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1950年的北朝鮮是因為用了我軍戰術,才導致統一失敗?

1950年7月7日,隨著水原戰役結束,朝鮮人民軍第3、4師乘勝追擊,在坦克部隊的掩護下向大田開進,並在隨後的戰鬥中擊潰了美24師34團,炸死該團團長馬丁上校。

作為北朝鮮的對手,美國和南朝鮮的部隊則開始迅速向大邱西面的洛東江防線進行集結,因為當時的美國駐朝鮮第8集團軍總司令沃克將軍已經看出,如果想在朝鮮境內保住一個據點,那就必須停止撤退收縮防線。

需要正視的是,儘管迪安少將所指揮的美國陸軍第24師遭受到了幾乎災難性的打擊,但也正是因為有迪安少將的24師拼死作戰,這才遲滯了北朝鮮人民軍繼續向南推進的速度,進而為美軍和其他部隊爭取到了時間。

當朝鮮人民軍攻佔了大田後,他們便開始在朝鮮東部的日本海和西部的黃海沿岸不斷調動部隊,他們當時的作戰預想是準備在下一階段的攻勢中,徹底摧毀美軍沃克將軍所指揮的第8集團軍和韓國軍隊的任何抵抗,以及他們所構築的一切工事。

1950年的北朝鮮是因為用了我軍戰術,才導致統一失敗?

北朝鮮人民軍最高指揮部根據這一戰略預想,開始制定針對整個南朝鮮的雙重包圍圈的戰術,他們在中路突進的基礎上,又分兵從兩翼派出兩支部隊進行迂迴包抄。

具體實施起來是由人民軍第2軍團下轄的第5師以及第766獨立支隊在左路擔任包抄;而另一支曾在四野淬鍊過,由方虎山少將指揮的北朝鮮第1軍團下轄的第6師從右翼包抄,沿著朝鮮的黃海海岸,穿越朝鮮整個西南部,進而達到在釜山匯合的戰術目的。

當時北朝鮮人民軍的最高指揮部在確定了以第2軍團第5師和第1軍團第6師執行包抄任務後,又將其所餘部隊全都壓向了朝鮮中間的戰線,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牽制美軍和韓國國防軍的主力部隊,把他們都吸引到中部的地帶,減輕兩翼包抄部隊的壓力。

僅從戰略部署來看,這個戰鬥計劃已是相當完美了,可等到他們真正執行起來時卻出現了問題。

1950年的北朝鮮是因為用了我軍戰術,才導致統一失敗?

首先是交戰雙方當時將主要作戰兵力全都投到中線的戰場上,雖然此舉吸引了大量美、韓軍隊,但也相應的造成了兩翼包抄隊伍兵力薄弱的問題。

另一重要原因則是,雖然方虎山等人都曾在四野淬鍊多年,其手下作戰部隊也多出自四野的朝鮮師,但不知為何,他們此次在執行這一奇襲穿插任務時卻行動地異常緩慢。

而北朝鮮最高指揮部或許也清楚,他們此刻實施包抄的兩翼部隊相對來說比較薄弱,所以他們又臨時改變了戰法,將原先的中路突進改為伺機破襲美韓部隊防禦空虛的地方,以尋求決定性的突破。

在此特殊情況下,北朝鮮人民軍開始將主要作戰方向指向了漢城、大田至大邱一線,同時又出動了當時他們所能調動的所有坦克,開始沿著漢城、大田、大邱的公路以及鐵路線不斷地向南推進。

所以在攻勢發起之後,北朝鮮人民軍在中線戰場先後共投入了6個師和1個坦克團的兵力,此舉立即吸引了大批的美軍部隊,因為對於美軍來說,如果任由北朝鮮軍沿著中線進攻的話,那對他們將是十分危險的。

如果美軍不加以阻止,那北朝鮮人民軍就很有可能穿過文慶和丹陽附近的關隘,進入洛東江流域上游,這樣極有可能攻佔大邱,如此一來美軍第8集團軍司令長官沃克將軍也開始有針對性的調集重兵前往中線戰場。

1950年的北朝鮮是因為用了我軍戰術,才導致統一失敗?

1950年7月12日,美軍第25步兵師被投入到中線戰場,隨後又有絕大多數的南朝鮮軍隊也被一同調了過來,如此一番調動,此時的中線戰場已經集結了美軍先期入朝的三個師全部兵力,僅從當時的局勢來看,北朝鮮人民軍所實施的戰略戰法還是非常有效的,因為它們成功吸引了美軍和南朝鮮國防軍絕大多數兵力。

先前也已說過,北朝鮮擔任包抄的部隊是由我國第四野戰軍164師轉為朝鮮人民軍的第2軍團第5步兵師和第766獨立支隊,此時的他們正沿著朝鮮東部海岸的公路不斷地推進,當時攔在他們的對面只有南朝鮮國防軍第三師的一個團。

另一支沿著朝鮮西海岸不斷推進的原第四野戰軍116師(後轉為朝鮮人民軍第1軍團第6步兵師)的隊伍,此刻他們所面對的南朝鮮部隊就更少了,當時擺在他們面前的只是南朝鮮第7師所剩下的幾百名缺乏組織的潰兵和幾支警察部隊混編而成的小股軍事力量。

如果從整個戰場形勢來看,似乎勝利的天平已經完全倒向了北朝鮮一方,完成祖國一統的一場大決戰馬上就要打響了,兩支擔任包抄任務的主力部隊只需要拿出萬分精神,一路向前、向前就可以了,但事實呢?

1950年的北朝鮮是因為用了我軍戰術,才導致統一失敗?

穿插包抄作戰,最重要的就是速度,可反觀當時擔任穿插任務的人民軍第5師,他們卻在行至東海岸附近時躊躇不前了,由於擔心會有部隊從他們側翼發動突然襲擊,於是他們就面對著荒無人煙的太白山脈開始進行反覆偵查。

儘管太白山脈幾乎人跡罕至,而且也沒有幾條能夠橫穿山脈的道路,但北朝鮮的第五師還是不斷沿著太白山脈進行反覆偵查,如此一來便在無形之中消耗了他們大量的有生力量,最終導致失去了很多寶貴時間。

以至於到了7月17日的時候,北朝鮮第5師的先頭部隊才推進到贏德的南面,而假如他們全力推進的話呀,則可以在不遭受抵抗的情況下持續推進到浦項洞,然後橫穿美韓軍隊的防禦線,直達他們背後,最後經慶州穿過開闊的谷地直達釜山,但可惜的是他們完全錯過了這一有利時機。

再反觀西海岸方向的局勢就更加的奇特了,當時擺在北朝鮮人民軍第6師面前的只有美軍第24師少數幾個被緊緊追趕的步兵營和炮兵連,但即便如此,人民軍第6師卻選擇了直接調頭向西南方向開進,避過眼前的小股敵軍插向了另一篇無人防守的區域。

如此行軍的人民軍第6師也由此成為美軍第8集團軍情報部門報告中的“幽靈師”。

1950年的北朝鮮是因為用了我軍戰術,才導致統一失敗?

雖然北朝鮮第6師在行軍後期與南朝鮮的警察部隊以及其他的一些潰兵隊伍發生了很輕微的戰鬥,但由於戰鬥規模都不大,所以也就沒有暴露出他們是北朝鮮人民軍主力師的身份。

而一直尋找他們的美軍第8集團軍的情報部門也注意到了這些戰鬥,但由於主觀認知上的輕視,當時地情報部門都只是將其認定為北朝鮮第4師疏散開的部隊在進行的戰鬥,根本沒有判斷出他是北朝鮮人民軍戰鬥力非常強的第六師。

但就是面對著這麼好的形勢,北朝鮮人民軍的第6師依然沒有全力以赴的向釜山港進軍,而是花了好幾天的寶貴時間去佔領了南朝鮮南部的所有港口,這一舉動無論怎麼看,都是根本沒有必要的,而且是相當令人費解的。

也正是這一系列地舉動耽誤了第六師的推進速度,卻正好為慌亂不堪的美軍第8集團軍贏得了時間。

至7月23日,美軍第8集團軍才終於意識到,有一支北朝鮮的主力部隊正在沿著朝鮮的西海岸線向釜山方向挺進,於是就急忙把重新武裝起來了的第24師派往南部進行堵截這支部隊。

1950年的北朝鮮是因為用了我軍戰術,才導致統一失敗?

此戰結束後,根據沃克將軍所收到的情報顯示,當時北朝鮮人民軍的最高指揮層是由於不相信在朝鮮西南部沒有美韓軍隊防守,這才讓當時擔任包抄任務的主力部隊幾乎是踏遍了朝鮮西南部的所有鄉村去搜索防守部隊,並且拿下了美國人有可能進行登陸的所有港口。

於是就在北朝鮮人民軍東西兩支側翼包抄部隊的不斷延誤之下,取得最後勝利的絕好時機就此一閃而過了。

中路禦敵、兩翼包抄究竟是不是好戰法?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部隊用實際戰果告訴了我們答案,而北朝鮮人民軍採用這一戰發在當時來看,無疑是正確的。但該戰法最核心的地方就在於制定作戰計劃的高層要有敢戰的決心,執行包抄任務的突進部隊要有絕對的服從性。

作為曾經在四野淬鍊過的第6師顯然是具有絕對地服從性,而從以往戰績來看,他們也完全繼承了四野不怕吃苦、不怕犧牲的精神,但在這種情況下北朝鮮依然戰敗,只能說明北朝鮮高層在指揮決策方面存在不足,這才導致本來有望一統的局面白白流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