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世人皆知負荊請罪,卻鮮有人知道長平之戰後,“廉藺”是何下場

春秋戰國是一個百家爭鳴的時代,在這個時代裡諸子百家興起,各家流派迸發出思想的火花,是我國曆史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同時這也是歷史中最為混亂,

戰爭最為頻繁的一個時代,各國為避免滅國,紛紛變法圖強,到了戰國後期在經過戰爭與吞併之後,在當時的中國,出現了七雄爭霸的局面。

世人皆知負荊請罪,卻鮮有人知道長平之戰後,“廉藺”是何下場

在這些國家中,趙國的故事著實精彩,

《趙氏孤兒》、《胡服騎射》《負荊請罪》等故事在今日

,不僅被搬進了戲劇舞臺,而且登上了影視熒幕,成為了不朽的經典傳奇,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們,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關於廉頗與藺相如的故事。

一、將相和之負荊請罪

提到趙國,你或許印象並不深刻,因為它是早已淹沒在歷史中的一個小國,但提到廉頗與藺相如,你一定會想起小學時期,在課本中學到的那篇關於負荊請罪的故事。一個國家想要長久地安定祥和,需要

文有治世之能臣,武有安邦之勇將

,廉頗與藺相之於趙國就是這樣的兩位文武之臣。

世人皆知負荊請罪,卻鮮有人知道長平之戰後,“廉藺”是何下場

廉頗作為趙國的一大猛將,深受當時君主趙惠王的器重,作為一名武將,他以一己之軀保家衛國,

在澠池會盟中,因為廉頗與藺相如的裡應外合,震懾了秦國,趙王得以安全返回。

事後趙王封藺相為上卿,位居廉頗之上,這引發了廉頗的極度不滿,認為藺相如不該受此待遇,

於是放言遇到藺相如後,必將有辱於他,藺相如聞言,一直對其避而不見。

世人皆知負荊請罪,卻鮮有人知道長平之戰後,“廉藺”是何下場

後來藺相如的一句:“

秦所以不敢加兵於趙者,畏吾兩者也

今若因私而鬥,何以安國?

”令廉頗羞憤難當,揹著荊條前往藺相如府上道歉。同樣一心為國的兩位,經此一事後,十分佩服彼此的胸襟格局,

成為了莫逆之交,是歷史中將相和的典範。

二、長平之戰,改變歷程程序的戰役

長平之戰作為戰國時期非常重要的一場戰役,不僅改變了趙國的命運,也加快了秦朝統一六國的程序。趙惠王逝世後,趙孝成王繼位,由於新君繼位,民心不穩,秦國在攻打趙國的過程中,使用了反間計,離間廉頗與新任趙王之間的信任

,讓趙括這位紙上談兵沒有實戰經驗的將軍代替作戰經驗豐富的老將廉頗,成為長平之戰的主將。

世人皆知負荊請罪,卻鮮有人知道長平之戰後,“廉藺”是何下場

長平之戰是趙國曆史中輸得最為慘烈的一場戰役,在這場戰役之中,趙國的40萬大軍,慘遭秦國圍剿四十餘天,

經過一次次的浴血奮戰,趙軍始終無突出秦軍的重圍。在這場輸死較量中,最後以主帥趙括戰死,四十萬趙軍慘遭俘殺,秦國贏得了戰爭最終勝利為結局,

從此秦國向中原一路高歌猛進,而趙國則從此一蹶不振。

世人皆知負荊請罪,卻鮮有人知道長平之戰後,“廉藺”是何下場

三、廉頗之死

長平之戰後,

趙國經過歷代君主勵精圖治積累的軍事家底,毀於一旦,國家實力急速下降

。燕國見狀,向趙國發起攻擊,而此時無人可用的趙王,任命他為主帥與燕國一戰。

世人皆知負荊請罪,卻鮮有人知道長平之戰後,“廉藺”是何下場

廉頗也終不負他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名號,在戰場上,憑藉著豐富的作戰經與過人的膽識,不僅大挫燕軍士氣,俘虜敵國將領,更是一騎絕塵,圍剿了燕國都城。

趙國與燕國的這一場戰役,洗刷了長平之戰給趙軍帶來了的陰影,也為趙國贏得了5座城市。廉頗也因此被封為了信平君,並讓他代理相國之位。

世人皆知負荊請罪,卻鮮有人知道長平之戰後,“廉藺”是何下場

可好景不長,公元前245年,趙孝成王逝世,趙悼襄王繼位。這位君主上任後,就革除了廉頗的將軍之位,在與魏國的戰爭中,以樂乘為主帥取而代之。這一舉動徹底惹惱了廉頗,於是晚年的廉頗違背趙王的意願,

決定攻打手下敗將樂乘,隨後深知無法再待在趙國的廉頗,投奔魏國大梁。

世人皆知負荊請罪,卻鮮有人知道長平之戰後,“廉藺”是何下場

後來趙國為秦軍圍困,趙王想再任用廉頗,於是派使者前往慰問,而一向與廉頗不和的郭開,從中作梗,買通使者,

當趙王詢問使者時,得到了“廉頗老矣,尚善飯,頃之三遺矢”地回答,這也是辛棄疾名句“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的典故由來,於是在郭開的奸計之下,

趙王相信廉頗已經年邁,無法再勝任將軍一職,任命了他人為將。

就這樣廉頗再一次錯失了回到趙國的機會,晚年的廉頗,擔任了楚國的將軍,可他身在楚國,心在趙。不被趙國重用的他,始終思念自己的祖國,最終客死他鄉,逝世於楚國壽春。

四、藺相如之死

藺相如作為一代名相,其胸襟與氣度,在負荊請罪這個故事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表現,作為一代名相,他有勇有謀,精通政治,擅長外交,是得到史學家司馬遷讚賞的傑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

可惜的是關於這一代名相,除了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與負荊請罪之外,其他流傳下樓來的故事少之又少,就連其是如何去世的,都有不同的說法。

世人皆知負荊請罪,卻鮮有人知道長平之戰後,“廉藺”是何下場

其中一種說法為,太子在前往秦國當人質的途中,因急症死於驪山之下,與太子一同前往的藺相如,

因此被處割頭挖心的刑罰

。另一種說法是長平之戰爆發時,秦國因為無法攻破廉頗的防守,在與趙軍對峙4個月後,使用了反間計。

在趙國散佈煙霧彈,說“廉頗怯戰,秦國最害怕的是趙括為將”,趙王聽聞後信以為真

,不顧藺相如的上書勸阻,一意孤行,以趙括取而代之,當趙軍四十萬趙軍全被俘殺的訊息傳來之時,藺相如悲憤交加,口吐鮮血,不久後在憂憤之下病逝。

世人皆知負荊請罪,卻鮮有人知道長平之戰後,“廉藺”是何下場

五、總結

歷史的車輪滾滾而過,那些在歷史中叱吒風雲的人物,也隨著時間的長河,逐漸流逝在了過去,可他們的故事仍然值得現代的我們去了解。唐太宗李世民曾經說過:

“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

。”

廉頗與藺相如負荊請罪的故事,我們自小就已經開始瞭解,可是當我們成長之後,再去了解這樣一段歷史,我們的眼界早已與曾經不同,我們知道,不管藺相如還是廉頗,

都值得我們尊重,他們每一個人身上都有著無法掩蓋的閃光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