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清平樂》:那個拍門求賜對的范仲淹,一生都在追尋古仁人之心

提起范仲淹的大名,想必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都是如雷貫耳,立馬就想起那些年被背誦並默寫全文支配的學生時代。

《清平樂》:那個拍門求賜對的范仲淹,一生都在追尋古仁人之心

我們讀過《岳陽樓記》中的“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背過《漁家傲·秋思》中的“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但那時候還年少,對於這些文章的學習都是囫圇吞棗的,只知其字不知其意。

因此在背誦這些詩詞的時候,心中的想法跟電視劇《清平樂》中的徽柔一模一樣,不明白為何仕途不順的范仲淹,經歷了三貶,不好好在家面壁思過,

反而是高高興興地遊山玩水,一邊玩還一點寫出那麼多字的文章出來氣人,害得有那麼多人被迫背誦並默寫全文呢。

《清平樂》:那個拍門求賜對的范仲淹,一生都在追尋古仁人之心

然而,在《清平樂》中,我們認識了一個完全不同的范仲淹。

初到府學教學的范仲淹還沒正式就職,就先給大家上了一課。

當時身穿普通農民服飾的范仲淹,並未身穿正規服飾,因此被掃地的僕役驅趕,認為他擾了學子們讀書了。

僕役認為,學子們學的是聖賢大道理,而不應該被范仲淹這樣邋遢的形象所影響。

看著范仲淹如此邋遢的形象,府學的夫子和學子們取笑道,“范仲淹是有功名計程車大夫,怎會如此邋遢,落魄地來到書院,簡直有辱斯文。”

《清平樂》:那個拍門求賜對的范仲淹,一生都在追尋古仁人之心

不得不感慨,無論什麼時候,大家的第一印象都是以貌取人,面對乾淨、整潔的形象,都是以禮相待的,反之則會顯得怠慢。

剛到府學就職的范仲淹因沒有注重形象管理,自然是沒有得到相應的對待了。

此刻的范仲淹不怒反笑:“何為斯文?”

顯然,此刻的學生只懂得了表面文字的理解,范仲淹告訴他們,“禮,當起於敬而能止於仁。”

有趣的是,范仲淹不僅對府學的學子講禮,也對皇家子弟傳授禮。

人的一生,禮數是尤為重要的,更何況是將來執政為民之人,因此對於這些皇家子弟,范仲淹對於他們的教導則顯得尤為重要。

除了口頭上的傳授,范仲淹還身體力行地踐行。

《清平樂》:那個拍門求賜對的范仲淹,一生都在追尋古仁人之心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太后垂簾聽政之時,范仲淹上書皇帝帶諸臣以國禮跪拜太后為失禮,而獲罪出京是第一次被貶。

官家親政,范仲淹率領大臣抗議廢后而被降罪出京是為第二次貶官。

直揭權相結黨營私,遭到氣急敗壞的呂夷簡挾兩府三司逼迫官家,自然第三次被貶也如期而來。

即便八年之內被貶三次,他依舊覺得是榮光,而且一次比一次更榮光,這也讓我們看到了那個無論是被貶還是回京的范仲淹,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施展的空間,面對官家的不妥之處,果斷拍門求賜對。

(真的,感覺這一幕真的像是《情深深雨濛濛》中的雪姨敲門,但范仲淹敲門求賜對的意義則更為珍貴,顯示出了他的赤子忠心。)

《清平樂》:那個拍門求賜對的范仲淹,一生都在追尋古仁人之心

他說,“彈劾我所見之,可能危害天下安寧的陋政,是我作為官家的臣子,被天下百姓供養衣食所應盡的責任。”

他說,“保家衛國,一身熱血,無畏赴死,不是為了搶掠而殺戮,卻是為止殺,止戈為武,武為止戈。”

他說,“我做不到為了給人看的公平,而隱藏真正的事實,我既為執政,除公平對錯之外,再無他想。“

他說,“四海八荒,處處皆是安身之地,範某一腔抱負,始終有施展之處。”

《清平樂》:那個拍門求賜對的范仲淹,一生都在追尋古仁人之心

赤子忠心的范仲淹,一生都在追尋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他秉承著“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理念為民辦實事,值得我們學習。

不說了,我要回去翻翻范仲淹的《岳陽樓記》,重溫那些年背誦並默寫全文的學生記憶,體會詩詞中計程車大夫風骨,感受多姿的大宋風情。

《清平樂》:那個拍門求賜對的范仲淹,一生都在追尋古仁人之心

對了,那些支配了我們學生時代的背誦並默寫全文詩句,你還記得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