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歷史典故:暮夜無知

東漢時期有位大學儒,姓楊名震,字伯起,生於陝西華陰縣,從小勤奮好學,十分重視自身修養,青年時博覽群書,通曉《詩書》、《春秋》等諸多典籍,隨著學業有成,聲名鵲起,四方儒生紛紛前來拜他為師,楊震也悉心教授,弟子最多時都達到了上千人,所以後人稱他為“關西孔子楊伯起!”

五十歲那年,楊震的學識受到大將軍鄧騭的賞識,因此舉薦他為茂才,開始漸漸步入官場。然而,無論是教書還是做官,楊震始終不忘做人嚴於律己,苦心專研學問。

歷史典故:暮夜無知

歷經四次升遷,這一年,楊震被朝廷任命東萊郡太守,當他的車馬途經到山東昌邑縣時,縣令王密親率下屬十里長亭恭迎楊震入城。原來,王密是楊震的學生,當年因淳樸好學、品德端正,深受楊震的賞識,後來有了機會便向朝廷舉薦,王密因此成為秀才,後被授封為昌邑縣令。

話說王密遠遠望見恩師,大為歡喜,左右見狀也忙著吹吹打打,一行人擁著楊震熱熱鬧鬧進入昌邑縣衙,不用問,這二人既有往昔的師生情誼,如今又增添了官場上下級關係,王密自然倍加恭敬恩師,竭盡所能,先置辦一桌上等酒席,陪老師飲酒敘說過往,隨後又給老師選擇一間上好房間,供他安歇,然後先行退去。

楊震睡前有看書的習慣,這天也不例外,正當他看到月上柳梢,鼓打三更時分,外面忽然傳來一陣低低的敲門聲。楊震問是誰?那門便“吱呀”一響,見是學生王密閃身而入,只是這次,他腋下夾著一個小方盒。

楊震有些疑惑,便問王密,你這是做什麼?王密左右看看,然後走到老師面前,慢慢開啟那個盒子,並低聲向老師說:“這裡是百兩黃金,希望恩師能夠收下,日後若再有機會提拔,還請老師多多關照學生,學生沒齒不忘。”

歷史典故:暮夜無知

楊震一聽這話,再看看面前黃燦燦的金子,一時氣得鬍鬚撅起老高,內心又驚訝又憤恨又失望,他萬萬都沒想到,自己當初最鍾愛的學生,那個淳樸善良好學的王密,怎麼進入官場才三年,居然也學會了這一手,看來自己為之花費的心血,竟全都付之東流。

然而,楊震還是努力剋制住了自己,並沒有立刻大發雷霆,他放下手中的書,緩緩站起身來,向著門外那一輪朗月,問王密:“你我師生認識也有很多年了吧?”

王密不知老師什麼心思,忙也起身跟在一旁,連連點頭道:“是啊,學生曾隨老師學習三載,有幸還被老師提拔為秀才,如今做上了縣令,正是該報答恩師的時候了。”

楊震回身看著王密道:“報答我就是用黃金嗎?我在上千弟子中能提拔你,那是因為你品行端正,學習上進,希望你有一天能造福一方百姓。可你呢?居然一點都不瞭解為師做人的原則,你認為我楊震今天會收下你這100兩黃金,從此便丟掉自己的品行和聲譽嗎?”

王密見恩師有些慍怒,心裡頓時七上八下,不知該如何是好,只得訕訕咧嘴一笑說:“老師,學生知道您平時注重聲譽和品行,但這會不是大半夜嗎,您放心,學生也想到了這一點,才在萬籟俱寂的時刻來的,誰都不會知道的。”

楊震見這般開導,王密還是堅持行賄,執迷不悟,不禁氣得臉色鐵青,大手一拍書案,高聲喝道:“胡說!什麼誰都不知道?這百兩黃金,你知道,我知道,天地知道,神明知道,你怎麼能說誰也不知道呢?”你把金子快點拿走,以後再也不要說我楊震是你的老師了!

王密聽完這話,嚇得渾身發抖,連忙叩頭請罪,可楊震背過身去,再也沒看他一眼,最後,王密擦了擦頭上的汗珠,夾著裝著黃金的盒子,起身灰溜溜地走了。

這就是成語“暮夜無知”的典故,今代指暗中行賄的活動,也可說成“暮夜金”“四知金”“暮夜卻金”等語,表示不受賄賂,為官清廉的美譽。

歷史典故:暮夜無知

楊震一生做官就是這樣正直無私,後來返京,又多次上疏直言朝政利弊,得罪了中常侍樊豐等宦官。

公元124年,在一幫小人的彈劾下,昏君難辨忠奸,楊震終被罷官免職,遣返歸鄉。在回鄉的途中,楊震不堪其辱,趁人不備喝下一杯毒酒自殺身亡。直到漢順帝繼位後,這才下詔為他平反。

唐代大詩人胡曾有詩讚曰:

楊震幽魂下北邙,關西蹤跡遂荒涼。四知美譽留人世,應與乾坤共久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