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宋朝農夫家的牛舌頭被割,縣令包拯要他回去宰牛,沒一會就破案了

宋朝農夫家的牛舌頭被割,縣令包拯要他回去宰牛,沒一會就破案了

導語:開封有個包青天,鐵面無私判忠奸,相信看過《包青天》這部劇的朋友都聽過這首耳熟能詳的片頭曲。一提起包拯包青天,他給人們的第一印象就是鐵面無私且斷案如神,在他大黑臉的額頭上還有道月牙疤痕,象徵著明鏡高懸,身邊文有公孫策、武有展昭、王朝、馬漢、張龍和趙虎。

宋朝農夫家的牛舌頭被割,縣令包拯要他回去宰牛,沒一會就破案了

包拯鍘美,子虛烏有

但在歷史資料中,沒有任何一本史書中記載過包拯身邊有張龍、趙虎、王朝和馬漢等人,更沒有皇帝賜的什麼

御鍘三刀——龍頭鍘、虎頭鍘和狗頭鍘,

這些通通沒有。

甚至包拯

根本沒有

鍘過陳世美(陳世美是清朝人,她不是什麼駙馬,老婆名叫秦馨蓮),他也不是什麼大黑臉,腦門上也沒有月牙。

包拯在宋朝仁宗治下確實是個大清官,他為人

剛正不阿,

朝堂之上遇到不公平事的時候,他也敢在宋仁宗面前直言犯上。

宋朝農夫家的牛舌頭被割,縣令包拯要他回去宰牛,沒一會就破案了

上任之初,老漢鳴冤

但影視劇中所謂的什麼鍘美案、烏盆案、這案那案通通都是

子虛烏有

的,全是後世小說創作者將歷朝歷代的冤案彙集到了一起,編排到包拯身上。有的人可能就要問了,包拯上面的案子都沒斷過,那他到底斷過什麼案子?

據史料記載,包拯曾經斷過一個

《牛舌案》,

這個案子雖然是個小案,但這個案子包拯斷得非常好,是

歷史資料

中具有代表性的案件之一。

包拯斷這個案子的時候,剛剛當上宋朝的一個小縣令,在他剛剛

上任不久,

有一名老漢在清晨時分到衙門外

擊鼓鳴冤

(登聞鼓:相傳是包拯所創,也有說是漢朝劉邦設立,但在周禮中也有類似登聞鼓的記載,登聞鼓的歷史已不可考究)。

宋朝農夫家的牛舌頭被割,縣令包拯要他回去宰牛,沒一會就破案了

升堂問案,下令殺牛

包拯聽到有人喊冤,立即

升堂問案,

老漢見到包拯後下跪喊冤,說自家的牛前天夜裡不知被哪個傢伙偷偷把自家的牛舌頭割掉了。

包拯聞言,對著老漢只說了一句話:

“你回去將牛當眾宰殺,所得牛肉當街賣掉,那個割你家牛舌頭的人自然會出現。”

老漢聞聽此言,嚇得趕緊跪下說:

“大人,朝廷有律法,牛乃農耕之本,如無特殊原因,耕牛不得隨意宰殺,隨意宰殺牛可是要犯死罪的,(宋朝的牛非常金貴,和現代高階保護動物差不多,大家別被水滸傳裡隨意吃牛肉的情節給騙了)。”

宋朝農夫家的牛舌頭被割,縣令包拯要他回去宰牛,沒一會就破案了

老漢販肉,真兇上堂

包拯聞言,立即回道:

“本官叫你殺,你只管殺便是,牛舌頭沒了,這牛也活不成了。”

老漢聽了包拯的話後,想不明白其中道理,但還是照著包拯的話做了,回去後,老漢當著眾人的面,將耕牛宰殺後,將所得的牛肉

賣給鄉里

(古代殺牛犯死罪,買牛肉卻不犯宋朝律條)。

老漢剛剛將牛

宰殺販賣,

到了下午時分,那名老漢的鄰居便跑來找包拯舉報,

“大人,小人向您舉報,我家鄰居是個種地的農戶,他私宰耕牛,按照我大宋律法,無故殺牛者應判死罪。”

宋朝農夫家的牛舌頭被割,縣令包拯要他回去宰牛,沒一會就破案了

自投羅網,罪犯招供

包拯見到此人所報的案情後,重重拍了一下桌子上的驚堂木,對著周圍衙差說:

“來人啊,將此人給我拿下”。

幾名衙差立即將堂下之人抓了起來,堂下報案的人,一時沒有反應過來,當他反應過來時,當即喊冤道:

“大人,我沒罪啊,有罪的是我家鄰居,我向大人報案他私宰耕牛,為何大人您不抓我家鄰居反倒要來抓我啊?”

包拯道:

“昨夜割了那老漢家牛舌頭的人就是你乾的,你為何將牛舌頭割下來呢,因為你知道,牛沒了舌頭自然就活不成了,你是他的鄰里,若是一般鄰里,你看他私自殺牛,必然不會報案,你既然選擇報案,那你和你的鄰居必然有仇冤,你想利用官府借刀殺人,以解你心頭之恨,如今案件清楚,你還不從實招來?”

男子嚇得趕忙招了,承認是他與老漢有私怨,因為恨他,就想出了這樣一個

借刀殺人

的計謀,因此才在昨夜割了鄰居家耕牛的牛舌頭,給老漢下套。

宋朝農夫家的牛舌頭被割,縣令包拯要他回去宰牛,沒一會就破案了

結語:僅憑這一件案子,就將包拯的聰明才智展露了出來,他所斷的這件案子有理有據,推理能力極強。正因為如此,歷朝歷代的冤假錯案才會全推到包拯身上,百姓們都希望能遇到像包拯一樣地為民做主的青天大老爺,這才是百姓心目中真正的父母官。

資料文獻

《宋史·卷三百一十六·列傳第七十五》

宋朝農夫家的牛舌頭被割,縣令包拯要他回去宰牛,沒一會就破案了