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瘋狂部族≠強國模式,諸侯列國的畏懼假象,強國們的遊戲陷阱

大家好,我今天百忙之中抽空給大家帶來以下這篇文章,歡迎大家一起品鑑!

瘋狂部族≠強國模式,諸侯列國的畏懼假象,強國們的遊戲陷阱

春秋戰國時代的戎狄部族大多生存在黃土高原、蒙古高原的地區,夾雜在陰山到太行山脈,再到燕山一帶,大多零散聚居於丘陵溝壑,處於土地貧瘠的地區,而且氣候大多苦寒,難以耕種土地,這就導致這些部族往往逐水草而居,很難固定下來,完全依靠放牧和掠奪為生,沒有形成完整的國家體制和政治架構,更像是原始部落的生存模式。

這些部族的這種生存模式就註定他們不可能擁有凝聚意識,更推崇的是強者生存的傳統,因此雖在地理格局上有著明顯的戎狄部族之分,即便如此就是戎狄也分化出數十甚至上百的分支來,《史記》載:“秦穆公得由余,西戎八國服於秦,故自隴以西,有綿諸、緄戎、翟狙之戎;岐、梁山,涇、漆之北,有義渠、大荔烏氏、朐衍之戎。而晉北有林胡、樓煩之戎;燕北有東胡、山戎。各分散居溪谷,自有君長。”這裡就已經是有數十部族了,後來晉獻公“滅國三十六”,其中又有大部分是屬戎狄部族。

戎狄部族由於生存的環境與中原人相比更為惡劣,所形成的習慣也是不同,其生存能力和作戰能力相應就比中原人更強,《左傳》載:“我諸戎飲食衣服,不與華同,贄幣不通,言語不達。”中原人視戎狄為異族,戎狄人視中原人更是異族,這種敵對情緒貫穿於春秋戰國數百年,戎狄人侵奪中原人土地和財富,在戎狄人看來,不過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瘋狂部族≠強國模式,諸侯列國的畏懼假象,強國們的遊戲陷阱

由此戎狄部族與中原政權的矛盾就日趨尖銳,自殷商而至西周,再到春秋戰國,戎狄的掠奪行徑就不是為求生存而不得已的舉措,戎狄成為中原政權們眼中的賊寇,往往對戎狄部族採取的是斬草除根全族盡滅的政策,殷商人尤其重視對戎狄部族的戰爭,甚至把戎狄部族的俘虜作為祭祀活動的重要來源,至於後來的周人們,很多代周天子比如周穆王,周宣王等都曾發動最強軍隊與戎狄開戰。而戎狄部族對此也是採取的堅決政策,即以戰勝中原政權為至高榮耀,後來的犬戎部族甚至發動大軍直接攻破周幽王的都城,對周王室可謂是產生了幾乎是毀滅性的打擊。若非如此,後來的所謂春秋戰國就不會存在。

《左傳》載:“戎輕而不整,貪而無親,勝不相讓,敗不相救……戎狄無親而貪”,周人對戎狄的態度是相當惡劣的。戎狄與中原人的戰爭可謂延續不斷,尤其是周王室衰敗遷徙洛邑而後,戎狄佔據當年周人開墾過的岐山和關中地區,與秦人,晉人等諸侯國夾雜共存至少有百年時間,後來在秦晉相與為攻,頻繁驅逐戎狄而後,這些部族才不斷遷徙和發展演變,但他們並沒有真正的滅亡掉,直到戰國後期秦人的宿敵中就還有一支強大的義渠,甚至還與魏國楚國趙國等諸侯國形成戰略聯盟,對秦國政權形成巨大威脅。

瘋狂部族≠強國模式,諸侯列國的畏懼假象,強國們的遊戲陷阱

還有的戎狄部族則向東部軍事力量更為薄弱的中原地區遷徙,與鄭國宋國衛國都有過劇烈戰爭,甚至還攻滅過刑國和衛國這樣的諸侯強國,最強的時候戎狄甚至差點攻破北方燕國的都城,直到齊桓公率領大軍來援,才儲存了燕國這支北方周人力量。

戎狄部族在春秋戰國可以說是真正與中原人融合發展,與諸侯列國們犬牙交錯,平原處大多為中原政權,而偏僻山林峽谷則多半有戎狄部族,與趙國相鄰的中山國的勢力範圍正是在山野盆地之間。當年衛莊公登上都城的城樓,就能看到戎狄部族的聚居點,可見戎狄與華夏的關係之為密切。周王室發生王子朝之亂,還曾有過依託戎狄力量驅逐周天子的內亂之事。

但是戎狄部族沒有抓住有利時機,比如在攻破鎬京城後即模仿中原人建立國家政權,反而依然是推行的搶掠政策,搶完一個地方就換一個地方,始終還是過的居無定所的生活,那種散漫和自由自在的生活傳統制約了他們的政治思維和遠見,即便是後來立國的中山國,也不過是處於趙國和燕國等傳統強國的夾縫叢中,很難找到突圍困局的機遇。

《史記》載:“往往而聚者百有餘,莫能相一”,這種分散孤立的部族生存體制就導致戎狄始終扮演的是盒飯角色,齊桓公北伐山戎,剽令支,斬孤竹而南歸。。。西征攘白狄之地……逾太行與闢耳之溪拘夏,西服流沙、西吳。晉文公攘戎翟,秦穆公攻取西戎,闢地千里,並國十四,一旦出現有為之君,戎狄就成為中原政權的靶心,被當成國君們立威揚名的作戰物件。戎狄之苦,百年難消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