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清廷篡改明史?福建一本明朝太監家譜,內容顛覆史書,孰真孰假?

透過典籍來了解中國的歷史發展是我們一直以來慣用的學習方式。其中的《二十四史》更是向我們呈現了古代各個朝代的發展歷程,興衰榮辱。但這些史書所記錄的難道都是事實嗎?

眾所周知,歷史都是由勝利者所編寫。講述了明朝始末的

《明史》

則是

由清朝的當權者命令所編著

,儘管它被認為是五代以來所修各史中最好的一部,但仍有很多地方被發現

與歷史真實事件不符

清廷篡改明史?福建一本明朝太監家譜,內容顛覆史書,孰真孰假?

福建發現的一本明朝張姓太監家裡的家譜

中,

被發現內容與史書記載不同

可見清朝果然有大肆篡改明史的嫌疑

一.《明史》中的歷史

在我國一些地區,有的家族會保留透過編寫家譜或是族譜的習慣來記錄自己家的人物和事蹟。這些平民特色的文獻雖然難以媲美官方編撰的史書,但也有它不可替代的獨特功能。

透過一個家族的演變能反映出當時的歷史、人文和時代特徵,具有著彌足珍貴的研究意義。

福建省發現的這本《張氏家譜》

更是具體地

還原了明朝後宮中一部分的事實,這些內容與《明史》的記載大相徑庭

張氏,指的是明朝成化年間在宮廷內府做太監的張敏。他可不是一個小宦官,而是官至九品的私禮監太監兼御馬監,有一定的權利,可以接觸到皇帝和後宮的嬪妃。

清廷篡改明史?福建一本明朝太監家譜,內容顛覆史書,孰真孰假?

當時的皇帝是明憲宗朱見深,這個歷史上被稱為是最專情的皇帝一生只愛萬貴妃一人。據史書記載,明憲宗的吳皇后就是因為對萬貞兒不滿被廢黜了後位,第二位皇后王氏吸取了教訓,只能任由萬貴妃橫行霸道。

王皇后的明哲保身和皇帝的專寵,讓萬貴妃成為成化朝後宮真正的主人。正是因為如此,沒有子嗣的萬貴妃對後宮中有身孕的嬪妃頗為忌憚,甚至打壓。

《明史》中“時萬貴妃專寵而妒,後宮有娠者皆治使墮。”

,就連太子最終都被她害死,明朝的江山眼看著後繼無人。

沒了太子繼位的明憲宗有一次對給他梳髮的張敏說“老將至而無子”,當聽到這一句時,張太監突然跪倒在地說“死罪,萬歲已有子也。”。

原來之前有位被皇帝寵幸過後懷有身孕的宮女紀氏,因害怕被萬貴妃強迫墮胎不敢聲張。後得到張敏和周皇后的幫助,將孩子偷偷養在冷宮,已經有六歲了。

清廷篡改明史?福建一本明朝太監家譜,內容顛覆史書,孰真孰假?

明憲宗大喜,封紀氏為淑妃,兒子為太子,也就是之後的明孝宗朱祐樘。

然而這個紀淑妃和張太監並沒得善終,

《明史》中所述“紀淑妃暴薨”“敏懼,亦吞金死”。

二.《張氏家譜》中的歷史

如果按照《明史》的記錄,明孝宗的生母紀氏和太監張敏一個可能是被萬貴妃害死,一個是因為懼怕索性自殺。這都是發生在成化十一年的事情。

然而根據《張氏家譜》中記載的卻不是這樣。

首先,張敏並沒有吞金而亡

。而是在成化二十一年的時候,

因為患病在家鄉去世

他的死讓明憲宗都為之傷心,“賜銀幣、寶紗、冠帽、牙牌、玉帶,遣司禮、御馬兩監治喪。”,之後等到明孝宗繼位後,又繼續賜張敏璽書、墓地和守墓人若干。

清廷篡改明史?福建一本明朝太監家譜,內容顛覆史書,孰真孰假?

這些事實也和地方誌書中所描述的一樣。

其次,按照《明史》中所記載的張敏是一個素來嬌慣且勾結黨羽來抵制清官的得勢宦官,在詆譭好官楊繼宗這件事情上沒少動心思。然而如果真是這樣,又怎麼會有“用卑微的生命挽救王朝未來”的千古佳話。

最後,則是

關於萬貴妃的名聲問題

。《張氏家譜》中的張敏是十年之後病死的,那也就和萬貴妃的加害無關。根據明朝自己所編著的《明實錄》和《憲宗實錄》,從未說過萬貴妃是一個殺人不眨眼的女魔頭,可這些到了清朝編著的《明史》裡,她就成了十惡不赦的壞女人。

其實這中間的原由不難想象。明孝宗從小看見父親不待見自己的生母而是隻寵愛一個老女人,難免心裡對萬貴妃很是不滿。再加上皇帝每天只和萬貴妃在一起,其他嬪妃又怎能懷孕,子嗣少自然讓滿朝的文武大臣看萬貴妃不順眼。

清廷篡改明史?福建一本明朝太監家譜,內容顛覆史書,孰真孰假?

然而到了

清朝的《明史》

中,把所有的禍事都歸結於明憲宗寵妾滅妻和萬貴妃恃寵而驕的錯誤上,可見這其中

難免有信手胡抄,道聽途說,顛倒黑白之處

,似有抹黑前朝皇帝和後宮妃子之嫌。

三.尊重歷史文獻的兩面性

自古以來,按照成王敗寇的不變法則,歷史都是由勝利者書寫。那些由政府或官方統一編寫的則是正史,而民間所出的則是野史。正史不可盡信,但不可全信;野史不可信,但不可全不信。真正的歷史是怎麼樣,我們不知道,所以很難確定。

清朝所著的《明史》在很多地方几乎都被指出和事實不符,連《劍橋中國史》都評價它“編纂的最為仔細也是最不可靠的史書之一。對明朝歷史所做的解釋,在某些方面的偏見是可以預料的。”

清廷篡改明史?福建一本明朝太監家譜,內容顛覆史書,孰真孰假?

雖然《明史》有其弊端,但仍不可否認的是它具有很重要的歷史研究價值。同時,這種後朝篡改和曲解前朝歷史的事情屢見不鮮。

例如明朝的朱元璋剛登基就下令編撰《元史》,來記載元朝的發展始末。這其中蘊含的政治目的不難猜測,他的意圖是以此來說明元朝的滅亡和明朝的興起都出於“天命”,自己才是“奉天承運”的真命天子。

由此可見,一個朝代的真實面貌很難被後人所瞭解。如果說正史是大體歷史的走向,那野史也許就是真相的閃光點。正如《張氏家譜》的出現,才讓我們有了更深層次的思考。所以無論是正史還是野史,我們都可以

反思

,可以

質疑

,可以

借鑑

清廷篡改明史?福建一本明朝太監家譜,內容顛覆史書,孰真孰假?

在看待史書中的人物,我們也無需追求極致的忠奸。誰沒有兩面性呢?只要他的成就和能力是順應了歷史的發展潮流,那麼無論他的真實面目如何,都已經不再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