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秦朝時期的爛尾工程,今被聯合國認定為世界奇蹟,這是怎麼回事?

提起秦始皇,人們首先想到的可能是掃六合時的氣魄,亦或是建立秦朝後的暴政。嬴政的一生,評價褒貶不一。比如他大興土木,使全國上下民不聊生,為了填補如流水般的花費,向民眾徵收遠超十倍的賦稅。

秦朝時期的爛尾工程,今被聯合國認定為世界奇蹟,這是怎麼回事?

秦始皇四大工程中,阿房宮是最為龐大的建築群。《史記》中曾寫道:“前殿阿房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萬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馳為閣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巔以為闕,為複道,自阿房渡渭,屬之咸陽。”僅僅只是前殿,就有如此龐大的規模,可見其宏偉的形態。

然而事實上,阿房宮是否真正建成其實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因為在2002年的時候,國家專門組建了考古隊專家前往阿房宮遺址展開研究,結果隨著發掘的進行,他們驚訝地發現,阿房宮實際上並未建成。考古專家的隊長李毓芳曾說:“阿房宮沒有宮,前殿遺址只有3堵牆,甚至最後一面牆都沒有建。”

秦朝時期的爛尾工程,今被聯合國認定為世界奇蹟,這是怎麼回事?

此話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按照民眾們在各個歷史史料和文藝作品中的理解,氣勢如此恢弘的阿房宮怎麼會只有幾堵牆?難道“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的描述都是虛構嗎?如果只是《阿房宮賦》的話,確實有想象的可能。畢竟這只是杜牧寫的散文,以誇大、假設口吻來描寫事物是常用的寫作手法。但是《史記》是正經的史料,不可能會誇張描寫。

追溯阿房宮的歷史,其實也可以追究其原因。《史記》中除了那段描寫阿房宮的文字外,還寫了建造時發生的事項:“先作前殿阿房,阿房宮未成,成,欲更擇令名名之。”而《漢書》中也有相關的記載:“復起阿房,未成而亡。”既然阿房一名一直沿用至今,說明根本就沒有建成,否則不可能會使用一個臨時的名字。

秦朝時期的爛尾工程,今被聯合國認定為世界奇蹟,這是怎麼回事?

有一種觀點認為,阿房宮的正確讀音是“a fang”。阿字指的是“那個”,房指的是當地的一個地名。這個名字的意思就是坐落在那個地方的房子。可以看出,這名字確實起得比較隨意,符合史料中所寫。秦始皇初建造阿房宮,臨時起了名字叫著方便,想等到完全建完看到成果後再隆重地起個名字。結果之後一直未建成,名字也就一直延續到今天。

其次,如果計算當時阿房宮建造時間,也會發現根本來不及建完。自前212年,阿房宮正式開工。直到前207年,因為秦朝的滅亡,阿房宮也不得不被迫竣工。阿房宮總共只建了5年,以當時的人力、物力是不可能建成的。對比來看,秦始皇陵設計26年,建造12年。阿房宮遠比秦始皇陵的建造工程要巨大,區區五年恐怕只能完成一部分宮殿。

秦朝時期的爛尾工程,今被聯合國認定為世界奇蹟,這是怎麼回事?

雖然阿房宮建築群確實沒有完全建成,不過其中有些建築還是存在了很長時間。比如《漢書·東方朔傳》中寫道:“漢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年)‘舉籍阿城以南,周至以東,宜春以西……以為上林苑,屬之南山。’”最起碼漢時期,人們還能夠看到阿房宮的蹤跡。

不過直至宋朝時期,阿房宮內的宮殿突然消失不見。北宋《長安志》中曾寫道:“秦阿房一名阿城。在長安縣西二十里。西、北、東三面有牆,南面無牆,週五裡一百四十步。崇八尺,上闊四尺五寸,下闊一丈五尺,今悉為民田。”宏偉的宮殿群突然變成了農田,而這些事情居然從未在史料中詳細描述。

秦朝時期的爛尾工程,今被聯合國認定為世界奇蹟,這是怎麼回事?

當然,有關於阿房宮消失的傳說,最為人們熟知的當屬項羽火燒阿房宮。不過現在證實,項羽燒的並不是阿房宮而是咸陽宮。因為在阿房宮的遺址中,人們很少能提取到火燒的痕跡,反而在咸陽宮的遺址中有大量燒焦的土。且《史記》的原文是“項羽引兵西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並沒有特指項羽燒的是阿房宮。只不過在杜牧的文學加工中,項羽背了這口黑鍋。

在1991年,阿房宮遺址被聯合國確定為世界上最大的宮殿遺址,屬於“世界奇蹟”。雖然阿房宮並沒有建成,但是其遺址群非常龐大,面積佔地54。4萬平方米(5。44平方公里)。同為皇家園林的頤和園面積為3。009平方公里,由此可見阿房宮遺址被譽為“世界奇蹟”實至名歸。無論是從它的面積還是研究價值來看,都是一個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