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張純如:一個女人,一座城,一段歷史,一本書的故事

哈佛教授威廉·柯比在《南京大屠殺》序言中寫道:“南京的暴行在西方已幾乎被人們遺忘,所以,本書的問世尤顯重要。張小姐把它稱作‘被遺忘的大屠殺’,將二戰期間在歐洲和亞洲發生的對數百萬無辜者的屠殺聯絡在一起。”

張純如,這個名字恐怕很多人都不知道,但是提起南京大屠殺,恐怕不會有人遺忘,張純如寫了一本書,名字就叫做《南京大屠殺》,她以這樣一種方式,將自己的一生和南京這座城市連結在一起。

這是需要極大的勇氣和毅力的,因為無論是美國還是日本當權者,都不希望看到這樣的著作,聽到這樣的聲音,他們更希望在整個西方社會,甚至儘可能地在世界的各個角落,都遮蔽那段不光彩的歷史。

張純如:一個女人,一座城,一段歷史,一本書的故事

張純如,英文名字叫做Iris Chang,是一名美籍華裔女作家,1968年3月28日出生於美國新澤西的華裔家庭,祖籍是江蘇淮安,她祖父是位軍人,但她在美國長大,自小接受的是西方教育,但她骨子裡流淌的依然是華夏民族的血。

1994年一次偶然的機會,她接觸到一張南京大屠殺的黑白照片,對照片中的內容感到無比的震驚和憤怒。她想要了解更多關於南京大屠殺的歷史真相,然而,在她查閱相關的史籍資料,卻發現,在西方非虛構小說書籍中,竟然沒有對南京大屠殺提及隻言片語。

換而言之,在《南京大屠殺》出版之前,西方社會民眾對二戰反法西斯戰爭只知道希特勒和集中營,對發生在中國的這段日本軍隊在中國南京的大屠殺卻仿若未知,甚至有很多人質疑南京大屠殺的真實性。

張純如:一個女人,一座城,一段歷史,一本書的故事

為了掌握更多的資料,瞭解這段歷史的真相,她和南京歷史研究所取得聯絡,毅然前往南京,並和南京歷史研究所的相關工作人員一起投入工作中。為了研究這一歷史事件,她翻閱相關的歷史資料和文件,對南京大屠殺的倖存者進行採訪,甚至訪問了日本的二戰老兵,查閱了這段戰爭期間往來的信函檔案等資料。隨著對這一段慘絕人寰的歷史事件瞭解得越多,她心情就越發地沉重,甚至患上了抑鬱症。

她投入了三年的時間,終於,1997年《南京大屠殺》問世,造成了西方社會的震動,這本書曾經一度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榜,出版後轟動了世界。那一年,張純如29歲。

張純如:一個女人,一座城,一段歷史,一本書的故事

《南京大屠殺》讓世界重新認識這段歷史,讓西方世界知曉二戰期間日本軍隊在中國南京所犯下的滅絕人寰的暴行。哈佛曆史系中國現代史教授威廉·柯比在本書《序言》中寫道:

“南京的暴行在西方已幾乎被人們遺忘,所以,本書的問世尤顯重要。張小姐把它稱作‘被遺忘的大屠殺’,將二戰期間在歐洲和亞洲發生的對數百萬無辜者的屠殺聯絡在一起。”

張純如:一個女人,一座城,一段歷史,一本書的故事

《南京大屠殺》出版後,張純如受到了來自日本和美國方面的種種壓力,因為書籍的內容太過敏感,太過驚世駭俗,它驚動了日本和美國的官方,說到底,美國也並非一個言論完全自由的國家,一旦牽扯到政治和利益,一切都變得未可知。在書籍出版後的一段時間內,張純如同樣受到來自美國上層的各種壓力。

張純如:一個女人,一座城,一段歷史,一本書的故事

2004年,在加州蓋洛斯一條荒蕪的公路上,張純如以一顆子彈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時年才36歲。在留下的遺書中,她說到

“我覺得被CIA或是別的什麼組織盯上了”、“我走在街上被人跟蹤,無法面對將來的痛苦與折磨”

,或許正是因長期以來所受的精神折磨令她最終走上了這條自我解脫之路。這樣一位滿心熱血、倔強而勇敢的奇女子,無論歲月如何流逝都值得我們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