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近代歐洲貴族為什麼喜好娶寡婦?感情並非主要因素

1796年,27歲的拿破崙非常高調的向比他大6歲的約瑟芬求婚。此時,

拿破崙剛剛被任命為法蘭西共和國義大利方面軍總司令,儼然是法國政壇上的一個炙手可熱的人物。

而已經33歲的

約瑟芬,卻是個拖著倆“油瓶”的寡婦,大兒子都已經13歲了。

近代歐洲貴族為什麼喜好娶寡婦?感情並非主要因素

拿破崙和約瑟芬

還有維多利亞女王的老媽,德國公主出身的斯特拉森公爵夫人,在嫁給英國王子之前,也曾有過一段婚姻,第一任丈夫是大表哥萊寧根親王,埃米赫·卡爾,同樣給她留下了兩個“油瓶”。

類似的情況,從中世紀到近代歐洲,不勝列舉,在貴族的婚戀圈子裡,很多時候,寡婦比水靈靈的少女更搶手。

當然,鮮肉愛熟女,通常也離不開兩人炙熱的感情和熟女散發出的神秘魅力。

比如,當年在沙龍上偶遇了約瑟芬的拿破崙,馬上就被迷得邁不開腿。據傳說,約瑟芬就是因為過於美貌在大革命中被免於一死,可見其女神形象之耀眼。

甚至,“家裡真有皇位要繼承”的拿破崙為了傳宗接代,跟約瑟芬離婚後,兩人仍保持著往來。約瑟芬去世時,拿破崙更是難受得去她的墳頭失聲痛哭,好幾天都吃不下飯。

近代歐洲貴族為什麼喜好娶寡婦?感情並非主要因素

約瑟芬的畫像,19世紀初,女裝仿希臘風,講究薄透露,帶點溼乎乎的感覺,約瑟芬就是穿太薄,得了傷寒死掉的

然而,嫁給拿破崙之前,約瑟芬除了驚人的美貌外,還有一個特別重要的身份——法國上流貴族圈子的社交明星、坐擁鉅額遺產的富婆!

法國大革命中,約瑟芬的丈夫和婆家、孃家的近親幾乎被滅了門,僥倖活下來的她,一人繼承了好幾筆非常可觀的財富。

正是靠著約瑟芬的運作,科西嘉沒落小貴族出身的拿破崙,在巴黎的貴族圈子裡站穩了腳跟;拿著約瑟芬由“遺產”變身成“嫁妝”的鉅額財富,

實現了他人生的重大願望。

還有中世紀法國阿基坦公國的埃莉諾公主,兩次結婚,兩次當王后。而且,第一次婚姻還是在夫妻三觀、感情極度不合的情形下,女方強迫教廷以“近親結婚”為由宣佈她和法國國王路易七世的婚姻不合法,主動離婚的。

近代歐洲貴族為什麼喜好娶寡婦?感情並非主要因素

阿基坦的埃莉諾(1122年—1204)

埃莉諾宣佈離婚的當天,就收到了至少四名高階貴族的“求婚”。不久後,在返回自己封地的途中又遇到了兩個想綁架她去結婚的貴族青年。

沒成想,29歲的埃莉諾直接寫信給了19歲的安茹公爵亨利,請他來阿基坦同自己舉行婚禮。

亨利收到信後,和他老媽都樂翻了天。

就這樣,亨利從母親處繼承了諾曼底,從父親處繼承了安茹,又得到了埃莉諾的嫁妝——阿基坦,儼然成了法國勢力最強大的領主。

新婚後的兩口子很快乾翻了埃莉諾的前夫路易七世,還一路殺到了英格蘭,開創了著名的金雀花王朝,亨利加冕為英國國王亨利二世。

近代歐洲貴族為什麼喜好娶寡婦?感情並非主要因素

亨利和埃莉諾

很顯然,對於普通貴族男人而言,一些有身份的

離異/寡婦,

就如同一個移動的小金庫;而在那些一心要成就大業的男性眼中,這些曾經有過婚姻的熟女們,則屬於通向權力巔峰的“神助攻”。

另外還有一點不能忽視,歐洲的貴族們,歷來出奇的在乎自己的家族的“純血”。

近代歐洲貴族為什麼喜好娶寡婦?感情並非主要因素

近代歐洲的貴族圈子裡,一直存在一個根深蒂固的“鄙視鏈”(中世紀的時候反倒沒這麼嚴格)。比如,王子的配偶,必須得是個公主才成。

歐洲大陸上,長期分裂的德意志邦聯裡的邦國非常多,公主的數量就很可觀。於是,遍地的德意志公主們,成了歐洲王室婚姻市場上的熱門人選。

典型的像沙俄帝國,從1745年結婚的彼得三世開始,到1918年帝國滅亡,一共湧現出了七位德國血統的男沙皇和一位德國人出身的女沙皇——葉卡捷琳娜二世。

如果王子不娶公主,結婚物件是普通的貴族小姐呢?

這種反“傳統”、反“權威”的典型,當屬被稱為“一戰導火索”的薩拉熱窩事件遇難者,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和他的妻子索菲亞,那充滿了坎坷的婚姻。

兩人的結合雖然被叫做“貴庶通婚”,但索菲亞好歹也是受過良好教育,見過世面的伯爵小姐。可即便如此,論出身和血統,在當時看來,她跟貴為皇儲的斐迪南差距,簡直隔了一個太平洋。

近代歐洲貴族為什麼喜好娶寡婦?感情並非主要因素

斐迪南大公夫婦

兩人結婚的代價就是,婚前,斐迪南在皇帝和大公們、宮廷人員、大臣們和外交官面前宣誓,承認自己跟索菲的婚姻是不對等的,索菲亞永遠不會成為皇后,他們的後代永世放棄奧匈帝國皇位的繼承權。

婚後,在社交場合,索菲亞不許享受皇儲妃待遇,甚至,夫婦出席維也納宮廷的各種活動時,都不能同進同出,並肩而行。

比如,皇宮舉行舞會的時候,每一位王妃或是公主入場,都是挽著一位與她身份相稱的王子。索菲亞每次都會被安排在最後一個入場,而且只能自己一個人走入,費迪南不可陪同;索菲亞也不能和丈夫一起去看賽馬會,因為她沒有資格享受皇家包廂;儀式上,如果警衛對斐迪南鳴槍致禮,索菲亞必須主動迴避,因為她不屬於高貴的哈布斯堡家族,“不配”享受這種致敬。

更具有歧視色彩的是,凡是有國王級賓客出席的宴會,就算在大公自己家舉行,也不許大公夫人索菲亞上飯桌。

所以,兩人婚後一直在找各種機會去外地出訪,為的就是短暫逃離那個令人倍感壓抑和屈辱的奧地利宮廷。1914年6月,兩口子執意要去已經暗流湧動的塞爾維亞巡視。。。。結果他們的三個年幼的孩子很快就成了孤兒。

近代歐洲貴族為什麼喜好娶寡婦?感情並非主要因素

大公全家福。斐迪南的幾個子女少年失去雙親,中年遭遇納粹迫害,晚年經濟拮据,境遇非常遭

正像一些影視劇裡演繹的那樣,

在當年的王室/貴族圈子裡,很多適齡男性貴族,總是擠破頭皮的去追求那些血統尊貴、出身名門的離異/寡婦;而一些更年輕的小姐們,反而無人問津,逐漸成了恨嫁的老處女。

比如,後面要介紹的“白王后”的弟弟,

伍德維爾伯爵

,20歲那年,竟然迎娶了一個60多歲的侯爵夫人。。。。到底是“真愛”還是地位和財富的算計,這番操作,簡直不要太明顯。

最後,也離不開“家裡有王位/爵位要繼承”的考量。

在現代生育常識普及之前,全球各地的人們往往認為生育功能甚至嬰兒的性別都取決於女性。而那些拖著“油瓶”的貴族寡婦已經證明了她們的生育能力,對於延續家族“香火”而言,顯然是個非常靠譜的選擇。

比如15世紀的英國著名風雲人物,英劇《白王后》的主角,

伊麗莎白·伍德維爾

,帶著兩個半大的男孩,嫁給了小五歲的愛德華四世國王,成了英格蘭王后(兩人還確實屬於真愛)。

婚後,伊麗莎白又給愛德華四世生下了兩男四女六個孩子,個個身體健壯,沒有一人死於襁褓之中。這在早夭率高達40%的中世紀晚期,實屬非常罕見的“奇觀”。

近代歐洲貴族為什麼喜好娶寡婦?感情並非主要因素

愛德華四世和伊麗莎白,貴為國王和王后的他們,在咱們看來,生活還是挺樸素的,但這已經是當年的“頂配”了

可是有個例外——曾經生過兩個兒子的約瑟芬皇后,在同拿破崙結合後,一直沒能誕下法蘭西帝國的繼承人。最終,拿破崙不得不選擇離婚,轉身迎娶了相貌遜色許多的奧地利公主。

據後人分析,約瑟芬之所以沒能繼續生育,可能是因為她過分時尚,追求當年流行的“薄透露”著裝風格,頻繁使用各種含重金屬的化妝品,年紀大了以後又內分泌失調,導致生育功能衰減。

不過,放到咱們普通人身上,既然沒有了爵位、土地和財產的“羈絆”,大家還是安心去追求真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