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秦始皇陵為何至今未曾發掘?德國學者用核磁掃描後,發現了問題

對於研究考古歷史的人員而言,具有最大研究價值的,自然要屬於那些掩埋了千年的文物,至於珍貴文物的出處,當然又屬各種帝王陵墓最為豐富和珍貴。

秦始皇,是我國曆史上皇帝制度的開創者,而史書中也提到,始皇帝在生前,修築了一座豪華奢侈的陵墓,《史記》:“始皇初即位。。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滿之。令匠作機駑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

秦始皇陵為何至今未曾發掘?德國學者用核磁掃描後,發現了問題

儘管這些話多少有些誇張,但卻也彰顯出了秦始皇的闊氣,而在始皇陵附近的兵馬俑坑,更是向世人彰顯了嬴政陪葬陣容的奢華,這多少讓人有些好奇,為何截止到如今,始皇陵被設定為了風景保護區,卻不敢發掘呢?實際上,當德國學者用核磁掃描後,給出了答案。

從1990年開始,受到柏林中國文化中心的邀請,國內文物組織就和德國方面展開了持續25年的“中德文物保護科技合作專案”,等到了21世紀初期,對陝西地表始皇陵的勘察保護工作,也成為了專案組的重中之重。

秦始皇陵為何至今未曾發掘?德國學者用核磁掃描後,發現了問題

始皇陵修築的時間和規模,都是歷史所罕見的,從秦王政13歲剛剛登上王位開始,一直持續到公元前208年的秦二世時期,耗時39年,而陵園的佔地面積,更是達到了8平方千米。

為了能夠勘測陵墓地下的具體構造,德國學者專門採取了最先進的核磁掃描方式,透過生成的影象來分析答案。

秦始皇陵為何至今未曾發掘?德國學者用核磁掃描後,發現了問題

結果人們卻發現,在秦始皇陵龐大的地宮當中,有著大量的流動物質,根據在此之前1983年國內考古學者檢測出的劇烈汞反應,這些流動的物質,很有可能正是司馬遷所說,以水銀組成的“百川江河大海”,除此之外,汞量測定表明,這一片水銀海東南強,西北弱,恰好和海洋河流分佈情況相似。

除此之外,核磁掃描另外一個重點在於,地宮當中,竟然還存在微弱的熱源,專家尚且不能判斷,這個熱源究竟是因何產生。

秦始皇陵為何至今未曾發掘?德國學者用核磁掃描後,發現了問題

但是檢測結果,已經充分地表明,一旦將始皇陵開啟,很有可能面臨重重危險,首當其衝的,就是巨量水銀造成的危害,水銀是一種劇毒物質,洩露到土壤會造成嚴重的汙染,除此之外,始皇陵的開啟,可能還會造成大量水銀蒸氣的洩露,會對人體產生威脅。

秦始皇陵為何至今未曾發掘?德國學者用核磁掃描後,發現了問題

實際上,我國考古學在很早之前,就因為發掘帝陵而經歷了一個十分深刻的教訓,50年代,在郭沫若的主張下,考古學者對定陵展開了發掘,出土了大量文物,然而遺憾的事情是,因為技術有限,加上文物保護意識薄弱,導致定陵的大量絲織品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保護而迅速風化,除此之外還有另外一些文物在接觸氧氣之後迅速氧化,破壞也十分嚴重。

秦始皇陵為何至今未曾發掘?德國學者用核磁掃描後,發現了問題

而這個問題如何解決,至今也困擾著考古學界的人們,後來的人們,除非是基於搶救性的必要,不再去主動發掘帝王的陵墓,因此從如今的角度來看,讓始皇陵安安靜靜的呆在原地,算是一種最為合理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