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牛詩靜:先祖曾是清朝狀元,為保護狀元府,他如今靠著救濟生活

引言

科舉制度曾延續了上千年的時間,直到清末後才正式廢除。古代的科舉制度就像現在的高考一般,為寒門子弟提供了一個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當時,很多寒門子弟自幼就要開始讀書,寒窗苦讀多年,只為有朝一日能夠金榜題名,從而徹底改變自己一介布衣的命運。

不過古代的科考可比現在的高考難多了,它每三年才考一次,

每次只有那麼幾十人能有機會高中,而落榜的人則要繼續等待三年才能再次參加科考。

可是全國那麼多學子,人才濟濟,要高中談何容易,很多學子花了大半輩子在讀書,可到老了,依然沒能高中,一輩子就這樣蹉跎了。

牛詩靜:先祖曾是清朝狀元,為保護狀元府,他如今靠著救濟生活

所以可以想象,如果學子一旦高中的話,心裡該有多麼高興了。比如《范進中舉》中的范進就是如此。當時他花了半輩子的時間才考上秀才,因為家裡太窮,只好去向身為屠夫的老丈人借錢進京趕考,結果被老丈人辱罵,和被同村人看不起。

好在范進沒有放棄考試,終於在50多歲時中舉了,

結果得知中舉的時候,范進竟然高興得發瘋了。

牛詩靜:先祖曾是清朝狀元,為保護狀元府,他如今靠著救濟生活

從范進的舉動就可以知道中舉對於讀書人來說是多麼艱難的事情,更不要說考中狀元了。那簡直就是萬里挑一的事情,如果一旦考中狀元,那該是何等的光宗耀祖。此後,一家人都將飛黃騰達,過上富貴的生活,如果後代子孫爭氣的話,那更是世代繁榮。

不過並非所有的狀元后代都能飛黃騰達的,

比如有個清代狀元后裔就過得相當悽慘,他獨居於深山狀元府中,無水無電,只能靠乞討來生活。

在河南省汜水縣虎牢關西的南屯村飲馬溝山上,儲存著一座狀元府,這座狀元府已經非常破敗,裡面什麼也沒有,但依稀可以看出房子佔地面積極廣,構造非常講究,可以想象它在過去必然是相當氣派的。

而這座狀元府就是清代狀元牛鳳山和他兒子建造的,代表著牛家昔日的榮譽和美名。

牛詩靜:先祖曾是清朝狀元,為保護狀元府,他如今靠著救濟生活

在過去,當地人幾乎無人不知牛鳳山這個大名,他年紀輕輕就高中了武狀元,在當時可謂是風光至極。後來牛鳳山的兒子牛思瑄也參加了科舉考試,但由於卷面有些汙跡而淪為進士。

不過牛思瑄非常有才華,所以深受皇帝和慈禧太后的喜愛,在愛屋及烏的情況下,也對牛鳳山大為重用,

欽點他為武舉一甲狀元,並授予了一等侍衛的頭銜。

牛詩靜:先祖曾是清朝狀元,為保護狀元府,他如今靠著救濟生活

至此,牛鳳山和牛思瑄父子倆開始飛黃騰達,後來牛鳳山鳳奉命帶領民眾修築關口有功,被皇帝封為武功將軍,而牛思瑄也成為了書法家,牛家就更加風光了。後來牛鳳山父子倆衣錦還鄉,回到了老家明月坡。

此時老家破舊的房子已經不適合他們居住了,所以牛鳳山便決定重新修建一座狀元府。

就這樣,牛鳳山的狀元府修建好了,這座府邸佔地約2400平方米,除了主院以外,還有不少側院和房間,房頂和門上雕刻著各種精美的雕花,尤其是門匾上的“聖旨”二字,更是氣派極了。

牛詩靜:先祖曾是清朝狀元,為保護狀元府,他如今靠著救濟生活

整個房子修建得極為豪華,令當地人羨煞不已。其實這樣的房子在當時即便是有錢人也是不能建的,不過牛鳳山是狀元,自然可以享受這種榮譽,

由此可見,當時的牛家有多麼興盛了。

可是在清朝覆滅以後,牛家就逐漸破敗下去了,尤其是在土地改革期間,牛家更是損失不少,原本龐大的牛氏家族在分到了田地以後,都離開了祖屋,狀元府便越來越冷清。到了後來,整座狀元府裡就只有牛詩靜一人在居住著了。

牛詩靜:先祖曾是清朝狀元,為保護狀元府,他如今靠著救濟生活

其實牛詩靜也是一個文化人,如果他憑藉自己的努力,一樣可以過得很好。可是牛詩靜卻沒有這樣做,他不願意放棄這座祖屋,便一直守著這座祖屋。如今牛詩靜已經垂垂老矣,也沒有了工作能力,只能靠政府補貼和拾荒來維持生活。

而狀元府在經過百年以後,更加荒涼和破敗了,裡面不僅沒水沒電,甚至還有不少蛇蟲之類的野生動物,一般人根本不敢居住。

牛詩靜:先祖曾是清朝狀元,為保護狀元府,他如今靠著救濟生活

但牛詩靜從來沒有想過離開,他已經習慣了住在祖屋,對他來說,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守住這座祖屋,同時也是在守住祖先的那份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