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忠王李秀成後期犯了一個大錯,不然太平天國重振有望!

忠王李秀成後期犯了一個大錯,不然太平天國重振有望!

太平天國

一、人物簡介

李秀成,威名震八方,初名李以文,漢族,出生於廣西藤縣大黎裡新旺村,太平天國後期著名將領、近代中國軍事家、政治家。

忠王李秀成後期犯了一個大錯,不然太平天國重振有望!

李秀成出身於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幼年和父母一起“尋食度日”,生活十分艱難。在金田起義參加太平軍後,他作戰機智勇敢,很快從一名普通計程車兵晉升為青年將領。天京變亂後,他與陳玉成、李世賢等力撐危局,取得了二破江北大營、三河大捷、二破江南大營等軍事上的勝利,並建立蘇福省、天浙省,並且抗擊英法侵略者,中興了太平天國。天王洪秀全封李秀成為忠王,稱“萬古忠義”。

二、成也忠王,敗也忠王

但是恰恰因為所謂“萬古忠義”,導致成也忠王,敗也忠王,在太平天國後期因“愚忠”而犯下大錯,喪失重振太平天國的機會,此話怎講?

忠王李秀成後期犯了一個大錯,不然太平天國重振有望!

太平天國

據史料所載,太平天國壬戍十二年(1862年)五月初八日,李秀成奉命從松江撤退。十一日,在蘇州召集部下大將召開軍事會議。李秀成與諸將詳細研究當前形勢,指出:湘軍從上而下,有水師的便利,以逸待勞,不可與爭鋒;應將蘇省米糧軍火等物資多多運回天京,作長期守禦的準備;過了兩年,等敵人久頓堅城而無鬥志時再與之決戰。然而當李秀成的把這個策略上奏天王后,卻遭到洪秀全的嚴斥“三詔追救京城,何不啟隊發行?爾意欲何為?爾身受重任,而知朕法否?若不遵詔,國法難容!”,李秀成接到這嚴詔,不得不放棄會議的主張。

忠王李秀成後期犯了一個大錯,不然太平天國重振有望!

此為李秀成因“愚忠”而導致的第一大錯誤:明明李秀成和諸位將領仔細研究形成的成果,在當時的情況下,具有十足的正確性,是最符合當時形勢的一種戰略選擇,照此策略,太平天國運動至少可以大大延後滅亡時間,但是當李秀成稟告洪秀全後,被洪秀全一頓訓斥就輕易的放棄了其主張,這難道不是錯誤嗎?李秀成被其“愚忠”所累,而不能“只問真理,不問六親”。

忠王李秀成後期犯了一個大錯,不然太平天國重振有望!

太平天國

再看史料:六月廿五日,他又在蘇州召集軍事會議,計劃調集軍隊回救天京。當時天王採取強本弱枝政策,把陳玉成、李秀成等部下大將都封了王,以分他們的權力,李秀成指揮發生困難。為強調團結一致,李秀成親自為《會議輯略》作序,“如欲奮一戰而勝萬戰,必須聯萬心而作一心”。他又為了要消除天王對他的猜疑,就把蘇、浙兩省政權全部交給各將,連母親和家眷也從蘇州送回天京,交給天王為信,表示他的“愚忠”。

忠王李秀成後期犯了一個大錯,不然太平天國重振有望!

李秀成

就這樣,李秀成準備親率大軍去回救天京,去回救天京之前,史料記載,李秀成曾經在溧陽和李世賢碰過頭。當時李世賢就勸李秀成不要回天京,帶著部隊和自己一起去江西發展。認為天京險要盡失,糧道已斷。去天京也只能白白送死,李秀成恪於君臣大義沒有聽從,堅持迴天京。

三、李秀成應該如何?

其實,李世賢當時的分析是無比正確的,聰明如李秀成自然也同意李世賢的分析,所謂“天京險要盡失,糧道已斷。去天京也只能白白送死”,但是李秀成還是因為所謂“愚忠”而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後面的結局我們都是知道的,那就是太平天國覆滅。

忠王李秀成後期犯了一個大錯,不然太平天國重振有望!

太平天國

其實,李秀成的“忠”只是對天王洪秀全私人的“忠”,若李秀成更為開闊一些,若上升到對太平天國的“忠”的角度,從對萬千太平天國將士和百姓的角度去“忠”的話,就應該可以做出更為正確的選擇,那就是不去救援天京,不去救援已經腐朽的“天王”,而應時不我與,獨當一面,或獨自經營江蘇,或和李世賢一道赴江西,以尋求太平天國的“第二春”,這才是李秀成的正確選擇。對此您有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