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淺談秦國快速滅亡之由

淺談秦國快速滅亡之由

公元前221年,嬴政統一六國,結束了春秋戰國500餘年群雄並立的戰亂局面,建立了一個大一統的國家;公元前207年,劉邦率軍抵達咸陽,秦三世子嬰向其投降,秦亡。從橫掃六合到城破人亡,相隔僅僅14年時間,不得不讓人感嘆,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淺談秦國快速滅亡之由

1、未能徹底同化山東六國

數百年的戰國時代,導致各國形成了差異較大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甚至在軍事方面也不盡相同。而秦國,地處西部,與戎狄雜居,民風彪悍,野蠻好戰,更是為六國所鄙夷。商鞅變法後,秦國雖異軍突起,然秦軍只知耕戰的特性仍為六國所不屑。

秦軍利用強大的武力征服六國,卻無法用武力消除國家之間各個層面的差異性和獨立性,推行統一的文字、貨幣、度量衡也是杯水車薪。秦國雖然在山東六國建立起郡縣制,推行中央集權制,但整體上還是粗獷式管理,並未能起到移風易俗之功效。當然,這隻能說上天給秦始皇的時間不夠,秦國商鞅變法20餘年,才初見成效,要想徹底同化山東六國,沒有幾代君主的勵精圖治,是做不到的。

淺談秦國快速滅亡之由

2、透支民力傷民生

春秋戰國500餘年的戰鼓聲,尤在腦海;一統天下那10年的喊殺聲,亦在耳畔。天下百姓看盡了兵荒馬亂與滿目瘡痍,對寬仁的稅收、徭役政策,與寧靜清幽的鄉間勞作生活,自是心懷期待。然而一統天下、子孫萬代的帝王夢裡,卻描繪不出黔首眼中的希冀。築長城、修馳道、建驪山墓,徵用勞力數百萬人,“範喜良”們自是苦不堪言,“孟姜女”們亦是以淚洗面。據估計,當時全國的總人口約為一千多萬,而徭役的人口超過二百萬,佔壯年男子三分之一以上,田間荒無人煙,屋裡家徒四壁。在此,不由地想到了張養浩的“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3、得罪士人和六國貴族

首先是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中央設三公九卿官僚制,加強中央集權。秦始皇的中央集權制,奠定此後中國2000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幾乎貫穿整個封建社會。然而,相比於分封制,郡縣制卻堵住了一些功臣、讀書人的進階之路。漢朝建立初期,劉邦也不得不分封有功之臣;一直到漢武帝在位時,才強力推行“推恩令”,收回封疆大吏手中之權。

其次是焚書,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學誹謗朝政。秦始皇下令焚燒列國史記,不屬於博士館的私藏《詩》、《書》等也限期交出燒燬,禁止私學,想學法令的人要以官吏為師。不論秦始皇焚書的政治意圖何在,此舉毀了數不盡的文化經典。

至於六國貴族,則是被強迫遷居至咸陽,過著連普通國人都不如的生活,往日的富貴榮華與呼風喚雨,也猶如黃粱一夢,一去不返了。

筆者一直認為,“暴秦”之說實屬牽強附會,秦國之所作所為,大多是為了子孫萬代之業,為了華夏民族之繁榮昌盛。然始皇帝所圖甚大,未免操之過急;若上天能多給幾十年時間,也未必不能成事。在此,只能望天感嘆,悲夫,時也?運也?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