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光武帝劉秀為何能擊潰二十倍於己的王莽軍?計謀使用靈活很重要!

大家都聽說過圍魏救趙之計吧,這種寂寞的核心就是設法調動地方的兵力,使其長途奔襲,疲敵之兵,然後在敵人兵困馬乏的時候,一舉攻破敵人。但是每個計謀的實施都是需要條件的,在厲害的計謀,讓一個庸才來實施,照樣會失敗。光武帝劉秀為何能擊潰二十倍於己的王莽軍?計謀使用靈活很重要!

在西漢末年的時候,一場戰鬥就是經典的例子。公元23年,當時剛剛建號的更始帝率軍北上,開始武裝反抗王莽的新朝。當時的綠林軍發分為了兩路兵馬,其中一路由更始帝親自率領,負責圍攻宛城,而另一路則有後來的光武帝劉秀率領,負責進攻昆陽一帶。

當王莽得知了這個訊息之後,十分的震驚,於是就派出了自己手下最精銳的軍隊迎擊。有當時王莽手下大司徒王尋、大司空王邑等人率領。王莽此次出軍的兵力達到了四十二萬,並且號稱百萬大軍,可謂兵力極盛,比綠林軍強了很多。

但是這一仗並不好打,因為兩路綠林軍成崎角之勢進攻,王莽軍隊如果棄劉秀不顧,直接攻打宛城,就很可能造成被敵人前後夾擊的險境。但是如果先進攻劉秀,一旦王莽軍被劉秀拖住,那麼軍事要地宛城很可能就會被綠林軍攻破,所以說這是一個兩難的境地。

在這中情況之下,王尋等人想起了圍魏救趙的計謀,於是就發兵將昆陽圍困,試圖讓圍攻宛城的綠林軍前來救援,然後一舉攻破兩支敵軍。不過綠林軍這邊,因為圍攻了宛城,所以也對王莽軍隊這邊形成了圍魏救趙的形式,於是在這種情況下就形成了兩軍對賭的局面,看哪一方更加沉不住氣,哪一家能沉穩的調動對方。

王尋等人認為雙方實力懸殊,只要能夠拿下昆陽,那麼宛城的危局自然可以解除,於是繼續強攻昆陽。劉秀一方的兵力畢竟比王尋少很多,所以不得已之下只能突圍搬救兵去了。其實在劉秀離開之後,昆陽的守軍曾企圖向王尋投降但是王尋並沒有接受,最終城池小而堅固的昆陽嚴守,而宛城卻已經被更始帝攻破了。劉秀帶著援軍,一邊散發宛城攻破的訊息,一邊和昆陽守軍夾擊王莽軍,最終創下了兩萬人擊潰四十萬人的經典戰役。

所以說圍魏救趙這樣的計謀要靈活的運用,王莽軍太過死板,最終導致了他們的失敗。對此大家有什麼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