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三國最著名的“斬首行動”:刺死三個統帥,歷史車輪就此改道

文/快哉風

三國,是個刺客遍地的亂世,尤其是針對敵方統帥的暗殺,猛將在戰場上做不到的豐功偉績,一個刺客卻能輕鬆解決。三國時代,共發生了三起影響巨大的“斬首行動”,三個彪炳一時的統帥人物被刺殺,歷史的車輪就此改變。

三國最著名的“斬首行動”:刺死三個統帥,歷史車輪就此改道

第一起:許貢門客刺殺孫策。

孫策是最令人惋惜的英年早逝人物,他多謀善兵,勇冠當世,一心進取天下,乘曹操當時集中全部力量與袁紹在官渡決戰時,他“密治兵,部署諸將”,準備渡江襲擊許都。如果不被暗殺,曹操將腹背受敵,別說後來的天下三分,就連能否統一北方也不好說。

三國最著名的“斬首行動”:刺死三個統帥,歷史車輪就此改道

但是,孫策突然死了,公元200年,他被吳郡太守許貢的門客行刺身亡。在他軍事和政治生涯怒放的時候,生命卻在26歲戛然而止,他的被刺身亡,徹底改變了三國的格局和走勢。

《三國志江表傳》記載:“貢奴客潛民間,欲為貢報讎。獵日,卒有三人即貢客也。策問:“爾等何人?”答雲:“是韓當兵,在此射鹿耳。”策曰:“當兵吾皆識之,未嘗見汝等。”因射一人,應弦而倒。餘二人怖急,便舉弓射策,中頰。後騎尋至,皆刺殺之。”

三國最著名的“斬首行動”:刺死三個統帥,歷史車輪就此改道

為了替被孫策殺死的主人許貢報仇,那幾個忠心耿耿的門客潛伏行刺,大有春秋戰國時代的死士之風,可惜,史書沒有留下他們的姓名。

第二起:韓龍刺殺軻比能

這一次,刺客好歹留下了姓名,但僅此而已。《三國志》裡,只簡潔記載了這行字:“至三年中,雄遣勇士韓龍刺殺比能,更立其弟。”

三國最著名的“斬首行動”:刺死三個統帥,歷史車輪就此改道

但是,這次刺殺意義重大:徹底解除了北方遊牧民族與蜀吳聯合夾擊魏國的威脅。

軻比能是三國時期的鮮卑首領,他作戰勇猛、執法公平,深受鮮卑人尊敬。曹操全盛時期,派遣兒子曹彰率兵北征,大敗鮮卑和烏桓聯軍,逼得軻比能退出塞外,向中原王朝獻貢,魏文帝曹丕封他為附義王。

三國最著名的“斬首行動”:刺死三個統帥,歷史車輪就此改道

後來,軻比能逐漸兼併了鮮卑各部,勢力愈發強大,擁有十萬控弦之士,對曹魏起了反叛之心。諸葛亮北伐時,與軻比能聯絡遙相呼應,來自北方鮮卑的威脅,成為曹魏的心腹大患。

公元235年,曹魏的幽州太守王雄派遣勇士韓龍,成功刺殺了軻比能,令鮮卑人陷入內亂,再也無力南下。

史書沒有記載韓龍的生平,也沒人知道他的最終結局(大機率是死),但是,他這一刀,換來了北方邊境的安全。如《六韜》所云:“殺一人而利萬人!”

第三起:郭脩刺殺費禕

費禕,是每個中國人都知道的名字,因為中學課本的《出師表》裡,諸葛亮再三提到“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而在《三國演義》裡,孔明臨終遺囑也提到了兩個繼承人:蔣琬和費禕。

三國最著名的“斬首行動”:刺死三個統帥,歷史車輪就此改道

不過,刺殺費禕的刺客,名字就鮮為人知了。不怪同學們,因為史官們同樣沒搞清楚:《三國志·蜀書》中稱為“郭循”;《三國志·魏書》中,則稱為“郭脩”,脩同修。考慮到脩、循二字形似,肯定有一方筆誤。

郭脩是涼州西平人,擔任曹魏的中郎將,素有功績德行,在一次蜀魏戰鬥中被蜀漢衛將軍姜維俘虜,降蜀後被劉禪封為左將軍,雖然是一個虛頭銜,但足以說明蜀漢對他的重視。

但是,誰也想不到,郭脩是個身在漢營心在曹的刺客。

三國最著名的“斬首行動”:刺死三個統帥,歷史車輪就此改道

郭脩一心想擒賊擒王,刺殺後主劉禪。多次想利用慶賀的時機接近刺殺劉禪,總是被衛士阻隔,於是他決定刺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蜀漢大將軍費禕。

費禕與諸葛亮、蔣琬、董允並稱為蜀漢四相,是深得人心的諸葛亮接班人,他精於治國,性格寬厚,對降附的魏人很熱情,被將軍張嶷提醒過注意刺客,但他毫不在意。

公元253年,費禕在漢壽開辦“歲首大會”迎接新年,郭脩也在座,就在費禕喝得酒酣暢快之時,郭脩在眾目睽睽之下突然拔出小刀刺向費禕,令其傷重身死。

酒宴中公然刺殺一國統帥,郭脩震驚了蜀國,也贏得了魏國的封賞和追贈,魏帝曹芳下詔表彰道:“於廣坐之中手刃擊禕,勇過聶政,功逾介子,可謂殺身成仁,釋生取義者矣。”我們熟悉的成語“釋生取義”,就是從此而來。

三國最著名的“斬首行動”:刺死三個統帥,歷史車輪就此改道

費禕是力主“保國治民”的穩健派,輔政期間屢次反對主戰派姜維的北伐,他猝然身死後,姜維終於放開手腳頻繁北伐,“軍旅數出,百姓凋敝”,國力耗損巨大,終於讓蜀漢早早走到了盡頭。公元263年,費禕被刺十年後,蜀漢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