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歷史典故:拔幟易幟

劉邦自鴻門宴後,被進入咸陽的項羽封為漢王,只好暫時退守巴蜀、漢中,並以南鄭為都,休養生息。

沒多久,他拜韓信為大將,率領漢軍,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又重新奪回三秦大地,要和項羽爭奪天下!

此時,一些曾隨義軍蜂起的各國諸侯王,大多依附於強悍的霸王項羽,為避免東征的後顧之憂,劉邦決定自己從正面抗擊項羽,派韓信率一隊人馬北上,攻取魏、趙、代、燕、齊等國,最終形成東西夾擊項羽的總策略。

歷史典故:拔幟易幟

劉邦

韓信果然不愧戰神,親率人馬討伐魏、代,一路勢如破竹,十分順利,大軍如果繼續向東,出了井陘口,便可攻下趙國了。

訊息傳至趙都,趙王歇與主將陳餘一合計,決定調派二十萬人馬,守住井陘口,禦敵於國門之外。正這時,謀士李左車站了出來,他向陳餘建議,給他三萬人馬,甘願從小路繞到漢軍背後,出其不意的截斷他們的糧道,而主力軍只需守在井陘口,高掛免戰牌,不要和韓信交戰,這樣一來,不超過十天,兩面夾擊漢軍,便能生擒韓信,滅掉來犯之敵!

此計雖好,可惜陳餘本是一介書生,滿腦都是仁義道德,不願以欺詐手段用兵,何況自己有二十萬人馬,那韓信不過萬八千新召計程車兵(老兵已被劉邦帶走),又是千里行軍,必定疲憊不堪,足可以正面取勝,還用什麼計謀呢?因此,陳餘沒有用李左車之計。

漢軍有密探偵知此事,忙跑回向韓信匯報,韓信以手加額,連稱:天助我也!於是指揮兵馬放心前進,當隊伍走到距離井陘三十里地時,韓信下令安營紮寨,全員就地安歇。

歷史典故:拔幟易幟

等到夜半三更時分,韓信突然起身,秘密調撥兩千輕騎兵,讓他們每人手拿一面漢軍的紅旗,從小道繞過敵人前軍營寨,暗中埋伏在井陘山後趙中軍大營周圍。

第二天漢軍和趙軍正面對陣時,漢軍會假意敗走,那時趙軍勢必傾巢出來追擊,到時你們要乘機殺進空虛的趙營,拔掉趙軍所有旗幟,換上咱們的漢軍紅旗,便是大功一件!

次日清晨,韓信早早率一萬人馬,列隊向趙軍挑戰,雙方剛一交接,漢軍便匆忙後撤,趙中軍大營果然盡出兵馬追殺,漢軍一路退到汦水河畔,這時,韓信手持寶劍大喊,前有大河阻路,後有追兵砍殺,諸將何不拼死一戰?

漢軍聽見主將命令,況且又為活命,立時全都調頭,以一當十向趙軍殺了個回馬槍,趙軍猝不及防,雙方頓時膠著一處!

歷史典故:拔幟易幟

這時,埋伏在趙營周圍的二千漢輕騎,見趙兵果然都出去追趕漢軍,營內一時空虛,因此順勢殺入,以最快速度換上所有漢旗。訊息很快傳到混戰中的趙軍,兵將們頓時慌了神,自家大營都被漢軍佔領了,那主將是否凶多吉少啊?

想到這,趙軍立刻人心大亂,開始各自逃命。插完漢旗的輕騎兵一見趙兵亂了,又配合著那些背水一戰計程車兵,兩面夾擊,最後完敗趙軍,俘獲了趙王歇,斬殺了愚蠢的陳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