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智慧的象徵--文殊菩薩

文殊菩薩是大乘釋教中的重要人物,被以為是才智的標誌。他具有人們渴望到達而又達不到的品格品質,是人許多才乾的理想化。

智慧的象徵--文殊菩薩

一、文殊菩薩稱號由來

文殊是梵文音譯的簡稱,其音譯全稱為文殊師利、曼殊師利等。文殊菩薩在不同的派別中,有著不同的稱呼,比如在淨土宗中被稱作普現如來佛,在《新華嚴經》中的法號為“不動智”,而在密宗中被稱為吉祥金剛、般若金剛。

作為四大菩薩之一的文殊菩薩,他在相等國際成佛,被稱作龍種上佛,由於龍有著特殊的標誌性,因而常用來指位居高位者。因而龍種上佛也被稱為皇帝佛,文殊菩薩對內是佛、菩薩,在教外是皇帝、帝王,地位十分顯赫。

按照釋教的說法,文殊師利為三世佛,曩昔為龍種上佛,現在號為摩尼寶精佛, 未來成為普見佛,是諸佛之祖。《放缽經》中透過對小兒與父母的聯絡進行類比, 將文殊菩薩看作三世諸佛成道之母。

二、文殊菩薩的來歷

文殊菩薩身世成謎,眾說紛紜。比較盛行的有兩種,一種指文殊是婆羅門種姓,生於印度舍衛國,後跟從釋迦牟尼學習, 被以為是如來“法王”之子,是才智的化身。

另一種說法是,文殊原名大慧公主, 是古印度一位國王的女兒,她和父親都是忠誠的釋教徒,某日,大慧公主跪在佛祖面前,希望將自己的性別從女人變成男性,並如願以償,後來經過長期苦修,最終成為了文殊師利菩薩。

在一些學者以為,文殊菩薩的原型是真實存在過的。

《佛說文殊師利般涅磐經》中記載文殊師利曾經在娑婆國際為眾生施做佛事,他曾接近過許多佛,他出生於印度婆羅門家庭,具有大慈大悲之心,並描繪了他出生時家中出現的種種祥兆,後來,他作為釋迦牟尼的弟子而落髮,是落髮菩薩的代表,對他的生平事蹟有詳細描繪,直至其涅槃為止。

在《佛說文殊師利般涅磐經》、《佛說文殊師利菩提經》、《文殊師利現寶藏經》等許多經典中都有關於此類案例的描繪。此外,《維摩詰經》中記錄文殊師利作為釋尊的代表去探望患病的維摩詰,並與他在天竺園開啟關於佛法的論辯,也能夠說明文殊菩薩作為釋迦牟尼的弟子,是落髮菩薩的代表,的確是存在的。

智慧的象徵--文殊菩薩

三、文殊菩薩的才智

文殊菩薩作為才智的化身,勤于思考,長於提問。

在文殊率領世人探望患病的維摩詰這個故事中,文殊菩薩性情幽默風趣,長於調節氣氛。在談到菩薩的不貳法門問題上,維摩詰默不作聲,無法回答。文殊對“二”和“不貳”下了定義,以便進行區分,他以為平常百姓會執著於事 物之間的差別,有分別便是“二”,但實際上萬事萬物沒有二相,所以無我無差異,也便是“不貳”。

作為最才智的菩薩,文殊還能夠敞開才智,佛經中記載智猛法師的父親請畫師為愚鈍的智猛畫了文殊菩薩的畫像,並讓智猛法師對著文殊的像忠誠的祈求。某晚,智猛法師的父親夢見文殊菩薩的像發射 出光輝,光輝籠罩著智猛的頭頂,智猛覺悟之後,果然生起了辯才的才智,對於經文中的內容,文字言外之意的意思,無所不知,似乎學習了好多年相同。智猛法師 這一名號也是因其才智超出常人而得名。

從文殊菩薩的思維說起,文殊被稱為“才智榜首”,是由於他的才智妙趣橫生,簡略概括,首要妙在以下幾個方面:妙達、妙圓、妙入、妙轉、妙言、妙喻,通常被看作是文殊菩薩的“六妙法門”,詳細而言是妙達“榜首義諦”,妙圓“不貳法門”,妙入“安閒三昧”,妙轉“煩惱菩提”,妙言“不即不離”,妙喻“淤泥蓮花”,“六妙法門”充沛彰顯了文殊菩薩的才智,涉及了範疇。

智慧的象徵--文殊菩薩

而崇奉者所希望的釋教,他不是從佛的那裡取得才智,而是從自己內心傍邊提出了要求,是這個問題,這是個大的問題。所以釋教後來從少數人的釋教,向大多數人的釋教的發展,一定是從才智榜首轉變成了才幹榜首。由於人們在信佛的程序傍邊,他不知道釋教是什麼,只知道自己需要什麼。所以在自己崇奉程序傍邊,慢慢地,釋教變成了才幹榜首。

那問題來了,為什麼佛才幹越大越好,神的才幹越超群,越全知全能越好?為什麼?由於只要在一個大大的黑板上找一個白點,這個白點才幹聚集,小小黑板上有一個小點你是看不清的。咱們要找到真實的自己的時分,你要把自己放在國際傍邊才幹找到。

這也是為什麼崇奉一定是先有國際觀,再有人生觀。有了人生觀,你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才有價值觀。有了價值觀,你才知道自己應該今日做什麼。不是先知道今日做什麼,然後明天該做什麼,這輩子該做什麼,不是,這樣的安排是沒有辦法觸動你的。

先有宏觀的,再有微觀的。宏觀的有了,你才幹確認微觀的自己,這是一個崇奉建立起來的體系和咱們自己舉動的原理。

所以在崇奉者看來,崇奉目標佛是才幹越強越好,而在越強的情況下才幹找到越弱的自己。咱們在學佛程序傍邊,由這個驅動你慢慢地進了佛門,你開始修學佛法,在修學佛法的程序傍邊,你學到了佛陀的三藏十二部,從三藏十二部傍邊你學到了無上正等正覺,假如你有幸看到了《法華經》,你知道一切眾生皆能成佛的,佛不是才幹榜首,佛是才智榜首,所以你突破了榜首階段才幹榜首的人生的訴求,然後變成了訴求才智榜首。

然後你不只是從你的人道傍邊向佛提出要求,而是從佛那裡取得人生的輔導,取得人生的才智,你覺得你也要成為佛那樣的人,你也要成為老教授,你也要成為一個知識的、才智的傳播者,然後你就成佛了。

智慧的象徵--文殊菩薩

這個時分的釋教才是你所崇奉的釋教,你在弘揚佛法的程序傍邊,咱們都以為你是才智榜首的,有問題都來討教你,然後身邊的人說,你這個人不光才智榜首,而且才幹榜首。

所以你變成別人心中的菩薩,你變成別人心中的佛。這便是中國釋教跟印度釋教最大的差異。印度釋教偉大的修行人都是菩薩,都是佛,在中國,偉大的修行人都是祖師,祖師便是賦能了的修行人。賦能是什麼?被世人所推仰、所崇拜的人,是人們心中的佛,所謂祖師釋教。這是印度釋教跟中國釋教很大的一個不同的地方。

簡略來講,從咱們提出要求,找到自己,然後學佛,學佛之後從佛陀那裡取得才智,知道咱們跟佛陀相同相等,相同能夠成佛,努力跟佛陀相同,成為才智的練習者和才智的傳播者,然後更多的人從你這兒取得才智,取得幫助。更多的人敬仰你、崇拜你之後,你變成佛、變成菩薩、變成祖師,然後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所謂薪火相傳、法輪常轉的弘法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