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寒食節:一塊“人肉”成就的節日,慢慢被淡忘!

寒食節:一塊“人肉”成就的節日,慢慢被淡忘!

寒食節:一塊“人肉”成就的節日,慢慢被淡忘!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

試上超然臺上看,

半壕春水一城花。

煙雨暗千家。

寒食後,酒醒卻諮嗟。

休對故人思故國,

且將新火試新茶。

詩酒趁年華。

寒食節:一塊“人肉”成就的節日,慢慢被淡忘!

蘇軾《望江南·超然臺作》(來源 | 網路圖片)

這是蘇軾的詞《望江南》,是蘇軾作於熙寧九年(1076)暮春,在密州(今山東諸城),他登超然臺,眺望春色煙雨,觸動鄉思,寫下了此作。詞中提到的“寒食”指“寒食節”,何謂“寒食節”?原來“寒食節”是為了紀念介子推的。其實,如今的清明節由“寒食節”而來,緣於介子推,緣於他大腿上的一塊肉。

寒食節:一塊“人肉”成就的節日,慢慢被淡忘!

(來源 | 網路圖片)

春秋戰國時期,晉國國君晉獻公有個妃子叫驪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即位,她賄賂晉獻公寵信的大夫梁五和東關嬖五,使他們說服晉獻公讓申生、重耳和夷吾離開京城,並設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驪姬為了讓兒子登上王位,不擇手段,又設法陷害太子的弟弟重耳和夷吾。自此,重耳開始流浪奔逃的生活。在流亡期間,重耳受盡屈辱。先是父親獻公追殺,後是兄弟惠公的迫害,過的是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生活。外出逃亡期間,有一幫文武豪傑曾不離不棄地輔助他,介子推就是其中較著名的一位。有一次,他們逃亡到衛國,向田夫乞討,結果不但沒有要來飯食,反而被農夫們用土塊當飯食戲謔了一番。這時,介子推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做成湯餵給重耳吃,這才救了他一命,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割股奉君”的故事。

寒食節:一塊“人肉”成就的節日,慢慢被淡忘!

介子推影視形象(來源 | 網路圖片)

十九年後,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在晉文公論功封賞群臣時,作為忠臣之一的介子推不願意與那幫曾經追隨晉文公且自恃功高的臣子們為伍,就有了功成名就歸隱山林的想法。他每天拖病在家,不去上朝,而晉文公也就漸漸地把他忘記了。介子推有個鄰居叫解張,多次勸說介子推請功封賞,介子推不以為然。解張一直為介子推抱不平,於是有一天夜裡寫了封書信掛到城門上。書信的大意是“龍失其所,周遊天下,眾蛇從之。龍飢乏食,一蛇割股。龍返於淵,安其壤土。數蛇入穴,一蛇於野。”看到這封書信後,晉文公猛然想起,這個曾經為他而割下自己大腿上一塊肉的介子推,心中頓感有愧。於是趕忙派人請他上朝封官。

寒食節:一塊“人肉”成就的節日,慢慢被淡忘!

晉文公雕像(來源 | 今日頭條)

可是,介子推不願意涉及朝政,就緊閉大門。無奈之下,晉文公只好親自去請,同樣連續多次邀請都沒有請到。最後介子推為了躲避這件事情,就揹著老母躲進了綿山。然而,晉文公並沒有因此而放棄,他讓御林軍搜遍整個綿山,結果卻沒有找到介子推。後來,為了逼介子推出山,晉文公叫人在山前山後放火,周圍延綿數里,大火燒了三天三夜才漸漸熄滅。待火熄滅後,人們上山一看,只見介子推母子兩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晉文公望著介子推的屍體哭拜一陣,然後把介子推和母親分別安葬在那棵燒焦的大柳樹下。走時,他伐了一段燒焦的柳木,到宮中做了雙木屐,每天望著他嘆到:“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級對上級或同輩之間相互尊敬的稱呼,據說就是來源於此。後來,晉文公為了紀念介子推,下令把綿山改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並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曉諭全國每年這一天禁忌菸火,只吃冷食。用楊柳條串起來插在門上,召喚他的靈魂,這東西叫“之推燕”。後來,人們由一個月吃冷食漸漸減少到清明節的前一天,即為“寒食節”。

寒食節:一塊“人肉”成就的節日,慢慢被淡忘!

介子推救母(來源 | 網路圖片)

唐代以前,人們重視“寒食節”而非清明,只是由於清明和寒食節較為接近,後來漸漸地,人們把寒食與清明合二為一了,寒食則成為清明的別稱,清明節又可稱之為“寒食節”。清明節,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曆史了,作為二十四節氣之一,為人們所重視僅次於冬至。

清明(來源 | 圖蟲創意)

至於介子推躲避功名,隱居綿山,最終抱樹而亡的故事,在歷史上添上了濃重的色彩。他臨死時,寫下了一首血詩: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覆清明。

寒食節:一塊“人肉”成就的節日,慢慢被淡忘!

綿山風光(攝影 | 太行之風)

這正是在告訴晉文公,他並不是因為國君忘記給自己封賞功名而隱居,而是不願再踏上政治的道路,想清靜過日子讓心靈自由,並告誡晉文公要勤政清明。我們從介子推的身上可以看到,他既不是從政心態,也不是棄世心態,這兩者之間的矛盾結合體,是一種隱士情懷,隱逸是古代文人胸口的硃砂痣。而恰恰是這種隱士情懷,最終害了介子推的命。關於他的選擇是否正確,後人眾說紛紜,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他的精神和思想已經超越了時空侷限,深深影響著後世人們。

作者:杜長青

寒食節:一塊“人肉”成就的節日,慢慢被淡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