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鄧艾偷渡陰平成功,諸葛亮不用子午谷奇謀,其用意何在?

鄧艾偷渡陰平,首先魏國已經是大順風局了,拿下蜀咽喉漢中,鍾會大軍在劍閣死磕姜維,蜀內已經沒多少軍隊了。就算是這樣,鄧艾都非常的險,除了個人實力強就是運氣太好了。陰平要是有點人馬,鄧艾就要交代。還有就是溜進來後,諸葛瞻的指揮是錯誤百出,但凡有他爸諸葛亮的十分一能力,鄧艾也要交代。

鄧艾偷渡陰平成功,諸葛亮不用子午谷奇謀,其用意何在?

最後就是蜀當時已經是氣數已經,從世家到平民百姓都灰心了。鄧艾是領頭開路,路上是有不少損失,但沒像演義裡最後就剩兩千人,而是部分沿途駐紮。鄧艾偷渡陰平入蜀,江油這個重要地方居然不戰而降,給了鄧艾以此為據點收攏沿途部隊、招兵買馬修整的時間。等鄧艾決戰諸葛瞻時,早就不是幾千人了。

鄧艾偷渡陰平成功,諸葛亮不用子午谷奇謀,其用意何在?

北伐是大略,開局制定的計劃,他的意義深遠,堅持下去的原因是很多的,為了後世北伐入主中原興復漢室,諸葛亮沒選擇子午谷奇謀,因為他不看好這個方案,輸了賠的太快,要贏又難,沒到下一步的時機,拿下了也不好處理,所以不打,選擇逐次北伐,在下一代人裡找尋能寄託意志又能力的一輩。北伐的大工程要的是運營,培育下一代,不打,蜀國屯兵也屯不過曹魏,養人也要錢,地不大養的上限就那麼多,不拉人出去打,更難找到後世能代替他出去打的人。

鄧艾偷渡陰平成功,諸葛亮不用子午谷奇謀,其用意何在?

蠶食是說土地蠶食,不是說國力蠶食,國力發展沒曹魏快,土地一塊一塊打,一口一口吃,諸葛亮的想法就是蠶食不是一口氣吃完。這是諸葛亮蜀漢集團認為的最優解,他的計劃就是蠶食,他也是這麼做的。至於像李嚴一類安於求生存的東州本地人,自然是不願意北伐,甚至想東州派做大,把蜀漢蛀蝕成川蜀政權,就算他們是為了政權發展,也會為本地人謀求更大地位更多利益,後世之事要是掌握在他們手上,蜀漢政權正統性就真的變了,興復漢室無望。

鄧艾偷渡陰平成功,諸葛亮不用子午谷奇謀,其用意何在?

在這種情況下,諸葛亮不得一邊北伐保留戰意,一邊培養人才,給後世奠基。看出師表,他列舉的在他之後的幾代人,全是荊州的,就是因為其他派系能量不夠大無法和本地人東州派制衡了,一旦失衡,可能國體就變了,“天下未亂蜀先亂,天下已治蜀未治”。這就是我對為什麼堅持北伐,為什麼不用奇謀,為什麼說北伐耗費財力還是為下一代做鋪墊的理解。

鄧艾偷渡陰平成功,諸葛亮不用子午谷奇謀,其用意何在?

諸葛亮知道自己這代做不到大變革,自己就算打下長安大變革了,自己走了以後誰能守住?既然自己做不到一蹴而就,只有後人能做到。所以開頭說,如果他還年輕,可能就奇襲了。他時日不多了,人都死光了,現在要做的是傳承,突破創新留給後人不好嗎,他就算是打下長安。再耗個幾年,他死,長安丟了退居川蜀,還會有人想興復漢室嗎。

鄧艾偷渡陰平成功,諸葛亮不用子午谷奇謀,其用意何在?

諸葛亮想蠶食是有道理的,留著本,北伐能打多少是多少,他也知道自己這點兵將吃不掉曹魏,能做的就是給後面打好基礎鋪墊,這種變局,成了,他也把控不住,敗了也吃不起。而且蜀漢內部勢力鬥爭不允許他做這麼冒險的動作。北伐不是不顧一切窮兵黷武,每次出征前後勤保障都很充足,是國力有一定水平的時候才發兵的。諸葛亮堅持北伐,收姜維,帶馬謖練級,只不過他能做到的就這些,底子太差,理想太遠。他知道自己這代完不成任務,想下一代人繼續理念應該是人之常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