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高君曼:她是就讀於北師大的白富美,為何一定要選擇姐夫呢?

《覺醒年代》這部劇最出彩的地方就是創作了許多豐富且飽滿的人物畫像,例如歷史上的陳獨秀,李大釗,胡適和魯迅等人,這些人從書本走到了大眾視野,讓我們明白了那個時代的血與淚。但這部劇更為精彩的地方,卻恰恰是與之相輔相成的女性群像,更是讓人記憶深刻,其中讓人大受感動的,便是陳獨秀的妻子,高君曼。

高君曼:她是就讀於北師大的白富美,為何一定要選擇姐夫呢?

歷史上高君曼和陳獨秀的感情,確實遭人非議。在《覺醒年代》中,我們常常看到的是高君曼和陳獨秀兩個人琴瑟和鳴,心靈相契,讓人傾羨不已,但在真實的歷史上,這兩個人的愛情確實是衝破了倫理綱常,令人大跌眼鏡。

高君曼:她是就讀於北師大的白富美,為何一定要選擇姐夫呢?

高君曼出身於安慶名門之家,父親高登科曾擔任過安慶最高統領,算起來高君曼也是名門之後。不僅如此,高登科中年得子,對高君曼這個小女兒更是極盡寵愛。高登科不僅從物質上滿足女兒的各種要求,還不讓女兒纏小腳,早早就送女兒進了北京女子師範學院。

毫無疑問,高君曼生在高家,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兒。在那個年代,許多孩子出生就是窮人,他們跪著磕頭,到處撿垃圾吃,但高君曼卻能夠擁有優渥的物質生活,哪怕作為女子,也沒有受到父母的偏頗。高君曼還有個同父異母的姐姐高曉嵐,姐妹倆雖然不是從一個肚子裡爬出來的,但高曉嵐卻對這個妹妹格外照顧。

高君曼:她是就讀於北師大的白富美,為何一定要選擇姐夫呢?

高曉嵐是一個怎麼樣的人呢,她與高君曼恰恰相反。高曉嵐比高君曼大10歲,這10歲幾乎可以說是一個輪迴,高曉嵐對於高君曼來說,與其說是一個姐姐,倒更像是第二個母親。高曉嵐是一個非常標準且傳統的清末女子,因受著傳統禮教的禁錮,高曉嵐纏小腳,沒有讀過一本書,大字都不識一個。但姐妹倆相處十分融洽,高曉嵐嫁人後,高君曼也總愛去姐姐家小住。

高君曼:她是就讀於北師大的白富美,為何一定要選擇姐夫呢?

也許是命運安排,高君曼和陳獨秀相遇了。陳獨秀是高君曼的姐夫,是高曉嵐的合法丈夫。當年,陳獨秀考上了秀才,陳家和高家門當戶對,於是高曉嵐和陳獨秀便結為了夫妻。婚後,這兩個人的生活卻並不幸福,陳獨秀是一個性格十分乖張的人,他厭惡舊習,倡導新思想,因此他總是希望妻子高曉嵐能夠多讀書,不纏足,成為一個真正自由且獨立的女人。

但高曉嵐怎麼會變呢,她的人生途徑都在引導她做一個傳統的女子,在她的心中,“女子無才便是德”是根深蒂固的教條。因此,她不僅沒有聽從陳獨秀的勸誡,還對丈夫的選擇十分不理解。確實,這個事兒放在任何人身上都能夠理解,改變並非是一朝一夕,更何況想要衝破舊思想是一件多麼困難的事兒,這需要量變才能引起質變。

高君曼:她是就讀於北師大的白富美,為何一定要選擇姐夫呢?

但夫妻的矛盾,一日說不明白,這輩子也就糊糊塗塗了。高曉嵐的“自我放棄”給了陳獨秀莫大打擊,陳獨秀認為自己跟高曉嵐不在一個世界,於是他選擇去日本留學,離開自己的家庭,離開自己的妻子,這一走,兩個人就漸行漸遠了。

高君曼:她是就讀於北師大的白富美,為何一定要選擇姐夫呢?

陳獨秀離家後,高君曼便常常來找姐姐,不僅如此,她常常替姐姐代筆,問候遠在外鄉的姐夫。也許是因為天意,高君曼和陳獨秀漸漸熟悉了起來,陳獨秀回國之後,兩個人相見,如同知己。高君曼對這個姐夫十分崇拜,她總是不停請教姐夫各種問題。

陳獨秀自然是喜聞樂見,耐心回答小姨的各種疑惑,這一來一往,高君曼成了陳獨秀在家裡唯一能說上話的人。外面的風言風語日益增多,但高君曼受過教育,只當自己是“行得正做得直”,但巧的是,姐夫陳獨秀卻愛上了這個小姨。

高君曼:她是就讀於北師大的白富美,為何一定要選擇姐夫呢?

其實從這裡我們能看出來,陳獨秀和高君曼確實是天作之合。陳獨秀“出軌”的理由非常簡單,他根本就不愛高曉嵐,高君曼出現在這個節點,他沒辦法不心動。陳獨秀又是一個非常衝動的人,他常常將自己的情緒和心事擺在臉上,行事光明磊落,因此他更沒辦法隱藏對高君曼的愛意。

而對於高君曼來說呢,她對這個姐夫本就充滿了崇拜。倘若是姐姐和姐夫恩恩愛愛,她且可以將這樣的感情當做親情,但是陳獨秀表白的話已經到了嘴邊,她沒辦法拒絕,在高君曼的內心,她確實愛上了陳獨秀。當高君曼對陳獨秀瞭解越多,她越是沉淪。

高君曼:她是就讀於北師大的白富美,為何一定要選擇姐夫呢?

高君曼明白陳獨秀的思想,更領略了他的雄韜偉略,她崇拜這樣的男人,也更尊重這樣的男人。當愛慕之心逐漸被私慾所矇蔽,高君曼自然也無法做任何理智的判斷,她選擇了和陳獨秀私奔,兩個人離開安慶,在杭州成婚。

高君曼:她是就讀於北師大的白富美,為何一定要選擇姐夫呢?

故事到了這裡,我們總無法理解,為什麼高君曼這個受過高等教育的女子,會選擇做自己親姐姐的小三。其實,從大環境來看,中國的女子被封建禮教壓抑了數千年,那個年代的女子自己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身家大事常常言不由衷。受過高等教育的高君曼卻恰恰是一根與封建禮教抗衡的反骨,就從高君曼和陳獨秀的相處說起,這兩個人雖然是一個是姐夫,另一個是小姨子,但是他們常常不避諱彼此的身份,在房間中聊天聊地聊人生,絲毫不怕別人閒言碎語,從這裡我們就能看出來,高君曼相當“獨立”,她的“獨立”是內心強大,鐵骨錚錚。

而從另一個層面來看,高君曼背棄生她育她的高家,同陳獨秀私奔,這也代表著高君曼已經實現了人格和精神獨立,她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且願意為了自己的選擇付出代價。高君曼其實是新時代的女性,在高君曼的身上我們看到許多不可思議的地方,但這些不可思議都時刻提醒著我們,女性意識覺醒是多麼重要。

高君曼:她是就讀於北師大的白富美,為何一定要選擇姐夫呢?

但高君曼幸福嗎,結果卻並非如此。

高君曼同陳獨秀在杭州成婚,又轉到了上海生活,她為陳獨秀生下了鶴年和子美兩個孩子。對外來看,高君曼是一個完美的賢內助,她不僅幫助陳獨秀完善《新青年》的創刊和運營,還將家庭照顧妥當,連長姐的兩個孩子,陳延年和陳喬年都對這個姨媽讚不絕口。從內心來看,高君曼是陳獨秀的靈魂伴侶,陳獨秀為了新文化運動革命的那些年,高君曼就是他強有力的後盾。

高君曼:她是就讀於北師大的白富美,為何一定要選擇姐夫呢?

高君曼明白陳獨秀的偉大夢想,她也理解陳獨秀是一個怎樣決絕的人,她從來不阻止陳獨秀的作為,也從來不規勸陳獨秀的性格缺陷,她選擇親自來補足陳獨秀的短板,讓他肆意成長,做自己想做的事,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

高君曼:她是就讀於北師大的白富美,為何一定要選擇姐夫呢?

都說妻如此,夫復何求。但歷史上的高君曼和陳獨秀並沒有得到一個圓滿的結局,高君曼還是累了,她病倒了,也疲倦了,她厭煩自己的生活,也後悔自己的抉擇。革命並不是一條幸福的道路,同樣的,革命者的親屬也並非是一個容易的身份。

高君曼:她是就讀於北師大的白富美,為何一定要選擇姐夫呢?

高君曼和陳獨秀互相成就的這十五年中,高君曼也嚐到了苦,也受到了罪。但哪怕如此,她也從來沒有怨恨過陳獨秀。唯獨面對自己的姐姐高曉嵐,高君曼總是充滿了愧疚。故事的尾聲,高曉嵐在安慶離世,到死也沒有見到自己的妹妹和丈夫。得知了這個訊息的高君曼開始懺悔,她總覺得是自己的選擇害死了姐姐。

高君曼:她是就讀於北師大的白富美,為何一定要選擇姐夫呢?

確實,從道德倫理上來看,高君曼是“小三”,但是高君曼這個“小三”並非是一個人的錯,而是兩個人的錯,兩個家庭的錯,那個年代的錯。如果高曉嵐沒有嫁給陳獨秀,如果高曉嵐沒有遇到陳獨秀,如果高家和陳家未曾相識,但如果都只是如果。

高君曼這一生轟轟烈烈,如火如荼,肆意飛翔,但這朵花,終究還是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