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彭城之戰,項羽以少勝多打敗劉邦,在垓下他為何不能再創奇蹟?

彭城之戰,劉邦雖說擁有56萬大軍,其實都是東拼西湊中途招來的新兵,其中多半還是各地的盟軍,就是一群烏合之眾,看似人多,實則沒有多少戰鬥力。再就是打下彭城後,難免驕傲自大掉以輕心,各自顧著搶金銀和享樂,沒有料想到項羽回來的那麼迅速,又恰逢是凌晨,劉邦大軍都在睡夢中大腦一時反應不過來,被項羽殺了一個措手不及,也不知道項羽帶了多少兵馬,慌亂中第一時間就是本能的逃跑,根本無法組織有效的防守反擊,所以一時間變成單方面屠殺,取得彭城大捷。

彭城之戰,項羽以少勝多打敗劉邦,在垓下他為何不能再創奇蹟?

到了後期,劉邦經過休整,保持了軍隊戰力的同時又聯絡了各方面的盟軍,又有韓信這樣的大軍事家統一指揮作戰,士氣高昂,人數也是項羽的數倍之多,把項羽團團圍住在垓下,此消彼長,楚軍糧草斷絕,大勢已去,已經沒有鬥志了,再想重演以少勝多的輝煌已經不太可能。

彭城之戰,項羽以少勝多打敗劉邦,在垓下他為何不能再創奇蹟?

項羽在彭城,帶的是3萬精銳騎兵,這下是十萬步兵,戰力差距明顯。項羽並不是直取劉邦中樞,那樣必敗無疑。項羽充分發揮騎兵優勢,先將北上的曹參、樊噲、周勃部各個擊破,由於速度優勢,當項羽的騎兵抵達彭城時,劉邦還矇在鼓裡。項羽不是偷偷地去彭城,而是一路擊敗劉邦最精銳的部隊,並且利用速度甩掉漢軍的殘兵敗將,在晚上潛伏逼近彭城。所以,劉邦才拼了老命組建了騎兵部隊,正是這支騎兵,斬龍且,全殲項羽騎兵,逼項羽自盡。

彭城之戰,項羽以少勝多打敗劉邦,在垓下他為何不能再創奇蹟?

古代打仗以步兵為主,騎兵是用來收割逃兵的,透過追擊拖慢敗兵速度,從而擴大戰果。項羽主張騎兵為主,騎兵的優勢就是速度和力量,從兵力上看是1:20,真打起來56萬人怎麼可能在一起呢,而項羽的騎兵一個大營一個大營打,在交鋒的點,很大機率是項羽人多。就好比鉅鹿之戰,項羽打敗的20萬秦軍都是秦軍精銳,和劉邦56萬雜牌軍可大不一樣,但他們為了圍住趙國,兵力過於分散,而項羽就是看出這個破綻,用優勢兵力快速集結然後逐個擊破,三天破掉20萬大軍。

彭城之戰,項羽以少勝多打敗劉邦,在垓下他為何不能再創奇蹟?

垓下之所以有一戰,其實就是因為韓信不敢跟項羽正面作戰,所以一個拖刀計,把項羽拖垮了,所謂十面埋伏,是連著埋伏十次,要不是項羽連戰數年兵心思歸,哪有這麼好中埋伏,項羽勝勝在野戰,敗在攻城。韓信死於不懂政治,勝在細節。彭城之戰是項羽以精銳騎兵打了以漢軍為首的諸侯聯軍措手不及,等到垓下之戰時那些軍隊可都是漢軍了,協調指揮比彭城之戰順暢,而且韓信的指揮能力也要強於劉邦。

彭城之戰,項羽以少勝多打敗劉邦,在垓下他為何不能再創奇蹟?

還有一點,彭城之戰後漢軍收服了舊秦軍組建了郎中騎士,從獲得項羽屍首的都是原秦軍中級軍官來看,漢軍的騎兵那是原秦軍精銳,秦地騎兵的實力比楚地騎兵只高不低,這時候漢軍的短板已經補齊了。項羽的實力未必強過他爺爺項燕,而韓信的能力則相當於王翦的穩+王賁的奇,項羽再想翻盤就沒機會。

彭城之戰,項羽以少勝多打敗劉邦,在垓下他為何不能再創奇蹟?

三大原因決定項羽必敗,項羽是軍事天才不假,但缺少戰略眼光,可能與他是貴族身份有關,在他心裡,只想恢復楚國榮耀,當個霸主。第二,他是個英雄,不像劉邦能隱忍,他要是有劉邦一半隱忍,絕對過烏江,一時勝敗乃兵家常事。第三,身邊親信有項伯這樣的人,卻沒有蕭何這樣的治國之要,來保障項羽的後勤發展和後勤糧草補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