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冷戰的世界形勢是怎樣的?兩極格局形成的背後存在著怎樣的根源?

冷戰,指1947年至1991年期間,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集團和以蘇聯為首的東歐集團之間的除直接交戰之外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外交等各層面的全方位對抗。

在冷戰中,形成了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和資本主義陣營,以及以蘇聯為首的華沙條約組織和社會主義陣營,兩大集團互不相讓,進行全方位的競爭與鬥爭,前後共44年,最終眾所周知的結局是蘇聯解體,美國和西方獲得勝利至今。

在這裡,並不想再單調重複冷戰的過程,國內對世界歷史,最熟悉的可能就是冷戰了。這裡要說的是,如果觀察兩個陣營,你會發現某種被大家,可能是被所有人忽略的東西。可以這樣說,冷戰不僅僅是意識形態的對抗,全世界所有國家的所有矛盾都必須淡化,所有國家、民族、政黨、集團甚至個人都必須加入其中一個陣營,而所有加入兩個陣營的國家和集團,可以說都是按照自己的傳統邏輯在行事,最終的結果雖然是美國小人得志,令人氣憤,但是其實在實力對比和邏輯推演層面,卻並不十分意外。

我們先來看看背景,二戰以後,蘇聯的國際環境有所改善,社會主義跨出一國範圍,首先在中東歐地區建立了多個斯大林模式的國家,這讓西方人十分恐慌,於是冷戰開始。

這個時候西方人的邏輯是,蘇聯是威脅,所以它們要按照它們的傳統邏輯,進行結盟,來反對共同的敵人。

所以,西方表面上宣傳所謂自由民主、人權至上等理論,但是實際上其內在邏輯卻尊奉著從中世紀乃至古典時代一脈相承的歐洲——地中海傳統,即強者與智者應該結成同盟,共同維護自己的利益,這才是西方人的典型邏輯。

冷戰的世界形勢是怎樣的?兩極格局形成的背後存在著怎樣的根源?

注意上圖的農業用地,與蘇聯的勢力範圍成相關聯絡,從根源上來講,蘇聯的盟國全是農業國

而蘇聯呢?蘇聯是世界上第一個,可能也是迄今為止唯一一個,沒有任何民族和地域色彩的國家名稱,或者說它乾脆不是一個國家,而只是為了現實鬥爭的需要,而偽裝成一個國家,甚至偽裝成一個文明。

西方人的傳統大家都理解,重點說一下俄國的傳統。俄國的傳統在世界上非常特殊,也非常令人費解,但是這並不妨礙它強大。東歐地區是一個缺少傳統文明的地方,在以往的文章中曾經提到過,中東歐地區存在極大的特殊性,這種特殊性表現為文化參差不齊,互相斷裂,民族與宗教傳統不對等,而且長期經濟落後。

這是什麼意思呢?可以試想,如果在自身文明傳統深厚的地方,那麼不管這個地方的傳統勢力是開明也好,還是反動也好,它都不會產生一個沒有民族特徵也沒有地域特徵的國名。

比如在西方,它有長期的從古羅馬傳下來的法學傳統,有從日耳曼軍事部落時期流傳下來的封建等級制,這一傳統鼓勵商業,也鼓勵民間建立各種行會和組織,民間組織度和認同度極高,當然還有從中東傳過來的基督教傳統,形成了西方日耳曼基督教文明,它在西歐大陸上繁衍千年,根基深厚。

這樣的一個地方,形成了各種民族,每個民族都有自己自豪的傳統,法蘭西就是法蘭西,德意志就是德意志,英格蘭就是英格蘭,問到法蘭西的傳統,任何一個法國人都會告訴你他們有優美的法語、有傳統信仰的天主教,有熱愛藝術的傳統等等。

但是在俄國,你要是問俄羅斯的傳統是什麼,恐怕俄國人不大好回答。一部分俄國人會告訴你俄羅斯人的偉大傳統來自斯拉夫人,那斯拉夫人的傳統是什麼?俄語?波蘭人不認。東正教?克羅埃西亞人不認。那什麼才是斯拉夫人的傳統?

另一部分俄國人會告訴你俄羅斯的偉大傳統就來自西方,來自巴黎,來自和法國人的傳統一樣的地方。俄國是西方文明的一部分。但是不要說西方人不承認,就算是俄羅斯人自己,也沒有辦法達成共識,而且,當俄國變成西方的一部分,俄羅斯文明還存在嗎?

還有一部分俄國人會告訴你俄羅斯的偉大傳統來自草原,來自成吉思汗的法統,是俄羅斯與蒙古帝國的結合讓俄羅斯在與西方的鬥爭中立於不敗之地。這個時候俄國又變成了一個亞洲國家。

還有的人會說俄國的傳統是連線歐亞的橋樑,如此等等。

冷戰的世界形勢是怎樣的?兩極格局形成的背後存在著怎樣的根源?

俄國作為歐亞文明的孤兒,對平等的渴望誕生了蘇聯

你看,這個地方的傳統到底是什麼,不但讓外人,也讓斯拉夫人自己感到費解。斯拉夫人在信仰甚至語言特徵上缺少共同性,在生活習俗上也隔閡頗深,以至於你可以說這個世界上存在一個日耳曼新教文明,也存在一個阿拉伯伊斯蘭文明,但是你其實不大能說存在一個斯拉夫東正教文明,因為斯拉夫和東正教並不對等,甚至不約等於,而且非歐非亞,不東不西,它整個的文明認同是很讓人費解的。

在這種情況下,俄羅斯人找到了蘇聯這一稱號,他們決定拋棄傳統的文明形態,拋棄傳統的信仰和民族主義,也放棄國家這一概念的存在,大家以後人人平等,財產共有,我們自己創造出一片新天地。

所以蘇聯這個稱呼,從理論上講它可以出現在這個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之內。但是在事實上,它出現在東歐而不是理論起源地西歐一點兒也不偶然,在西方人看來這叫烏托邦,關鍵是俄國這一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什麼文明的地方,就適合實踐西方人眼中的烏托邦。

實際上蘇聯不是烏托邦,那只是西方人眼中的烏托邦。蘇聯為人類文明進步所做出的貢獻毋庸置疑,沒有蘇聯,西方的資本家和貴族不會對窮人做出任何妥協,但是現實是,除了東歐之外的世界其他地方,如果存在強大的傳統文明的影響,蘇聯陣營很難產生真正的有效影響力。

比如在西方本身,蘇聯意識形態就很難對其中下層的民眾產生廣泛影響,西方文明作為一個強大而根深蒂固甚至是帶有兇殘性質的文明,它可以對自身的結構做出調整,比如羅斯福新政,自由主義的國家也可以用政府來干預市場,而更重要的是,下層民眾說英語、信基督教,組織社群自治,看著美式電影,他們的經濟能力很強,對自己的文明存在強烈認同,很難對蘇聯產生認同。

再比如在中東,中東地區的傳統文明根深蒂固自不用說,中東的真正共同體是一種叫作兄弟會的東西,這種兄弟會擁有共同的價值觀和利益取向,可以是任何性質的兄弟會,比如宗教兄弟會、工匠兄弟會、商人兄弟會、軍事兄弟會乃至民族主義的兄弟會甚至刺客兄弟會等等。國家也好,政黨也好,還是什麼名稱的組織也罷,包括跨國公司和僱傭兵公司,都是這些兄弟會集團給自己披上的外衣,它們真正的認同只存在於兄弟會內部,其他的一切什麼國家甚至宗教,都是虛的。

這樣的地方當然也不可能認同蘇聯的理念,所以蘇聯對中東的戰略也大體上失敗了。

冷戰的世界形勢是怎樣的?兩極格局形成的背後存在著怎樣的根源?

而西方與中東其實是同一個地中海文明的南北兩支,來自同一個羅馬帝國,它們的共性要大於各自與蘇聯的共性

說到這裡,大家看出什麼來了沒有?西方在工業革命之後就相當於這個世界的統治集團,統治集團當然要竭力反對蘇聯的革命。而中東是產生這個統治集團的根源,一方面西方文明本身就起源於中東,另一方面,所謂的資本家聯盟,其實就是一種兄弟會。

他們沒有祖國,只有自己集團的利益,他們可以身在任何地方,但不變的,只有對兄弟的認同和各兄弟共同的利益。

這是在中東自古的那種惡劣氣候環境下產生的。跟他們是哪種宗教或者是哪種理念沒有關係,要知道東地中海那裡除了沿海一點兒,全是沙漠,在沙漠裡,兄弟是他們唯一能活下去的希望,無論如何,就算內部有再大的矛盾,原則上也不可能背叛兄弟會,否則無異於自尋絕路。

而反過來,冷戰中受到蘇聯影響,建立了社會主義國家或者是民族獨立的國家的,全都是亞非拉地區。

這些地區的共同特徵是什麼呢?倒不是像東歐本身那樣不知道自己屬於什麼文明的尷尬。這分為幾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是像我國這種,本身有發達的文明,自身對自己文明的認同也沒有任何問題,而且獨立性極強,但是在工業革命的浪潮中,我們不能夠接受西方那一套,西方也不可能接受我們,所以我們為了救亡圖存,既然蘇聯反對西方,那我們當然要支援。

還有一種情況,比如印度。印度整體上還是比較親蘇的,但是沒有建立蘇式社會主義國家。原因在於,它自身也有發達的文明,但是近代被西方人完全殖民了,骨子裡保留了較多的親西方因素,因此有時會表現出一種騎牆態度,一方面它也要反對西方的殖民,另一方面又在某種程度上繼承了英帝國主義的衣缽,所以它成為了較為親蘇的但保有自身獨特性的國家。中立偏親蘇。

亞洲當時中亞和北亞都是蘇聯的領土,整個亞洲就分東亞、南亞、西亞三大塊,西亞是地中海文明的核心起源地,那麼亞洲也就是東亞和南亞文明保持獨立了。

西亞和北非地區比較親蘇的國家,實際上都是復興黨建立的政權,這些政權的性質其實是蘇聯的統戰人員,像納賽爾,這種人有反對西方殖民的一面,也有自身民族主義並且與西方勾連的一面,按照蘇聯的理論,這些人可以合作,然後再扶持強大的蘇聯勢力從內部推翻他們。

所以從一開始就註定了蘇聯和阿拉伯復興黨之間不可能有真正意義上的合作,只能是相互利用,而以埃及為代表的阿拉伯親蘇派最終背離蘇聯也證明了這一點。

冷戰的世界形勢是怎樣的?兩極格局形成的背後存在著怎樣的根源?

而蘇聯的理想得到了許多亞非拉國家的支援,這些國家基本是農業國,深受西方白人殖民之苦

那麼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像黑非洲這種地方,這種地方無疑是極度落後的,白人來到這裡殖民掠奪,販賣奴隸,整個黑非洲想的都是怎麼擺脫白人的殖民統治,所以冷戰中非洲的獨立運動,實際上有賴於蘇聯的支援,黑非洲也成為了蘇聯反對西方霸權的盟友。

另一種情況是拉丁美洲,這裡的原住民發展程度類似黑人,但是已經數量不多了。所以主要是這些地方的混血人種。這些混血人種既可以按照地中海白人的邏輯納入白人,也可以按照北歐人的邏輯作為有色人種,反正他們有色人種的成分還是很強,工業不發達,然後被西方人經濟殖民,社會也很混亂,在冷戰中建立了多個軍政府政權,所以這一地區也成為了蘇聯重點攻略的地區之一。

這個地區呢,沒有黑人那麼落後,也沒有亞洲那種源遠流長的文明,他們就是看西方人不順眼,敵人的敵人是朋友,所以也興起了很多左翼政權和勢力,與蘇聯合作。

因此基本上可以這樣來概括,在冷戰中看著好像蘇聯和美國各自扶植代理人不亦樂乎,全世界都行動起來了,要各自站隊,分為西方走狗和亞非拉鬥士等等,但是實際上它存在很深的內在邏輯。

像亞非拉這些地方,注意這裡的亞主要是東亞、南亞和東南亞,最多加上偏中亞的伊朗和阿富汗,不包括西方文明起源地的閃米特人。非是黑非洲,拉是拉丁美洲和印第安人,這些地方的共同點是工業化不足,經濟落後,文明與文化與西方人差異大,而最後的這一點其實非常重要。像沙特工業也不發達,但是文明上其實和西方有很多相似之處,所以它是美國的盟友。

不被西方文明認可的混血兒東歐建立了一套全新的制度,以反對西方霸權為己任,吸引了異於西方文明的亞洲文明、深受殖民壓迫的黑非洲部落和經濟和血統上受到歧視的很多拉丁美洲人,形成了一個東歐-亞洲-非洲-拉美聯盟,共同反對西方,這樣來形容冷戰,或許會更確切一些。反正跟隨蘇聯或者與蘇聯合作的地方,都是異於西方乃至異於地中海文明的地方。

而西方也有自己的盟友。首先,中東作為西方事實上的老家,它不大可能讓老家徹底護不住,對冷戰研究的一個最大的誤區是,誤以為西方在中東只有以色列一個盟友,或者最多加上土耳其?

但是這是不符合事實的,最離譜的就是那種為什麼二十多個阿拉伯國家打不過一個以色列,什麼時候二十多個阿拉伯國家打以色列了?

反對以色列的阿拉伯國家,我們看看冷戰時期,跟以色列打了四次中東戰爭的,是哪些國家。埃及,算是老大。然後就是敘利亞和約旦,還有伊拉克和利比亞長期反以,然後還有半個葉門。有的時候蘇丹的敵意較深,像黎巴嫩這種地方,基督教的政府是不反以的。然後還有巴勒斯坦,其他就沒有了。

這些地方除了奇葩的利比亞卡扎菲政權外,共同特點是什麼?答案是它們都是阿拉伯世界中農耕成分較重的地區。比如埃及,很多朋友都注意到說埃及的歷史跟我們國家怎麼這麼像啊?好像也有類似的南北朝,也有類似的王朝更迭的歷史,那是因為埃及是阿拉伯世界傳統的農耕地區。像伊拉克,兩河流域很出名吧。再比如葉門,葉門人是阿拉伯世界最窮的一個地方,不像主流的阿拉伯兄弟國家那樣善於經商,它是屬於那種在沙漠半沙漠裡開墾耕地的農夫型別,長期受到北邊的阿拉伯富商欺負。

冷戰的世界形勢是怎樣的?兩極格局形成的背後存在著怎樣的根源?

阿拉伯親蘇派與蘇聯互相利用,在達到目的後,埃及背離了蘇聯,成為西方盟友直到今日

約旦是個例外,但是約旦跟以色列打仗不是為了什麼民族解放,而是為了成為“耶路撒冷之王”,說白了這是一種宗教糾紛,隨著後來約旦的世俗化,約旦放棄了這一要求。

其他的,以海灣各國為代表的半島阿拉伯人,也就是那些純正的阿拉伯人,不像埃及這種被同化了的,他們在二戰前就確立了親英美的傳統,像阿曼這種國家甚至在大英帝國時期就確立了親英傳統,與英國共同殖民坦尚尼亞。石油要用美元來結算,除了石油,阿拉伯人很喜歡做生意,這一點跟西方人實際上是志趣相投的,也就是在巴勒斯坦問題上給巴勒斯坦一個面子罷了。其他的,真指望他們反西方?

另一個系統是北非馬格里布地區的阿拉伯人,這些阿拉伯人是被同化的柏柏爾人,較為世俗,長期受法國影響,這些國家一般沒有太激進的要求,只要法國允許他們獨立,他們除了在巴勒斯坦問題上對西方有些意見之外,原則上也不反對西方。

蘇聯與埃及的合作也是不穩定的,隨著埃及成功收回蘇伊士運河和西奈半島,實現獨立和領土收復的目的之後,埃及與西方和以色列和解,追隨埃及的阿拉伯派系也消停下來。

你看,除了大伊朗地區的什葉派人士之外,沒有什麼阿拉伯人真對西方有意見。民意?我國民意還最討厭韓國呢,能說明什麼?

於是西方和中東結成了事實上的聯盟。尤其是在1979年以後,冷戰有個特點,它是1991年結束的,但是中東的冷戰是1979年結束的。

冷戰的世界形勢是怎樣的?兩極格局形成的背後存在著怎樣的根源?

蘇聯阿富汗戰爭,西方扶植聖戰組織共同打擊蘇聯

西方為了維護自身利益和地位,中東為了遏制他們眼中的異質文明的擴張,在二者看來,它們二者的矛盾雖多,但是與蘇聯相比不算什麼,它們都是亞伯拉罕宗教,都是商業文明、海洋文明和遊牧文明,而蘇聯及其盟友都是農業文明和陸權文明,要麼是世俗的,要麼是異於地中海文明的,還大多是有色人種,於是以西方為政治主導,中東國家在國家層面成為西方的衛星國,而在精神層面則鼓勵西方不光進行政治、經濟和軍事外交的對抗,更要在文明上戰勝對手,這才是西方能夠取得勝利的關鍵:蘇聯在世界關鍵的十字路口地帶戰略失敗。

西方的另一系重要盟友是亞洲的日本,其實還要加上韓國和新加坡這些國家。但是單提日本。這個國家長期遊離於東亞朝貢體系之外,你可以發現它不服從東亞的國際秩序,日本文明是一種令人費解的存在,黃皮白心,在邏輯特徵上我國之人很難理解西方-中東的那套商業文明的邏輯,但是日本人可以理解,甚至比理解東亞文明理解得還好,於是它採取了一種西方的邏輯在二戰中與西方進行爭霸,失敗之後又顯露出了它畏懼強者的典型特徵,甘為西方前哨,又因為與我國有深仇大恨,且位於東亞外海,地理位置對於西方的全球封鎖戰略相當重要,於是美國把它扶植起來,作為亞太地區最重要的盟友。

另外,與一些第三世界國家比如非洲西方人只能扶植一些親西方的政府不同,在拉丁美洲,還是有很多人,尤其是白人認同西方的,拉丁美洲與西方也更為接近,於是拉美實際上分成了兩派,這也使長期在國際政治上地位邊緣的拉美地區在冷戰時期衝突特別激烈。

這樣一來,在冷戰中,就形成了一個西方-中東-日本-拉丁聯盟,再加上各國的親西方上流階層,形成了冷戰中的西方資本主義陣營。

冷戰的世界形勢是怎樣的?兩極格局形成的背後存在著怎樣的根源?

西方及其盟友以環地中海的海洋商業文明為基本盤,蘇聯的盟友則是農業國,蘇聯在歐洲和中東的戰略完全失敗

這就是冷戰中的深層邏輯。你可以發現,反西方的地區,都是農業文明的地區,而西方和親西方的地區,都是商業文明的地區,或者是像日本這樣的與西方具有內在邏輯關聯的海島國家,而且,西方和親西方的地區除了日本和幾個黃皮白心的小型亞洲國家之外,都是白人主導的地區,而反西方的地區除了它們的盟主蘇聯和東歐,都是有色人種或者至少是有色人種成分重的地區。即使是蘇聯,你叫它白皮黃心其實也不為過。

因此,冷戰不僅是意識形態領域的衝突,也是一場具有深厚二元對立性質的西方與東方、白人與有色人種、商業文明與農業文明、歐美-地中海與亞非拉甚至是宗教文明與世俗文明的前所未有的大對抗,動用了除直接大規模交戰之外的一切手段,最終的結果,我們也看到了,蘇聯解體,東歐劇變,其他國家改革,亞非拉多國放棄反西方政策,高度膨脹的西方集團獨霸天下,內部矛盾激化打了二十年反恐戰爭,最近才重新聯合起來。

在這裡無意討論東西方誰更優越的問題,只是敘述這一東西方對抗的邏輯核心。冷戰時期也是斯拉夫人第一次完全統一起來,蘇聯整合了所有斯拉夫國家和帶有斯拉夫成分的國家,在蘇維埃的旗幟下成為一體,但是最終失敗,究其原因,有這麼幾點。

第一是東歐斯拉夫地區固有的頑疾,內部割裂,語言、信仰、習俗乃至文明都不同,斯拉夫更像是一個符號而不是一個事實,比如克羅埃西亞語竟然與德語更接近,這怎麼可能產生有效認同。

第二是蘇聯和其盟友與合作者的地區,都是工業落後、經濟落後乃至還有不少很原始的地方,在最簡單粗暴的硬實力方面,與西方及其盟友差距過大,僅憑一腔熱血堅持鬥爭,對付不了西方人的“三件套”:以西方為代表的強大政治軍事經濟實力、以中東為代表的兄弟會組織力和全球滲透能力,以及二者無所不用其極的內部顛覆手段。

而西方及其盟友的地區,大多是存在長期文明的地區,這些地區現在經濟可能不是很發達,但它們最大的優勢是自身文明傳統深厚,對蘇聯缺乏認同,蘇聯明顯低估了西歐和中東的傳統勢力,而這些文明注重商業和擴張,攻擊性極強,帶有濃烈的進攻性質,蘇聯及其盟友實際上是畸形重工業國與農業國的聯盟,外圍則是大量的非洲原始部落和一腔熱血的亞非拉貧民,它們面對的則是西方工業文明和中東跨國組織集團的聯盟,實力差距非常大,組織能力更是處於劣勢,這也是最重要的一點。

另外還有一點,除了蘇聯是真的想實現冷戰勝利之外,其他國家都各自有自己的理解。比如如果蘇聯勝利了民族和國家都要廢除,那麼這在其他國家看來這是要有保留意見的。比如古巴對此就有不同的看法。

這些因素才是蘇聯失敗的主要原因,然後才是具體政策上的失誤和經濟體制上的問題,拋開文明核心談制度,再怎麼談都是表面現象。這就是兩極格局的內在根源。

蘇聯失敗了,現在網路上黑蘇的很多。實際上蘇聯失敗對第三世界國家,對亞洲國家,都沒有什麼好處。美國和西方勝利了,這不但是美國和西方的勝利,也是沙特王爺的勝利,也是拉美軍閥的勝利,同樣也是日本天皇的勝利,西方及其盟友共同分享了勝利果實,再次把工人和農民踩在腳下,至於什麼本拉登,那個放著富家少爺不做跑到阿富汗山裡打游擊的人,只是一個西方和沙特眼裡的叛徒,況且他也不是為了什麼民族解放,而是阿富汗抗蘇的勝利衝昏頭腦的自我膨脹罷了。比起蘇聯的威脅,基地組織更像是勝利後的治安事件,何況現在早就不是2001年,反恐已經不是主要矛盾了。

冷戰的世界形勢是怎樣的?兩極格局形成的背後存在著怎樣的根源?

圖為世界勞動人民大團結,自左至右為東亞人,東歐人,中亞/南亞人,拉美人,黑人,那是一個有理想的時代

“我們走後,他們會給你們修學校和醫院,會提高你們的工資,這不是因為他們的良心發現,也不是因為他們變成了好人,而是因為我們來過。”

“同志,您知道斯大林格勒在哪兒嗎?我在地圖上找不到它了。”“沒有了,再也沒有了,我們失敗了,白匪和資本家再一次騎到了我們的頭上,如果你要追隨那顆紅星,去東方吧,穿越第聶伯河,翻越烏拉爾山脈,西伯利亞平原的盡頭,那裡還燃燒著星星之火。”

“我們保衛了莫斯科,卻沒有保住蘇聯。”

在這些語言背後,是東方的集體失敗。現在,我們,要面臨西方了。箇中滋味,無需贅言。

本文圖片來自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