產生的精緻利己主義者。為了利益可以出賣國家和大義,在多次明清大規模軍事衝突期間,吳三桂的父親吳襄帶頭跑路,兵敗如山倒。上樑不正下樑歪的吳三桂,可沒有鄭成功那麼血性,吳襄的柔軟本性被吳三桂完整地繼承下去。

被逼無奈的朱棣和實力不俗的吳三桂,為何一個稱帝一個遺臭萬年?

早年的經歷讓吳三桂比一般人更加容易滿足,在三藩之亂早期,吳三桂軍隊勢如破竹佔據了幾乎整個西南地區。清軍也有不少將領投降吳三桂,正好在北方也有察哈爾在作亂,對於此時的清朝而言,兵力是不太夠的。吳三桂卻派人和康熙商討,準備和清朝劃江而治,做一個太平皇帝,此等見識確實不太高明。

被逼無奈的朱棣和實力不俗的吳三桂,為何一個稱帝一個遺臭萬年?

難道平西王只能統治西南地區嗎?花花世界的江南以及當地豐富的物產和財稅,都吸引不了吳三桂嗎?

看來多年的王爺生活已經讓吳三桂漸漸喪失了身上的最後一點血性了。

朱棣和吳三桂在造反之前,年齡差距相對較大

朱棣在發動靖難之變的時候剛好38歲,此時的他年富力強,精力旺盛。對於軍國大事有足夠的精力去充分應對。而且他在靖難之役四年時間內,多次衝殺在戰場前線。加上他的親侄子朱允炆,告知南軍不準傷害朱棣,直接給朱棣加了一個金剛不壞之身的buff。所以朱棣完全有膽量在兩軍陣前奮力廝殺,而他的這種行為對於鼓舞本部士兵計程車氣具有非常積極的作用。

被逼無奈的朱棣和實力不俗的吳三桂,為何一個稱帝一個遺臭萬年?

而吳三桂早年確實在戰場上拼殺多次,年輕的吳三桂曾經也血性方剛。然而,在吳三桂幫助清軍攻陷中原以後,他因功成為了鎮守西南的平西王。多年的王爵生活逐漸消減了他身上的血勇之氣,加上他決定起兵反清的時候,已經61歲。精力早已大不如前的他根本不可能去前線上陣廝殺,所以對於前線戰事的把握,也大不如意。同樣也因為年齡偏大,身體不好,吳三桂在造反幾年後就不得不在臨死之前倉促稱帝。

朱棣和吳三桂所部素質不同,也造成了不同的戰場結局

朱棣所部是朱元璋為他準備打擊元朝殘餘勢力的精兵悍將,經過多次北伐,這些將士和朱棣的隸屬關係和私人情感日漸深厚的同時,軍隊戰鬥力也達到了巔峰狀態。加上朱棣在造反之時,吞併了寧王的朵顏三衛,可以說當時大明內部,朱棣的部隊還是非常有實力的。

被逼無奈的朱棣和實力不俗的吳三桂,為何一個稱帝一個遺臭萬年?

反觀吳三桂在統治雲南期間,為了維護統治大肆搜刮財富。為了獲得更多的財富,其部下遠赴東北購進物產來雲南販賣,也為了獲得戰馬與蒙古人勾結。這種被商業氣息汙染的軍隊,在造反前期還能透過突襲獲得較好的戰績。但是時間久了,吳三桂的部隊也就漸漸打不下去了。最終,在吳三桂死後,軍隊就因為利益問題陷入分裂,清軍也在兩三年之間就平息了這次叛亂。

北上和南下的問題,以及皇族內部政權的合理性

在中國歷史上,南下成功的事情信手拈來,而北伐成功的案例屈指可數。這個事情其實挺玄學的,但又充滿了南北兩方軍事實力對立又平衡的道理。剛好,吳三桂是北上,朱棣是南下。這種事情就很玄妙了,難道上天註定吳三桂造反註定失敗?

被逼無奈的朱棣和實力不俗的吳三桂,為何一個稱帝一個遺臭萬年?

而朱棣和朱允炆不管怎麼打得頭破血流,他們都是朱氏皇族,他們在本質上來說都有繼承皇位的合理性。而吳三桂嘛,姓吳的皇帝還真的挺少見的,更何況當時清朝基本上坐穩了江山,你現在弄個反清復明,最後又自己稱帝算是怎麼回事呢?

被逼無奈的朱棣和實力不俗的吳三桂,為何一個稱帝一個遺臭萬年?

最後的感嘆:吳三桂佔據雲南之的14年之久,朱棣也就準備了幾年,吳三桂遺臭萬年,朱棣被稱為永樂大帝。除了他們兩身份、立場、眼光以及決心和實力都存在差距以外,更多地時候,

可能皇帝這個工種,也要看有沒有命去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