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歷史上著名的6句“髒話”,罵人不帶髒字,沒點文化還以為在誇你

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蘇軾

古人的交流都非常地含蓄,讀書人在批判社會現象或者批判社會制度的時候,不是現代人那樣直接的說出來,而是作詩或者寫文章來隱晦的表達自己的批判之意。歷史上有一些文言文明明是現在意義上的“髒話”,卻被古人說的非常文雅,沒有一些古言知識的人也許還會以為這些話還在誇自己。歷史上著名的6句“髒話”,罵人不帶髒字。

歷史上著名的6句“髒話”,罵人不帶髒字,沒點文化還以為在誇你

正文

第一句叫“三姓家奴”,在古時這個句子專門用來諷刺那些見風使舵的人,這個典故出自於三國中呂布的故事。其中“三奴”就指的是呂布,呂布原本是隨父姓呂,由於戰亂背景,呂布投軍然來到荊州,認荊州刺史丁原為義父,並把自己原本的姓也改成丁,刺史對呂布非常的好,把他當成親兒子般對待,但呂布卻並未把義父當長輩尊敬。後來他遇到董卓,重新投入董卓手下,認董卓為自己的新義父,全然忘記自己上一個義父,而且他還殘忍殺害丁原,如此的恩將仇報,不念舊情,改過三次姓名的他便被冠以“三姓家奴”的外號。

歷史上著名的6句“髒話”,罵人不帶髒字,沒點文化還以為在誇你

第二句為“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這句話在現實生活中運用廣泛,在影視作品的臺詞中十分常見。它可以形容人不知悔改,也可以指人認不清形勢,不知道變通,與“爛泥扶不上牆”有異曲同工之處,是電視劇中反派常對主人公說的經典臺詞。

歷史上著名的6句“髒話”,罵人不帶髒字,沒點文化還以為在誇你

第三句話為“夏蟲不可語冰”,這句話在現代生活中運用較少,幾乎沒人聽過,它出自於《莊子·外篇·秋水》,單單隻看這句話是難以理解其真正含義的,需聯絡上下文,上句話是“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後半句是“篤於時也”。大概意思就是不要和井底之蛙談論大海的廣闊無邊,因為對它來說沒有見識過的東西都是虛無縹緲的,也不要和只在夏天存活的小蟲談論冬天的冰塊,因為它們的眼界會受到時節的限制。

歷史上著名的6句“髒話”,罵人不帶髒字,沒點文化還以為在誇你

這句話強調事物變化的複雜性,其本身是一直在變化的,時節和地點的改變,使得事物本質也在發生變化,眼界會受到環境的影響。莊子的文章多有諷刺現實的深刻含義,常常用有趣的例子來反諷現實的可笑,具有浪漫主義的色彩,卻又不失幽默諷刺的意味,對後世的文學語言有頗大的影響。

歷史上著名的6句“髒話”,罵人不帶髒字,沒點文化還以為在誇你

第四句是“沐猴而冠”,完整的句子為“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現常常濃縮成“沐猴而冠”的四字成語,其出自於《項羽本紀》這部作品中。其背後的典故於項羽,楚懷王和劉邦有關,三人原本約定好,誰先攻入咸陽城便是咸陽城的王。然而這場戰爭中劉邦取得先機稱王,項羽就不服氣,進城後就開始把自己的怒火發在城中的百姓和君王上,大肆地屠殺城內的百姓和已經投降的君王。這樣的行為受到人們的嘲諷,便有了“沐猴而冠”的成語,大概意思就是說猴子戴了帽子,得勢後就容易露出原形,表面上英明果敢,但內心愚蠢。

歷史上著名的6句“髒話”,罵人不帶髒字,沒點文化還以為在誇你

第五句話是“豎子不足與謀”,也是與項羽有關的一句話,它仍然出自於《項羽本紀》。故事發生在鴻門宴上,項羽組織這場鴻門宴的目的就是為殺掉劉邦,舞劍過程中劉邦發現項羽想殺自己的心,項羽心軟一下就放掉這次刺殺劉邦的機會,宴會上劉邦略施小計找了藉口半路逃脫,留下自己的謀士為自己圓謊。范增見到項羽這個做法非常生氣,他認為項羽就是在放虎歸山,於是對他說出這句話,“豎子”就是小子的意思,項羽過於自信以為江山總有一天是他的,最後還是失敗了。

歷史上著名的6句“髒話”,罵人不帶髒字,沒點文化還以為在誇你

第六句話是“老而不死是為賊”,單看這句話會覺得有些違背孝道,然結合上下句會發現它的含義是指,人年幼的時候不遵循孝道,長大也不沒有成就,老了也是在浪費食物和時間,其主旨也是指人要遵孝道。

歷史上著名的6句“髒話”,罵人不帶髒字,沒點文化還以為在誇你

結語

中國漢語文字複雜深刻,需要好好理解拜讀。白話文的前身是文言文,是中國延續幾千年的語言,漢語博大精深,也是世界上最難以學習的語言。文言文的魅力就在於它的一詞多意,同一個字放在不同的語境中含義就完全不同,這也讓文言文的含義晦澀難懂。

參考資料:

《項羽本紀》

《論語》

《莊子秋水篇》

《和董傳留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