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英國答應歸還香港,卻不同意歸還幾千人的馬島,其中有何隱情?

引言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自古弱國無外交,所有的談判手段都不如手上的硬實力有用,當國家處於弱勢時,即使被敵人兵臨城下籤訂城下之盟,也得不到國際上的同情與支援,真正能夠依靠的始終只有自身的崛起。

縱觀我國曆史,最有骨氣的要屬明王朝

,“不和親,不納貢,不割地,不賠款,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是明朝歷代皇帝都必須謹記的祖訓,事實證明雖然這些皇帝中多有不孝者,卻都恪守著這些信條,最後崇禎皇帝煤山自縊前更是說道:“朕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毋傷百姓一人。”不過崇禎的骨氣雖然值得敬重,但那個時代也實在不堪回首。

國家將亡,哪怕這時候君王再硬氣也是於國無益,最終還是避免不了韃虜入侵、山河破碎、漢人遭受奴役的結局。我們後人對此無能為力,只能希望歷史不要再一次重演。

英國答應歸還香港,卻不同意歸還幾千人的馬島,其中有何隱情?

▲鴉片戰爭場景繪畫

相比之下,滿清素有“邋遢”之稱,實在是清政府近代時對列強的軟弱讓人不齒。

事實上,明清交接之際大航海時代早已開啟,晚明時中國與西方的交流也非常頻繁,但滿清建立後我國又一次閉關鎖國,渾然不知自身的發展已經遠遠落後於西方世界了。所以在英國剛剛發動鴉片戰爭時清政府還不可一世,

認為這只是翻手之間可以覆滅的敵人。而直到真正被先進武器教育了,才知道要改變一些什麼,但是落後的體制下一切都是徒勞。

英國答應歸還香港,卻不同意歸還幾千人的馬島,其中有何隱情?

▲香港維多利亞港夜景

繼第一次鴉片戰爭後二十年,英國又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又一次武力征服清政府後與清政府簽訂《北京條約》,香港島和九龍也就在此時被割讓給英國,

而新界也被“租借”給英國。

從此這片土地脫離了中國管轄長達99年。

當然,其實這只是紙面上的說法而已,如果我國依然弱小,這種條約可以被英國隨意解釋。

1949年新中國成立,中國人民在外地環伺的壓力下艱難崛起,經過三十年的努力終於獲得了主流國際的支援,而領土完整是每一箇中國人民心底殷切的期望。

其中問題很複雜,有一些直到今天依然得不到解決。但是香港的“租借”期馬上就要到了,

所以中英兩國於1982年開啟了就香港問題的談判。

英國答應歸還香港,卻不同意歸還幾千人的馬島,其中有何隱情?

▲撒切爾夫人照片

當時,

英國的領導人是撒切爾夫人,素有“鐵娘子”之稱,外交手段素來強硬。

只是惡人自有惡人磨,她遇到了更加強硬的小平同志,所以事先準備用來刁難中國的十三專案標全部沒有達成。

經過長時間的拉鋸,《中英聯合宣告》終於順利簽署。1997年7月1日0時0分0秒,香港大地上終於奏響國歌,

那延續百年的屈辱終於被抹去,中國離領土完整的目標更近了一步。

隨著英國米字旗的降落和“不列顛尼亞”號皇家郵輪的緩緩駛離,

英國人帶走了百餘年前來時的驕傲和不可一世,

香港終於迴歸祖國的懷抱。

英國答應歸還香港,卻不同意歸還幾千人的馬島,其中有何隱情?

▲香港迴歸照片

令人奇怪的是,英國答應歸還香港,卻死活不同意歸還僅有幾千人的馬島,其中有何隱情呢?

當時,英國在香港問題上吃了虧,但是在福克蘭群島的主權爭議中卻毫不退讓。

福克蘭群島(也稱馬爾維納斯群島,簡稱馬島)曾是阿根廷的一部分

,十九世紀時分別被法國、英國和西班牙佔領。

不久後,英國對外宣稱擁有這片群島的完整主權,

但遭受到阿根廷的堅決抗議。

也是1982年,阿根廷為收復失地悍然向馬島發兵,馬島戰爭爆發。

英國答應歸還香港,卻不同意歸還幾千人的馬島,其中有何隱情?

▲福蘭克群島照片

戰爭自然以阿根廷的失敗而告終,

但是阿根廷也不甘失敗,於是轉而尋求國際上的支援。多年努力下,

聯合國釋出馬島位於阿根廷領海,應屬阿根廷所有的裁決,但英國自然不會服從這一裁決,所以馬島爭議至今沒有實質進展。

所以對比了同一時間的兩次外交,

我們可以從中總結出香港成功迴歸中國,而阿根廷收復馬島失敗的原因。

英國答應歸還香港,卻不同意歸還幾千人的馬島,其中有何隱情?

▲馬島戰爭中的英國軍隊

其一,英國佔領香港時同清政府簽訂過租借條約,條約上也明確寫出了租借時間與最後歸還時間,

白紙黑字的說服力更強。

福克蘭群島卻沒有明確的白紙黑字表明租借歸還,

也就給了別人更大的操作空間;

其二,香港距離英國有半個地球的距離,

而且離大陸很近,

英國沒有任何實際上控制香港的能力,而馬島離英國的距離並不遠,而且也適合英國海軍作戰

;其三,最重要的一點,

中國更強了,在國際上取得了極大的話語權,自身體量根本不是英國能夠抗衡的

,而且當時中美剛剛建交,美國要繼續與蘇聯對峙,也不會支援英國與中國翻臉,所以英國得不到外界的支援。

結語

從英國同意歸還香港,而拒絕歸還幾千人的馬島這件事情,我們可以看出,不論是個人還是國家,都一定要自立自強,只有自身擁有強大的實力作為依仗,才能不懼怕外敵的挑釁。中國曾經遭受列強欺辱,不就是因為自身不夠強大嗎?由此我們每一位中華兒女都要牢記歷史,以史為鑑,為祖國的強大添磚加瓦,以避免重蹈覆轍。

參考資料:

《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