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晉朝為何存在感很低,被很多人鄙視

晉朝在中國歷史上的存在感一直很低,史學家都習慣把他和三國、南北朝並論,在大一統的王朝裡,秦漢、隋唐、明清都被人常提起,即使是大宋雖然軍事差,但歷史存在地位也很高,秦和隋存在不過三四十年仍被人們崇拜和嚮往,但是晉朝這個存在了155年的王朝卻沒什麼存在感,無論是史書還是影視都不怎麼提他,秦漢隋唐宋明清都拍了大量的歷史劇,但是晉朝卻沒有,這是為什麼呢?總得來說其實就是“立身為鬼為蜮,經濟毫無建樹,軍事一敗塗地,百姓顛沛流離,民族瀕臨滅絕”。即“啥也不是”。所以雖然晉朝的疆域比秦朝與隋朝都要大。而且也完成了大一統,其仍不被歷史認可與追捧,下面就來詳細解說原因。

晉朝為何存在感很低,被很多人鄙視

第一:“篡魏自立”帶來的“得國不正”。

很多人打骨子裡就對晉朝沒什麼好感,在很多人看來,司馬家是篡權竊國,是小偷,是不恥的行為。那麼這種說法是否正確呢,司馬家篡權是事實,但其實這麼並非首例,曹操也是挾天子以令諸侯,本質上也是篡權,楊堅趙匡胤朱棣也是篡權奪位,而他們也並沒有被後世如此敵視,所以其實大家並不是不能接受篡權,其實是無法接受司馬家卑劣的篡權方式,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時候大漢已經行將滅亡,曹操的天下是自己帶兵一點點打下來的,漢室並沒有什麼功勞,而且曹操自始至終沒有廢漢自立,所以他雖有篡權之實卻與竊國之實,楊堅趙匡胤等人皆是如此,他們本就是國家功臣,所以即使得國也不會有太大非議,而司馬家族就不是了,司馬家族與魏來說並無大功勞反而一直想著積蓄力量奪權,所以在本質上來說司馬家族是可以坐實竊國這一條的。而且為了竊國不惜冤死忠臣,出爾反爾,殺死皇帝,種種劣跡也讓人對司馬家道德下限產生無限遐想,要知道的,曹魏雖然是篡權甚至都沒有竊國之實,但卻從未想過殺了漢帝,即使最後漢帝退位依然受到很高的禮遇,給了他國中之國的生活方式。至於像大宋,柴家後人也是禮遇有加,有做皇后的也有封了世襲王爵的,而相比之下,司馬家對曹姓及重臣展開大清洗,這種做法也是被眾人不恥的。

第二:“八王之亂”帶來的皇室動盪、國家動盪。

其實即使是得國不正,如果晉朝一心為民,讓國家變得強大,人民變得幸福,大家也會淡化對他的偏見,可偏偏不是。司馬家由於是篡權而來,所以對各級官吏很不放心,為了穩固政權,晉朝開啟了歷史的倒退,重新玩起了分封,而且一封就是一大批。而且司馬炎建國後忙於享樂,荒廢朝政,導致國力衰退,更要命的立了個白痴太子,也就是歷史上出名的那位“何不食肉糜”的晉惠帝,加上不知道這貨咋想的,非要坑兒子,給兒子弄了個史上最醜皇后賈南風,都說人醜多作怪,這位賈后也是各種作妖操作,最後在她的操作下造就了歷史上有名的“八王之亂”,此後王室傾軋,國家動盪,到處戰火,換皇帝比換內褲還勤快,所以這也是晉朝沒啥存在感的原因,數數晉朝其實只能說有“一個半皇帝”,開國皇帝司馬炎算一個,東晉首位皇帝司馬睿算半個,至於司馬睿為什麼只算半個後文會講。因為我們願意記起的皇帝也就這兩個,非要算那就再加一個反面案例惠帝司馬衷。從第二代皇帝開始國家就亂了,而且越來越亂,所以晉朝皇室內部的種種錯誤操作最終不僅讓皇權受到挑戰也讓國家陷入動盪,民不聊生。

第三:“五胡亂華”帶來的漢民族的災難。

五胡亂華是歷史上公認的漢人和中華民族最大的災難,這麼說吧,五胡亂華帶來的災難比八國聯軍和日本侵華帶來的災難還嚴重,所謂的五胡即匈奴、羯、鮮卑、氏、羌五個少數民族,這五個在漢代和三國被打的叫爸爸的民族在晉朝卻把漢民族政權打的稀巴爛。東漢末年開始,由於戰亂本就導致人口減少,史書記載東漢漢桓帝在位國家人口尚有5600多萬,到了晉直接減到1600多萬,連三分之一都不到。而五胡亂華直接導致人口再度銳減,由於胡人內遷後晉朝的官吏時常欺壓胡人,對胡人的賦稅也比較高,導致胡人對漢人仇恨較大,加之三國時期被壓了那麼多年,早就想殺漢人洩憤,史書記載五胡進入中原之後把漢人稱為“兩腳羊”,以殺人、吃人為樂,見人就殺,幾乎把漢人殺絕了,北方漢人被殺得“十不存一”,許多人都紛紛跑往江南,直到冉閔出現才遏制了這一態勢。而五胡亂華的責任肯定是要由晉朝統治理階層承擔起來的。

第四:“衣冠南渡”後名存實亡的東晉。

五胡亂華後晉朝宗室幾乎也被殺光了,此時琅琊王司馬睿登場,在王導的擁護與建議下在建康登基稱帝,史稱東晉,自次開始南北對峙的局面。但是東晉這個政權實際上並沒有什麼根基,司馬睿之所以能登基稱帝是因為王導家族強大的財力與軍力,王導的兄長王敦掌握江南六州兵權,比西晉時期的很多王爺實力都大,司馬睿也深知王家的功勞與重要性,所以經常拉著王導坐龍椅,讓王導和他一起治政,這也就有了歷史上出名的“王與馬,共天下”,王導王敦兄弟一內一外掌握了東晉的絕對權力,而且王敦並不像王導那麼忠於司馬家,在他看來你司馬睿來與不來他都是江南這邊的NO1,所以一言不合就幹司馬睿,在司馬睿當政期間因為試圖想分出王敦一州的兵權,結果直接被王敦帶兵攻進建康趕下皇位,後來王匯出面此時才平息,這也就是前文提到的為什麼司馬睿只能算“半個皇帝”,因為他並沒有實權,更像是個象徵和吉祥物。整個東晉,皇帝都沒啥存在感,司馬睿已經算是好的了,為了壓住王家,後世皇帝不惜大力拉攏重用謝家桓家,所以朝政多的時候就是王謝兩家的黨政,“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百姓尋常家”便說的是東晉豪族王家與謝家當時得地位。王敦死後王家實力不斷被蠶食,到了東晉後期王家的實力不再佔據絕對的優勢,謝家開始略佔上風,但是謝家也是晉朝出了名的攪屎棍,王家雖然爭權但卻也“凝軍心御外辱平內亂”,謝家是除了弄權啥也不會,最後在謝家各種騷操作下東晉終於嗝屁了。所以整個東晉,司馬家是沒有話語權的, 朝政完全被豪門把持,像電視劇《上陽賦》便體現了這一點,所以說東晉“名存實亡”一點也不過分。

整個晉朝,無論東晉西晉,你會發現他毫無亮點,反倒是出現了很多災難性以及荒唐性的事件,如此王朝,自然大多人羞於提及,這也就是晉朝雖是大一統王朝卻並無存在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