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寶雞青銅,記錄百折不撓的秦國人

秦公鎛,一共三個,1978年出土於當時的寶雞縣楊家溝公社太公廟村的春秋青銅窖穴。同窖的還有五件秦公鍾。鍾鎛是祭祀宴饗用的貴重打擊樂器。“鍾”是成組使用的,“鎛”單獨使用,負責在演奏中掌握音樂的節奏,起到指揮的作用。

寶雞青銅,記錄百折不撓的秦國人

鍾鎛都屬於級別很高的青銅樂器。周代在周天王設饗禮招待諸侯的時候演奏古樂九夏的“金奏”之樂。“金奏”就是演奏的時候先擊鐘鎛再擊磬。鍾鎛是八音裡的“金”,所以叫金奏。春秋後期晉國的卿大夫郤至作為晉國使臣聘問楚國,楚共王招待郤至。郤至剛要登堂,忽然從地下傳來奏樂的聲音,把郤至嚇一跳。原來是楚共王讓在地下室懸掛鐘鼓等樂器,專在這時候演奏起金奏之樂。郤至嚇得沒敢進去。這時候的金奏之樂不只天子可用,諸侯可用,連卿大夫也能用了。

在宗廟舉行祭祀,行禮的時候要用到鍾、鎛、鼓、磬,用來營造莊嚴隆重的氣氛。舉行宴會的時候鍾鎛也是必不可少的樂器。吃飯的時候有專用演奏的樂章,由專人負責在國君吃飯時奏樂,每個人還有自己專司負責的樂器,不同的樂章都有專人負責。春秋末期,禮崩樂壞,《論語》裡記載春秋魯哀公時的情況:“大師摯適齊,亞飯幹適楚,三飯繚適蔡,四飯缺適秦,鼓方叔入於河,播鼗武入於漢,少師陽、擊磬襄入於海。”

寶雞青銅,記錄百折不撓的秦國人

大師,即太師,是魯國樂官之長,名字叫摯,出魯奔齊。後面提到的“亞飯”、“三飯”、“四飯”都是指吃飯的時候所奏的樂章。負責“亞飯”的幹到楚國去了;“三飯”的演奏者繚到了蔡國;“四飯”的缺去了秦國。擊鼓的方叔入居黃河之濱;“播鼗”就是搖撥浪鼓的人,名字叫武去了漢水。

周原出土的秦公鎛和秦公鍾正是秦國開始進入鼎盛時期所鑄造的貴重廟堂樂器。這位秦公是“秦武公”。商朝滅亡以後,秦人淪落到遙遠的西垂與戎狄為伍,除了晉國趙氏。一直到西周中後期,周孝王發現西垂居於西犬丘的非子特別擅長養馬,於是就讓非子在千河、渭河的交匯處養馬,馬繁殖得好,孝王很開心,又賜非子姓嬴,讓他以後世代為周王室養馬。周孝王賜“嬴”姓,分其土為附庸,秦人又有了貴族的地位。非子開始重新奉祀嬴姓的祖先,從此號為“秦嬴”。

寶雞青銅,記錄百折不撓的秦國人

但是秦人住在西方與戎狄雜居,時有仇殺。周幽王封的西垂大夫秦仲就是被戎人殺死的。秦人也試過和戎人聯姻,秦襄公把自己的妹妹嫁給戎人首領,但效果不明顯。一直到西周滅亡,戎人一直和秦人互相廝殺。西周滅亡後,當時的秦襄公取周土。周王朝無力西顧,貴族紛紛東逃,不然現在周原也不能有那麼封存的窖藏青銅器。這些貴族想著有朝一日能回來,這些貴重的寶物還是有用的,於是都收藏起來。但是他們再也沒能回來。

秦人在和戎人的爭奪中取得了勝利,得到了周原一帶的土地。後來周平王就把這些自己控制不了的土地分封給了秦人。秦人以岐山為界,把岐山以東的土地奉獻天子,自己取得岐山以西。這都是秦襄公時發生的事,所以後來說“襄公始立國”。

寶雞青銅,記錄百折不撓的秦國人

秦襄公孫子的孫子叫“秦武公”,就是鑄秦公鎛、秦公鐘的這位秦公。秦武公築平陽城,在寶雞陳倉區,後秦人又以雍城為都,雍城在今天寶雞鳳翔。秦人總算是回到中原了。秦武公的時代相當於《左傳》裡“魯桓公”的年代。到秦武公晚年,春秋的社會情況是:曲沃始侯,齊桓稱霸。不過秦國往後是越來越好。秦武公的孫子就是位列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

考古發現平陽城遺址有一座東西長一百十一米的大墓,被推測可能就是秦武公墓。如果這是秦武公的墓,其中會有人殉六十六人。據《史記*秦本紀》記載,秦武公“初以人從死,從死者六十六人。” 也就是說,《秦本紀》認為秦武公是秦國人殉的始作俑者。雍城是秦國東進道路上的重要節點。

寶雞青銅,記錄百折不撓的秦國人

秦公鎛有銘文一百三十五字,講的就是秦國的開國史,先祖秦襄公“賞宅受國”,後繼秦文公、秦靜公、秦憲公治國興邦。秦武公雄心勃勃洋溢其間。秦公鎛、鍾是秦武公祭祀祖先的禮器。

作者:沅汰,《沅汰博物館指南》主編,文化學者,歷史作家

主要作品:《龍鳳傳奇》、《南北亂世之三國霸業》、《高澄傳》、《情探泰陵》、《胤禛二十七年》,中國古代《古國迷蹤》系列,《博物館青銅器名稱漢字解讀》系列、《漢字》字形釋義、《青銅銘文裡的西周史》、《晉國霸業》、《夢迴春秋》、《春秋人物故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