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廣西之最——世界最古老的船閘式運河

更多歷史文章,請關注古韻龍溪

來來來,廣西曆史小知識課堂上課啦。今天劃重點:世界上最古老的船閘式運河在哪裡?估計很多廣西人要掩嘴偷笑,桂林人聽聞更是一臉的傲嬌。為什麼呢因為答案就是——位於廣西桂林興安縣的靈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船閘式運河,也是中國唯一的溝通了長江與珠江兩大水系的運河。它與陝西的鄭國渠,四川的都江堰一起被稱為“秦代三大水利工程”。

廣西之最——世界最古老的船閘式運河

靈渠,古稱秦鑿渠、零渠、陡河、興安運河、湘桂運河。靈渠得名於它既能隨時調節水位,使船隻暢通;又能靈活地調節枯水期和洪水期的水位,保證一年四季的通航和灌溉。“通三江、貫五嶺”是大秦留給後人的福利。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命將軍屠睢率領50萬大軍揮師南下征服百越。因山路崎嶇,糧草供給艱難,加之百越人的頑強抵抗,戰火連綿三年秦軍始終不能取勝。為有效解決這一老大難題,秦始皇下令修建運河連線湘江和灕江,當時由一個叫做“史祿”的人負責修建(《史記》只簡單地記載了“監御史名祿”。監御史是官職。他既不姓史,也不姓監,史志習慣稱他為史祿。)

只有30多公里的靈渠囊括了幾個世界之最:

一、渠首選擇了最佳的位置:當年史祿所選的線路及渠道上的各種水利設施,用現代觀點和技術測繪,仍是最佳選擇。

廣西之最——世界最古老的船閘式運河

二、最科學的分水壩、最精當的鏵嘴、最靈巧的南北渠道、最科學的洩水天平、最牢固的秦堤以及最古老的船閘

靈渠工程分鏵嘴、大小天平、南北渠、洩水天平和陡門5個部分。其中大小天平是靈渠的精華之作。它倆呈108度的“人”字形夾角排列,把兩個壩體連為一體,形成攔截海洋河的攔河壩。湘江上游的海洋河,流到興安縣城東1。5公里的分水塘,河面開闊,水流趨緩,在此建攔江分水壩,既可提高湘江水位,又可排洪,起到了平衡南、北渠水量的作用,是當之無愧的“天平”

廣西之最——世界最古老的船閘式運河

大小天平的頂端是用巨石疊砌而成的分水建築物,因其形似犁鏵,故稱“鏵嘴”。鏵嘴把上游的海洋河一分為二,三分水流入灕江,七分水則流入湘江,因此自古就有“三分灕水七分湘水”之說。

為抵禦洪水的衝擊,大小天平的壩體斷面設計為梯形,壩頂面上用巨石平鋪,每兩塊巨石間的接縫處有兩個魚尾槽,用一塊鐵錠將其牢牢固定。下游坡面的構建方式用片石豎直嵌砌,相間緊密靠擠,外形如魚鱗狀一般,因而被後人稱為“魚鱗石”。幾年前,小編遊靈渠,赤腳走在穩若磐石的大壩上,感慨萬千。

廣西之最——世界最古老的船閘式運河

此外,靈渠的大壩之所以成為歷史上最古老最有科技含量的大型阻水溢洪滾水壩,有一個隱藏了千年的秘密。聰明的秦人運用了松木縱橫交織排叉式構造夯實後,插放在壩底,其四周再鋪以用鑄鐵件鉚住的巨型條石,構成整體,築成了極具科技含量的大型阻水溢洪滾水壩。這項技術在世界上是初次運用。而且直到2000年後,上世紀80年代修繕水壩時才被發現。

渠道上還建有洩水天平,南渠二處,北渠一處,可補大小天平之不足,是渠首之下自動調節水位的又一道工程設施,起到在渠道內二次洩洪的作用,以保渠堤和興安縣城安全。

由於靈渠建造在高山之上,同時湘江和灕江的水位差巨大,所以史祿想了種種辦法來解決問題,最後發明了效果最好的“斗門”,即現代所說的船閘,留下了“陡門灣灣三十六,二水湘漓一派分”的佳話

廣西之最——世界最古老的船閘式運河

秦始皇“牛”不僅僅是因為統一了華夏大地,大秦帝國,留給我們太多太多的奇觀。當年秦朝創造的無數奇蹟,建造了一系列巨大工程,即便在數千年之後的今天,仍令世人震驚。正如靈渠內的一副對聯所評:

“湘漓異源非異源,自來地誌紛紛,忘了相離二字;”

“秦漢雜霸不雜霸,僅此江堤寸寸,亦當雄視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