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皇太極死後,豪格的實力遠強於多爾袞,為何後來卻爭奪皇位失敗?

在滿洲的“后皇太極時代”,要想說清楚多爾袞和豪格誰的實力更強是比較難的,錯綜複雜的因素很多。應該說,單以紙面算賬的方式來看,豪格不僅佔優勢,而且優勢還不小。但是,最後的結果卻是豪格慘敗,多爾袞用地位換來了權力,成為了攝政王代行國政。為何會如此呢?除了一些偶然性的因素,一些看似豪格支持者的人力度和忠誠度也都值得研究。下面我們不妨從滿清初期的滿、蒙、漢三族的角度,來分析一下多爾袞和豪格到底誰的實力更強。

皇太極死後,豪格的實力遠強於多爾袞,為何後來卻爭奪皇位失敗?

滿族的情況

滿族是當時滿洲國的強勢民族,而且八旗制度壁壘森嚴,所以這一筆賬可以算得最清楚。

我們先來看看多爾袞的支持者:明確的支持者一共是三個人:多爾袞自己、多鐸、阿濟格,他們手裡掌握著兩白旗和一部分黃旗,一共有98個牛錄的兵力;還有一個曖昧的支持者:代善的孫子阿達禮,他手中有一部分紅旗的兵力,但是並不可靠,因為兩紅旗的旗主代善是阿達禮的爺爺,阿達禮做什麼事必須經過代善同意。

皇太極死後,豪格的實力遠強於多爾袞,為何後來卻爭奪皇位失敗?

我們再來看看豪格的支持者:明確的支持者也是三個人:豪格自己、代善、濟爾哈朗。其中豪格自己的正藍旗有23個牛錄,代善和濟爾哈朗兩人合起來有96個牛錄。此外,還有兩黃旗和一部分其他勢力共94個牛錄,他們的代表索尼和鰲拜給出了明確的支援資訊:立皇子!但是皇子具體是不是豪格,他們卻沒有表態。所以這一部分力量是絕對不會支援多爾袞的。

由此可見,以兵力多少來看,豪格如果再算上兩黃旗則是213比98,佔據著絕對優勢。

蒙古的情況

蒙古對滿族內部事務的影響,主要是透過聯姻來實現的。我們看下此時多爾袞、豪格以及皇太極的後宮,就能很明顯地看出這一點:皇太極的後宮,幾乎清一色是蒙古后妃。而多爾袞和豪格的妻子,也都是來自蒙古科爾沁部的博爾濟吉特氏。而豪格的妻子,還是孝莊皇后的親妹妹。所以,蒙古的勢力也是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大力支援多爾袞的。

皇太極死後,豪格的實力遠強於多爾袞,為何後來卻爭奪皇位失敗?

漢人的情況

滿族中的那些漢人將領,比如後來大名鼎鼎的佟家兄弟、重臣范文程、降將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洪承疇、祖大壽等人,雖然手裡沒有正經的軍事實力,但是影響力卻是非常巨大的。而這些人,編入了兩黃旗和正紅、鑲藍旗(范文程、佟養正鑲黃旗;祖大壽為正黃旗;洪承疇為正紅旗,尚可喜為漢軍鑲藍旗,手中握有炮兵的孔有德為漢軍正紅旗),從面上看,漢臣沒有一家隸屬於兩白旗,也就是說沒有一家漢臣會幫助多爾袞。在兩雄相爭時,豪格也很容易將這些漢臣劃為自己的支持者。

皇太極死後,豪格的實力遠強於多爾袞,為何後來卻爭奪皇位失敗?

如此多力量的支援,已經徹底拉開了豪格和多爾袞的實力差距。不管怎麼算,豪格的支援力量都遠大於多爾袞,他認為自己登基為帝應該說沒有太大懸念。然而,他卻沒有仔細分析這些自己的支持者,到底支援力度有多大。

首先說滿族人的八旗。其實,實力強大的兩黃旗從來沒有明確表示要支援豪格,而是一直說的“立皇子”,至於立哪個皇子,卻沒有明確說明;代善、濟爾哈朗兩人,其實是兩隻老狐狸,真要是打起來,是否能和豪格站在一起是非常值得懷疑的;後宮中的蒙古力量,也是一鍋溫吞水,她們的支援方向,也是皇太極的孩子,也不一定是豪格;至於漢人,他們在滿洲身份尷尬,在事到臨頭的時候,只會選擇明哲保身。所以,真正支援豪格的鐵桿力量,也就是他的正藍旗。如果這麼一算,他比多爾袞要差得很遠。

但是,豪格顯然沒有看到這一點,所以他才會在皇帝的選舉會議上,以勝利者的姿態來“假客氣”,說自己“無才無德”,難以擔此大任。可沒想到多爾袞借力打力,直接就以叔叔的身份否決了豪格的繼承人資格,同時自己也退出爭奪,將皇帝的人選鎖定在皇太極那些年幼的皇子身上。

皇太極死後,豪格的實力遠強於多爾袞,為何後來卻爭奪皇位失敗?

而此時,那些豪格的支持者就顯露出來了成色:居然沒有一個人為他說話!實際上,這些豪格自以為的支援力量,所支援的不過是皇太極的皇子。至於是哪個皇子,實際上並不重要。也就是說,這些都都不是豪格的鐵桿,忠誠度有50%就已經不錯了。而反觀多爾袞,他的兩個兄弟則是他堅定的支持者,忠誠度是100%!這也就是後來豪格在爭奪皇位失敗後,很輕易地就被多爾袞收拾掉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