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方臘最後的王牌:手持方天畫戟,殺秦明鬥關勝,最後死得相當窩囊

《水滸傳》主要塑造了梁山一百單八將的英雄形象之外,還塑造了南方梟雄方臘等好漢。在前半段,梁山好漢很少敗績。但是到了最後的徵方臘一戰,梁山好漢損兵折將,戰況慘烈。

徵方臘的故事從第九十一回開始,到第九十九回才結束。

《水滸傳》的前半部分酣暢淋漓,梁山108位好漢無一人戰死。到了徵方臘,只有27位班師回朝,著實令人唏噓感嘆。按理來說,

梁山有108位好漢,方臘只有八大天王,

梁山好漢在數量上佔絕對優勢,為什麼會落得一敗塗地呢?

方臘最後的王牌:手持方天畫戟,殺秦明鬥關勝,最後死得相當窩囊

其實,打仗講究天時地利人和,方臘在南方佔據一席之地,有極其強大的群眾基礎。

在“人和”這一點上,方臘佔據了絕對的優勢。

除此之外,宋江徵方臘長途跋涉,一路上舟車勞頓,到了江南之後人困馬乏。方臘則不同,

坐在自己家門口打仗,對江南的地理環境也十分熟悉。

所以,方臘也佔據了“地利”。最後,

方臘手下八大天王都是名正言順的,個個都是驍勇善戰的猛將。

接下來,我們著重來講一講八大天王之一的皇侄方傑。

方臘最後的王牌:手持方天畫戟,殺秦明鬥關勝,最後死得相當窩囊

方傑其人

要說方臘手下的大將,當屬他的侄兒方傑第一。

方傑年少有為,鮮衣怒馬,

手持一柄方天畫戟,頗有當年呂布的風範。

當日杭州陷落,方臘率領殘餘部隊落荒而逃,其手下四大元帥也捐軀疆場。多虧有婁敏中掩護,方臘才可隨軍逃回清溪城,保住性命。但宋江軍隊進軍神速,不出五日便兵臨清溪城下。

方臘還未來得及喘過氣,就又不得不組軍迎戰。

方臘最後的王牌:手持方天畫戟,殺秦明鬥關勝,最後死得相當窩囊

當時士氣低迷,婁敏中建議方臘御駕親征。方臘為了鼓舞士氣,默許了婁敏中的建議。

萬事俱備,只是還缺少一個先鋒。

這時候站出來的只有方傑。殿堂之上的他未穿鎧甲,卻顯得氣宇軒昂,虎視狼顧,鷹眉戰眸,眉宇之間透露出霸王氣概,令人膽寒。

方臘對此人評價甚高,他親口稱讚方傑“乃本朝第一猛將”。他知道方傑年少有為,

慣使一柄方天畫戟,有萬夫不當之勇。

他相信只要方傑出戰,就能打得宋江丟盔棄甲。

方臘最後的王牌:手持方天畫戟,殺秦明鬥關勝,最後死得相當窩囊

殺秦明鬥關勝

方傑果然不負眾望,兩軍交戰,他橫戟出馬,威風凜凜。宋江軍隊也毫不示弱,率先出戰的是霹靂火秦明。秦明也不是居於人下之人,他手舞狼牙大棍,直取方傑。方傑是年輕後生,身手矯捷,

對於方天畫戟的使用又十分熟練,和秦明大戰了三十回合竟然不分勝負。

方傑見秦明手段高強,就發揮畢生所學,不讓自己有半點破綻。秦明也讀了幾本兵書在肚子裡,看方傑不甘示弱,也使出些手段來。

兩個人打得難捨難分。

所幸方傑有個極好的副將杜微。他在身後見方傑招架不來,便橫馬來援。只見這杜微背藏飛刀五把,手中仗口七星寶劍,從馬後閃將出來,掣起飛刀,直直地往秦明臉上砍。

秦明為了躲避飛刀,卻一不小心被方傑的方天畫戟戳下馬來,

一命嗚呼。

方臘最後的王牌:手持方天畫戟,殺秦明鬥關勝,最後死得相當窩囊

可憐霹靂火一輩子叱吒風雲,就這麼不聲不響地死了。

一顆璀璨耀眼的將星,就這樣隕落在了方傑的手中。

經此一戰,方傑受到了巨大的鼓舞。宋江又派關勝來戰,關勝舞一把青龍刀,方傑一鼓作氣,與關勝交手十餘回合,勝負難分。宋江求勝心切,又派出了花榮,雙方共戰方傑。方傑並不因為對方人多就有所忌憚,

以一敵二,不分勝負。

眼見如此,宋江著急了。

方臘最後的王牌:手持方天畫戟,殺秦明鬥關勝,最後死得相當窩囊

死於非命

宋江怕再輸,又派出李應、朱仝驟馬出陣。彼時方傑已經又和關勝花榮戰了幾個回合,雖然難見輸贏,但方傑明顯體力不支,

只能遮攔躲掩,不再主動進攻了。

眼見著又有兩位大將來戰,四方夾擊,方傑招架不住,只能望著自己的陣營撤退。

方傑本可保住性命,卻沒想到家賊難防。臥底柴進攔住了方傑的去路,方傑無法,只能下馬奔命。柴進一槍刺中方傑,被趕上來的燕青一刀結束了生命。

這場戰役中,又一顆將星悄無聲息地隕落了。

方傑本可以逃脫悲劇的命運,奈何被身邊的人出賣。方傑死後,方臘不得不帶兵逃往幫源洞。最終,

宋江與柴進裡應外合,方臘於楹林中被魯智深所捉。

自此,徵方臘的故事徹底結束。方傑也成為《水滸傳》裡一位被忽略的角色,被觀眾遺忘在了塵埃裡。

方臘最後的王牌:手持方天畫戟,殺秦明鬥關勝,最後死得相當窩囊

梁山好漢的勝利是無論如何也令人意想不到的。在天時、地利、人和都不佔據的前提下,能打勝仗已經是不幸中的萬幸,只留27人也不足為奇。梁山好漢都是因為迫不得已被逼上梁山,落草為寇,

行的都是替天行道、劫富濟貧之事。

他們本都是“忠義”之人,可是這份“忠義”卻漸漸地向“愚忠”轉變。這份轉變,始於宋江。當一百零八個好漢聚義之後,宋江第一個舉動就是要眾兄弟對天盟誓,從這一刻開始,

“忠義”就漸漸變得“不義”了。

最後,他們又在宋江的領導下被朝廷招安,

只考慮個人私利,不再以“忠義”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

當初梁山結義的時候何等轟轟烈烈,最後卻落得個土崩瓦解的結局。而所謂朝廷還是奸佞當道,禍國殃民,實在是可悲可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