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為何國外常出現蝗災,而中國很少?他解決了這個難題,卻鮮有人知

我國古時,百姓也常常受到蝗災的威脅,在《詩經》中就有記載:“去其螟螣(螣即蝗蟲),及其蟊賊,無害我田稚。田祖有神,秉畀炎火。”據《中國救荒史》統計,秦漢時期我國平均8。8年要受到一次蝗災,兩宋時期是3。5年一次,元代時期是1。6年,明清兩朝則是2。8年。

為何國外常出現蝗災,而中國很少?他解決了這個難題,卻鮮有人知

蝗災主要是由乾旱造成的,因此流傳著“旱災之後必有蝗災”的話,因為發生旱災時,土壤會變得較為堅實,含水量較低,這是最適合蝗蟲繁殖的環境,並且河、湖受乾旱的影響水面會縮小,低窪地裸露,適合蝗蟲產卵的地方就變更多了。

由於我國古時經常受蝗災的迫害,人們也想將蝗蟲趕盡殺絕,如今我國的蝗災幾乎不再出現,而國外卻還常出現,這又是為什麼?那就不得不提到一個人了,他解決了我國蝗災的難題,卻鮮有人知。

為何國外常出現蝗災,而中國很少?他解決了這個難題,卻鮮有人知

馬世駿,是中國生態學家,曾任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名譽主任。

1915年馬世駿在山東兗州呱呱落地,他的父親經過商,後棄商務農,馬世駿受此影響對農業比較感興趣,18歲時馬世駿考上了北京大學農學院生物系,畢業後馬世駿在山東省和湖北省都從事過跟農業害蟲有關的研究工作。

1948年馬世駿赴美留學,到了猶他州州立大學攻讀昆蟲生態學,第二年馬世駿轉入到了明尼蘇達大學研究院攻讀博士學位,同時馬世駿還參加了美國農業部的玉米螟生物生態學及防治研究。

為何國外常出現蝗災,而中國很少?他解決了這個難題,卻鮮有人知

獲得明尼蘇達大學博士學位後,馬世駿先是參加了在荷蘭阿姆斯特丹舉行的第8屆國際昆蟲學大會,後來便回到了國內,在北京建立了國內第一個昆蟲生態學研究室,並且決定徹底消滅蝗災。

馬世駿帶著研究團隊,進行了實地考察、定點觀察、室內試驗等,從而發現蝗災爆發的主要原因是水災和旱災相間發生,次因是我國社會的不穩定及貧困落後,因此蝗災發生後,我國的老百姓就表現得束手無策。

為何國外常出現蝗災,而中國很少?他解決了這個難題,卻鮮有人知

明確了蝗蟲次生型的演變規律及其演變的機制後,馬世駿提出了“改治結合,根除蝗害”的蝗蟲治理策略與措施。此外,馬世駿也先後提出了“中國農業害蟲的動態分析及控制途徑”、“昆蟲種群的空間、數量、時間結構及其動態”與“種群變境成長”等理論及新概念。

正是馬世駿團隊的努力,我國的蝗災得到了根治,現今我國的年輕人基本沒有親眼見過蝗災的場景,因此當國外遇上蝗災時,不少人調侃道:“可以抓來炸著吃。”

為何國外常出現蝗災,而中國很少?他解決了這個難題,卻鮮有人知

眾所周知新中國成立後,我國急需人才,而莘莘學子也是一個個從國外回到了國內,幫助祖國建設家園。那期間我國還很窮,但國人們苦中做了,腳踏實地發展起了經濟,如今我國已經大變模樣,變得越來越好,也是緣於上世紀我國科研人員的付出,以及現代人的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